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62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器盒,下壳体和上壳体两端分别设有散热孔,下壳体设有固定活动槽与电路板螺帽板,壳体锁合孔与壳体锁合垫片分别设在上、下壳体两端处,上、下壳体皆具有相同且对称的形状,前端边缘处有上、下卡制块体槽,显示灯盖嵌入其中,前、后盖分别连结在下壳体前、后端,且设有显示灯槽、输送端子装置槽与电源装置槽;显示灯盖卡入上、下卡制块体槽内。它可满足生产者与使用者的便利的要求,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加工容易且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盒领域,特别是一种能满足生产者与使用者的便利要求,且结构简单的电器盒。如附图说明图1,常用的电器盒的前视立体图,如图2是后视立体图,电器盒1由上壳体10与下壳体11组成,下壳体11间设有显示灯槽12、散热孔13、风扇散热孔14、风扇固定孔140、输送端子装置槽15及电源装置槽16,下壳体11前端有数个圆孔作为显示灯槽12以便装设显示灯,下壳体11的一侧有散热孔13以便排放电子构件在使用时散发的热能,另一侧有风扇散热孔14,通过风扇固定孔140用螺栓固定风扇,风扇散热孔14排放风扇引动对流的空气,驱散电子构件在使用时散发的热能,下壳体11一侧的散热孔13与另一侧的风扇散热孔14配合风扇引动对流的空气,即可在上壳体10与下壳体11组装合成的空间内形成对流空气,驱散电子构件在使用时散发的热能,下壳体11后端处设一输送端子装置槽15用来装设输送端子装置而能做为传输功能的介面,下壳体11后端处另设有电源装置槽16用来装设电源供应装置,而能启动电器盒1内的电子构件运动。如图3由常用电器盒的分解图可知,下壳体11在上方俯视时为字型状,其底端设有各功能不同的槽孔,固定活动槽112由电器盒1的滑移而定置或拆下取出;下壳体11底端另设有数个电路板螺帽孔113,将螺帽直接加工连接在下壳体11上,在装设电路板时穿过电路板上的圆孔用螺丝固定,下壳体11在后端处设有一微向上弯曲凸伸的母系卡定片110及其上方的卡定片螺帽1100,下壳体11上方为一中空状,上、下壳体10、11组装合成时由环绕前方及两端上方处所凸伸的卡制环片111,以卡制螺合上壳体10,上壳体10前缘处有一微凸伸出的卡制片101,其后端设一向下弯曲凹入并可包含下壳体厚度的公系卡定片100,其上方设一卡定片螺孔1000。组装上、下壳体10、11时,将上壳体10的卡制片101对准下壳体11上方环绕的卡制环片111,加以卡制,并须在卡制的同时,将上壳体10的公系卡定片100与下壳体的母系卡定片110加以卡定,使卡定片螺孔1000对准卡定片螺帽1100并锁合螺丝于其中,完成组装接合电器盒。正因上述的电器盒上下壳体各具有不同的形状且组装合成过程复杂,在生产或加工作业中,不但资源与资金耗费甚巨,且增加生产者与使用者的不便,显然该电器盒并未考虑经济性、效益性和人类习性。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器盒,它可满足生产者与使用者的便利的要求,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加工容易且降低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器盒,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两端分别设有散热孔,上壳体两端分别设有散热孔,下壳体内部底端处设有固定活动槽与电路板螺帽孔,壳体锁合孔与壳体锁合垫片分别设在上、下壳体两端处,上、下壳体皆具有相同且对称的形状,组合一体为中空状,其中放置相关物体;上、下壳体的前端边缘处有上、下卡制块体槽,显示灯盖嵌入其中;前、后盖分别连结在下壳体前、后端且设有显示灯槽、输送端子装置槽与电源装置槽;显示灯盖可设置在前盖前端壳体的边缘处,并在显示灯盖后端处设有灯盖卡制体以及卡制块体,显示灯盖卡入上、下卡制块体槽内。在上壳体内部的顶端处设有能传递散发与其接触的电子构件产生的热能的散热片。