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福文专利>正文

集成电路板的斜立式全自动收放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8227 阅读:4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集成电路板的斜立式全自动收放板机,主要由收放板单元、输送单元和吸板单元三部分构成。其主要特点是收板单元包含有一其断面呈“V”形的斜立式板架、两轮轨及一气压缸,气压缸与轮轨相联接,斜立式板架支座在两轮轨上;吸板单元主要包含有受驱动气缸推动的转轴,固置在转轴上的气压缸及装置在气压缸前端缘的两伸缩杆、连接座及吸盘装置等。(*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薄片物件的搬运,是一种集成电路板的全自动收放板机。在集成电路板的制造过程中,最麻烦费事、效率低落,同时也是最易形成废品的,莫过于压膜前、后之放板和收板作业,因为,在这两个流程中,大都采用人工操作,如在集成电路板的放板作业中,是将整齐堆叠的集成电路板一次一张地予以平放、输送;在收板作业中,再一一予以收集并堆叠整齐。在这人工操作中,极易损伤电路板,而且特别劳累、费事。为改变这一手工操作现状,后陆续出现了数种集成电路板收放板机,一种是直立式收放板机,另一种是平面式收放板机,两者的主要结构中都包含有收放板单元、输送单元和吸板单元三部份。直立式收放板机的板架呈直立式结构,其略呈「L」型,具有一垂直容置空间,集成电路板直立排列在该板架上;「放板」时,利用输送单元中的吸盘装置从板架上自最外侧一张集成电路板起,一次一张地操作;「收板」时,则是将一张张集成电路板一一予以直立排列入板架中。这种直立式收放板机,一般只适用于较「厚、硬」且能够「站得住」的集成电路板,而不适用于当代电子产品常用的「薄、软」且「站不住」的电路板。平面式收放板机的板架呈「水平面」式结构,可将整叠集成电路板平放在板架上,供吸盘装置自最上面一张起往下「一次一板」地作放板,而在收板时则相反,系由下向上堆叠。如此结构的平面式收放板机,在实际使用中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因放板前该一整叠「薄、软」的集成电路板之上、下板间,系近乎于真空状态而呈贴合状,故当以吸盘装置吸板时,吸起来的往往不止一张,而当把多余的电路板下放回归原位时,又总不能尽如人意地要发生滑移及偏离其定点定位,造成第二次吸板乃至于以后的吸板其误差愈来愈大;在进行收板时,吸盘装置将电路板空投落下,致除了同样地会产生偏离误差外,犹须再加上积累压力,使得电路板累累损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集成电路板全自动收放板机,使之既适用于「厚、硬」电路板,也适用于「薄、软」电路板,而且,真空吸盘装置吸、放板时,一张张地既方便又准确,堆叠整齐,确保集成电路板的操作安全。实现上述目的的本技术,与现有集成电路收放板机一样也包含有收放板单元、输送单元和吸板单元三部份,其中,收放板单元配置安装在机台主体一侧,输送单元配置安装在机台主体上收放板单元的相对一侧,吸板单元配置安装在输送台面上方;输送单元藉由一马达驱动成排滚轮组构成输送台面。本技术主要对收放板单元和吸板单元作了改进,具体结构为收板单元主要由一斜立式板架、两轮轨及一气压缸构成,气压缸与轮轨相联接;斜立式板架的承载面其断面略呈「V」字形,其承载面的一板架面与底面成40-45度倾斜角,另一板架面与底面成50-45度倾斜角,并在该板架面的适当位置处贯穿有一通孔,该通孔的作用是用以检测板架面上有无集成电路板;如此结构的斜立式板架,以其底面支座在轮轨上。吸板单元主要包含有转轴、连杆、驱动气缸、气压缸、承座、伸缩杆、连接座、减速气缸及吸盘装置;转轴架座在机台主体之输送单元的上方,该转轴的一端通过连杆与驱动气缸相衔接,则该转轴在驱动气缸的推动下可作摆动运动;在转轴的适当位置衔接固设有一气压缸,该气压缸的前端缘衔接固设有一承座及两伸缩杆,伸缩杆的前端缘经一略呈倾斜状的连接座而衔接两减速气缸及两组吸盘装置。为使放置在输送台面上的集成电路板达到准确的目的,本技术可在构成输送台面的各成排滚轮组之间隔位置处设置有整板装置。此外,本技术在吸板单元之吸盘装置的适当位置上,另加装设置有一震动气缸和一组震动吸盘。震动气缸带动震动吸盘震动,即可将贴附一起的集成电路板震开脱离。本技术的优点主要是,斜立式板架不仅能供不会站、不能躺的「软、薄」集成电路板以斜靠方式作收、放板,且对于「厚、硬」的集成电路板同样适用,因而本技术具有较广泛的使用范围,更可藉以配合现代自动化生产,供安装配置在集成电路板之模压(或曝光)前、后位置,形成一连贯作业,能提高效率及成品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图3和图4为本技术吸、放板的分解动作平面示意图。