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斯茂专利>正文

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83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包括一散热鳍片体、一结合于散热鳍片体其中一侧中间的集热体、一散热风扇、以及一藉以将散热风扇结合于散热鳍片体相对于集热体另一侧的结合件,其特征是:所述的散热鳍片体具有多个以中心为圆心而呈放射线分布的散热鳍片。(*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是一种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
技术介绍
中央处理器(CPU)专司计算机运算功能,倘其温度过高会影响处理速度,因此,通常会在其上方设置一散热器与一风扇,以将中央处理器的热能传导至散热器,并藉由散热风扇吹拂散热,而现有的散热器大抵如图7所示,散热器70是相应于中央处理器的形状而概呈矩形体,散热器70的顶部间隔设有系列的散热鳍片71,再于散热鳍片71上方结合一散热风扇(图中未示),藉由各散热鳍片71可加大其散热面积,有效地将中央处理器的热能散发掉。前述散热器70已可发挥应有的散热效果,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内存日益增加,而中央处理器所需处理的资料亦日渐庞大,本技术的设计者发现在使用过程中,处理速度趋缓并且中央处理器的温度有升高的迹象,此即反应出习知的散热器70的散热功能已不敷庞大运算工作的中央处理器的需要,于是加以研发,以期改善既有的散热器70缺失,经详察发现,由于各散热鳍片71相互平行,故散热风扇吹拂散热时,热风仅能由界于两散热鳍片71之间的通道散出(如图中的箭头所示),以使散热鳍片71降温,然而,未设通道该两侧则形同封闭而无法有效发挥散热功能,故,对于散热器的结构实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散热效率的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实现本技术的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包括一散热鳍片体、一结合于散热鳍片体其中一侧中间的集热体、一散热风扇、以及一藉以将散热风扇结合于散热鳍片体相对于集热体另一侧的结合件,其特征是所述的散热鳍片体具有多个以中心为圆心而呈放射线分布的散热鳍片。所述的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散热鳍片体中心形成一穿孔,而所述的集热体具有一穿置于穿孔内的套柱,另于套柱底部设有一外缘大于套柱的底座;所述的散热风扇具有二个以上分别于风扇外缘的穿孔;所述的结合件中间具有一藉以结合于集热体顶部的结合部,结合部周缘设有相应朝向散热风扇穿孔延伸的肋条,各肋条末端分别设有与散热风扇的穿孔对合的螺孔,另设有2支以上分别穿过散热风扇的穿孔而螺合于肋条螺孔上的固定螺栓。所述的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结合构件的结合部中心设有一穿孔,而集热体的套柱顶部相应设有一螺孔,另设一穿过结合部穿孔并且螺合螺孔的螺栓。所述的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结合构件的结合部中心与集热体的套柱顶部之间以铆接固定。所述的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集热体的底座为上窄下宽的锥形体。所述的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散热鳍片体的外周缘为圆形。所述的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散热鳍片体的外周缘为矩形。所述的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集热管内部为中空状。所述的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散热鳍片体的外周缘为部分散热鳍片体较长,而部分散热鳍片体较短的多重圆形。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实施上述的技术手段以后,本技术藉由呈放射线分布的散热鳍片可以使热气流向四面八方吹散,以加大散热范围进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为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功效有进一步了解,兹列举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集热体设为锥形的平面组合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应用另一种散热鳍片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另一种散热鳍片体的俯视示意图。图7是习知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立体外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2所示,散热器1包括一散热鳍片体10、一穿置于散热鳍片体10中心并且藉以贴合于中央处理器顶面的集热体20、一散热风扇30、以及一藉以将散热风扇30结合于散热鳍片体10的结合件40,其中,散热鳍片体10具有多个以中心为圆心而呈放射线分布的散热鳍片11,各散热鳍片11等长而使外周缘呈圆形,散热鳍片体10的中心形成一上下贯穿的穿孔12,以结合所述的集热体20。请同时参阅图3所示,各散热鳍片11的底部具有一与穿孔12相通的凹部13,而所述的集热体20的底部具有一相应嵌设于凹部13的底座21,底座21的顶面中心则设有一相应插置于穿孔12内的套柱22,套柱22的顶面中心则设有一螺孔23,以结合所述的结合件40,进而将散热风扇30固定于散热鳍片体10顶部。所述散热风扇30为市售品,其可为圆形或四方形不拘的各种风扇,于图中所示为四方形风扇,其四端角分别设有一穿孔31,而结合件40的中心具有一圆形结合部41,于结合部41的中心贯穿设有穿孔410,以供一螺栓42穿过螺合于集热体20的螺孔23上(其亦可以铆设结合),另自结合部41周缘设有延伸至散热风扇30的各穿孔31下方的肋条43,于肋条43末端并且设有与穿孔31同轴心的螺孔44,以供固定螺栓45穿过穿孔31再螺设于螺孔44,即将散热风扇30通过结合件40结合于散热鳍片体10上方。使用本技术时,是将中央处理器A的热能传导于集热体20,进而传导至散热鳍片体10的各散热鳍片11上,藉由散热风扇30的旋转,使气流由两相邻的散热鳍片11之间通过,而将升温的热空气带出。复由图1、2所示,由于本技术的散热鳍片11是由中心往四周呈放射线分布,故热气可以朝向四方吹出,以增加其散热范围,并且藉此帮助中央处理器外围各项零件、系统散热,使中央处理器A快速降温。上述第一种实施型态当中,结合于散热鳍片体10下方的集热体20是为不同直径的两圆柱体构成的T型集热体20,其亦可以如图4所示,将集热体50的底座51设为上窄下宽的锥形体,而设于各散热鳍片11′底部的凹部13′亦相应设为倾斜状,再于集热体50的顶部有供螺栓42穿置螺合的螺孔53。又如图5所示是本技术基于相同设计概念所衍生的第二种实施型态,散热鳍片体60的各散热鳍片61仍是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线延伸,但是,各散热鳍片61所构成的散热鳍片体60外周缘为矩形,再配合由下方套入的T型集热体20,此集热体20亦可为一中空管体,并藉由结合件40将散热风扇30结合于散热鳍片体60的顶部,仍可发挥快速散热的功能。此外,该矩形散热鳍片体60底部仍可配合锥形的集热体。前述的散热鳍片体的外型不管是矩形或者圆形皆为规则形,其亦可以如图6所示,将散热鳍片体10′的部分散热鳍片设为较长而部分设为较短的多重圆形,不管散热鳍片的形状为何,均为本技术的范围。又,附图所示的集热体底部的底座为圆柱体,或者圆锥体,其亦可以设为矩形体,或者角锥体。由上述可知,本技术藉由呈放射线分布的散热鳍片使热气流可以朝向四面八方吹散,以加大散热范围并且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相较于前述现有的散热器而言,已具有功效性增进。权利要求1.一种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包括一散热鳍片体、一结合于散热鳍片体其中一侧中间的集热体、一散热风扇、以及一藉以将散热风扇结合于散热鳍片体相对于集热体另一侧的结合件,其特征是所述的散热鳍片体具有多个以中心为圆心而呈放射线分布的散热鳍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散热鳍片体中心形成一穿孔,而所述的集热体具有一穿置于穿孔内的套柱,另于套柱底部设有一外缘大于套柱的底座;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斯茂
申请(专利权)人:温斯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