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2抗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78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A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ng

2抗体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
,具体而言,涉及Ang

2抗体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氨酸激酶受体

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with immunoglobulin and EGF homology domains

2,Tie

2)为Ang

1和Ang

2的特异性受体。由于Ang

1和Ang

2具有相似的结构,两者对Tie

2亦具有相似的结合力。Tie

2除了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在造血干细胞、单核细胞、神经细胞、肌肉卫星细胞和肿瘤细胞中也有表达。Tie

2的过度表达已在许多疾病中被观察到,包括银屑病、肺动脉高压、婴儿血管瘤。
[0003]Tie

2作为Ang家族蛋白的受体,在血管的发育和稳定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有报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组织中,Ang

2高表达,Ang

2竞争性结合Tie

2,抑制周细胞中Ang

1/Tie

2自分泌信号,促进周细胞脱离血管内皮细胞,使得内皮细胞去稳定,裸露的血管内皮细胞在VEGF诱导下出芽、迁移并逐渐形成新的血管。另有研究发现,Ang

2在多种人类癌症中的表达上调,使Ang

2与Tie

2结合增加,从而导致血管不稳定和血管组织缺氧,与肿瘤血管密度增加、肿瘤转移、低生存率有一定的关系。
[0004]Ang

2作为新发现的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的血管生成因子,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重新活跃,触发血管新生的过程,与多种疾病相关。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肿瘤的形成与肿瘤血管新生。除此之外,Ang

2引起的血管新生,还与眼底等疾病相关。尤其是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EM)、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AMD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为视网膜黄斑区结构出现退行性病变引起,在早期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中晚期则是中心视力丧失;DEM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黄斑中心的细胞外液积聚所致的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沉积。糖尿病患者引起黄斑水肿一般持续存在,治疗以后复发率极高。DR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大量的研究已证实,Ang

2表达水平与眼底疾病AMD、DEM、DR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Ang

2被认为是下一个眼底疾病治疗的重要药物靶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特异性识别Ang

2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重链互补决定区HCDR1、HCDR2和HCDR3依次为SEQ ID NO:1~3所示,其轻链互补决定区LCDR1、LCDR2和LCDR3依次为SEQ ID NO:4~6所示。
[0006]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如上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相关的药用组合物及应用。
[0007]该抗体的sc

Fv抗体虽然经过人源化改造,但仍然对Ang

2具有非常高的亲和力及特异性,且具有中和活性,甚至相对于商品化非改造的单克隆抗体都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9]图1为h31B10scFv与重组人Ang

2蛋白的ELISA结果图;其中Commerciallizedantibody为Nesvacumab抗体,其同样为一种人源化Ang

2抗体;
[0010]图2为竞争法检测h31B10scFv的中和活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1]现将详细地提供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参考,其一个或多个实例描述于下文。提供每一实例作为解释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实际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化而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例如,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而说明或描述的特征可以用于另一实施方式中,来产生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0012]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含有”、“包含”和“包括”是同义词,其是包容性或开放式的,不排除额外的、未被引述的成员、元素或方法步骤。
[0013]本专利技术中用端点表示的数值范围包括该范围内所包含的所有数值及分数,以及所引述的端点。
[0014]本专利技术中涉及浓度数值,其含义包括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比如,可以在相应的精度范围内波动。比如2%,可以允许
±
0.1%范围内波动。对于数值较大或无需过于精细控制的数值,还允许其含义包括更大波动。比如100mM,可以允许
±
1%、
±
2%、
±
5%等范围内的波动。涉及分子量,允许其含义包括
±
10%的波动。
[0015]本专利技术中,涉及“多个”、“多种”等描述,如无特别限定,指在数量上指大于等于2。
[0016]本专利技术中,以开放式描述的技术特征中,包括所列举特征组成的封闭式技术方案,也包括包含所列举特征的开放式技术方案。
[0017]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更好”、“更佳”、“为宜”仅为描述效果更好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应当理解,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可选地”、“可选的”、“可选”,指可有可无,也即指选自“有”或“无”两种并列方案中的任一种。如果一个技术方案中出现多处“可选”,如无特别说明,且无矛盾之处或相互制约关系,则每项“可选”各自独立。
[0018]本专利技术中,术语“特异性结合”和“特异性地结合”是指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对预先确定的抗原上的表位的结合。通常,抗体以大约小于10
‑7M,例如大约小于10
‑8M、10
‑9M、10

10
M、10

11
M、10

12
M或更强的亲和力(K
D
)结合。
[0019]如本文所用,术语“互补性决定区”或“CDR”是指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的高度可变区,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Kabat等人所定义(Kabat等人,Sequencesofproteinsofimmunologic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能够特异性识别Ang

2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重链互补决定区HCDR1、HCDR2和HCDR3依次为SEQ ID NO:1~3所示,其轻链互补决定区LCDR1、LCDR2和LCDR3依次为SEQ ID NO:4~6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具有SEQ IDNO:7所示的重链可变区HCVR和SEQ ID NO:8所示的轻链可变区LCVR。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为人源化抗体,具有SEQ ID NO:9所示的重链可变区HCVR和SEQ ID NO:10所示的轻链可变区LCVR。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体或其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亚龙
申请(专利权)人:三门峡市眼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