上述附图中各标号表示1-收放板单元,101-气压缸,102-轮轨,103-斜立式板架,104-底架板,105-斜架板,106-通孔,2-输送单元,201-马达,202-成排滚轮组,203-检测器,204-整板装置,3-吸板单元,301-转轴,302-连杆,303-驱动气缸,304-气压缸,305-承座,306-伸缩杆,307-连接座,308-减速气缸,309-吸盘装置,310-震动气缸,311-震动吸盘。本技术的实施例如附图所示,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描述。由图1见,本技术包含有收放板单元1、输送单元2和吸板单元3三部份,其中,收放板单元1配置安装在机台主体一侧,输送单元2配置安装在机台主体上收放板单元1的相对一侧,吸板单元3配置安装在输送台面上方。本技术中的输送单元2与常见滚轮(轴)式输送台一样,藉由一马达201驱动成排滚轮组202构成输送台面,本实施例在构成输送台面的各成排滚轮组202之间隔位置处设置有整板装置204;还在输送台面近出口之一侧定点位置,加装设置有一检测器203,藉以避免有「一次放出二板」之现象发生而影响作业流程。本实施例中之收放板单元1主要由一斜立式板架103、两轮轨102及一气压缸101构成,气压缸101与轮轨102相联接;斜立式板架103的承载面其断面略呈「V」形,其承载面的一底架板104与底面成40-45度倾斜角,另一面的斜架板105与底面成50-45度倾斜角,并在该斜架板105的适当位置处贯穿有一通孔106,该斜立式板架103以其底面支座在两轮轨102上。本实施例中的吸板单元3主要包含有转轴301、连杆302、驱动气缸303、气压缸304、承座305、伸缩杆306、连接座307、减速气缸308及吸盘装置309;转轴301架座在机台主体之输送单元2的上方,该转轴301的一端通过连杆302与驱动气缸303相衔接,则该转轴301在驱动气缸303的推动下可作摆动运动;在转轴301的适当位置衔接固设有一气压缸304,该气压缸304的前端缘衔接固设有一承座305及两伸缩杆306,伸缩杆306的前端缘经一略呈倾斜状的连接座307而衔接两减速气缸及两组吸盘装置309。本实施例在吸板单元3之吸盘装置309的适当位置上,另加装设置有一震动气缸310和一组震动吸盘311。震动气缸310带动震动吸盘311震动,即可将贴附一起的集成电路板震开脱落,既可确保放板「一次一板」,又绝无滑动、磨擦受损之虞。本技术配置在集成电路制造流水线上时,可在有关工序(如压膜或曝光)之前后各放一台,放在前的可称放板机,放在后的可称收板机,构成从放板机板架→吸板→输送台面→压膜(或曝光)→输送台面→吸板→收板机板架之作业流程。具体收放动作如图2、图3、图4所示作业流程自整齐叠满集成电路板4之斜立式板架103起,首先藉由「放板机」吸板单元3之驱动气缸303,经连杆302带动转轴301转动,促使气压缸304得以向上摆动至定点吸板位置(可配合一定位光电开关作检测)之同时,先藉由气压缸304连同承座305两侧伸缩杆306向前突伸推动连接座307至一定点位置止;再藉由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电路板的斜立式全自动收放板机,包含有收放板单元(1)、输送单元(2)和吸板单元(3)三部份,其中,收放板单元(1)配置安装在机台主体一侧,输送单元(2)配置安装在机台主体上收放板单元(1)的相对一侧,吸板单元(3)配置安装在输送台面上方;输送单元(2)藉由一马达(201)驱动成排滚轮组(202)构成输送台面,其特征在于:A,收放板单元(1)主要由一斜立式板架(103)、两轮轨(102)及一气压缸(101)构成,气压缸(101)与轮轨(102)相联接;斜立式板架(1 03)的承载面其断面略呈「V」字形,其承载面的一底架板(104)与底面成40-45度倾斜角,另一面的斜架板(105)与底面成50-45度倾斜角,并在该斜架板(105)的适当位置处贯穿有一通孔(106);斜立式板架(103)以其底面支座在轮轨(102)上;B,吸板单元(3)主要包含有转轴(301)、连杆(302)、驱动气缸(303)、气压缸(304)、承座(305)、伸缩杆(306)、连接座(307)、减速气缸(308)及吸盘装置(309);转轴(301)架座在机台主体之输 送单元(2)的上方,该转轴(301)的一端通过连杆(302)与驱动气缸(303)相衔接;在转轴(301)的适当位置衔接固设有一气压缸(304),该气压缸(304)的前端缘衔接固设有一承座(305)及两伸缩杆(306),伸缩杆(306)的前端缘经一略呈倾斜状的连接座(307)而衔接两减速气缸及两组吸盘装置(30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文
申请(专利权)人:陈福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