在散热片与所接触的电子构件间,装设具有导热性质的导热膏。显示灯盖采用塑胶原料制作,镜片装设在与显示灯槽相配的镜片槽内。在与下壳体散热孔相邻的内部底端一侧平面处设有风扇固定座。在与上壳体散热孔相邻的内部底端一侧平面处设有风扇固定座。风扇固定座在壳体底端处直接以冲压方式制成,与风扇套接。电器盒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壳体弯折连接处为弧状弯折角。电器盒用金属材料制成。电器盒用塑胶材料制成。电器盒在后盖的输送端子装置槽处,开设有光纤模组装置槽,光纤模组装设在电器盒内。本技术由于电器盒的上、下壳体皆具有相同且对称的形状,使之具有如下的优点,一、生产加工容易,在生产时只须开设一个模子加以生产即可;二、组装简便,不必如常用一般上、下相互寻找卡制点,只须穿透螺孔或卡制嵌合即可完成盒体的组装;三、强化及增加电器盒的质感,因设置有显示灯盖,使该壳体更为简洁,强化及增加电器盒的质感;四、降低成本,因前、后盖亦为相同的形状,故只需开设一个模子即可大量的生产和制作,减少制作生产时用于开模的资金。不仅如此,本技术更能达成其实质完备的实用性与效应,使完成的设计能与之相互呼应而达实质性的成效。图1是常用电器盒的前视立体图;图2是常用电器盒的后视立体图;图3是常用电器盒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各部位分解示意图;图6是图4的A-A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4的B-B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装设光纤模组的示意图;图9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和原理。一种电器盒,主要包括一上壳体与一下壳体,上、下壳体皆具有相同且对称的形状,壳体内中空处有各功用的槽孔,组装电器盒时只须将上、下壳体接合即可,前、后盖也同样具有相同的形状而分别连结于壳体前、后端,且有显示灯槽、输送端子装置槽与电源装置槽,显示灯盖设置在前盖前端处,在显示灯盖后端有灯盖卡制体及卡制块体,在上、下壳体前端处设有上、下卡制块体槽,将显示灯盖后端的卡制块体置入上、下卡制块体槽中,即可完成组装显示灯盖且能将其定位于电器盒的前端处。一较佳实施例,如图4是本技术电器盒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电器盒的各部位分解示意图,电器盒2主要包含一上壳体20与一下壳体21,电器盒2的上、下壳体20、21皆具有相同且对称的形状;上、下壳体20、21的两端处皆有上、下壳体散热孔202、212,以排散壳体内装设的电子构件如IC芯片71在使用时产生的热能,上、下壳体20、21分别在前端边缘处设有上、下卡制块体槽203、213,使分别设在显示灯盖5后侧两端的灯盖卡制体50上的卡制块体500得以卡入上、下卡制块体槽203、213内,使电器盒2在前端处加装具有美观效果的显示灯盖5,并可直接嵌合在壳体上,不必使用螺丝或将显示灯盖5粘合其上从而破坏其整体的美观与增加电器盒2制作时的繁杂性。上、下壳体20、21用金属原料为主要材质,亦可采用各类型金属或混和金属制成,也可以使用塑胶原料为其材质,且壳体弯折连接处可为弧状弯折角,提高电器盒2的美感与质感。上壳体20两端处有壳体锁合孔201,位置在上壳体散热孔202的两端侧边处。下壳体21两端处形成的下壳体散热孔212的两端侧边连结有壳体锁合垫片211,以配合上壳体20形成的壳体锁合孔201穿透于下壳体连接的壳体锁合垫片211加以螺合连结,即可将上、下壳体20、21组合成一体;下壳体21内部底端平面处可有固定活动槽210,通过电器盒2的滑移而达到定置或拆下取出的目的;下壳体21内部底端平面处有依需要数量设置的电路板螺帽孔216,将螺帽直接加工连接于下壳体21的穿孔中,在装设电路板7时穿透电路板7上的圆孔用锁合螺丝达到固定的目的。下壳体21前、后端处皆设置有前、后盖3、4,前盖3的前端有数个圆孔作为显示灯槽300,装设显示灯于其槽内;前盖3的上、下两端处有前盖固定片30,呈对称性在下端处的前盖固定片30可采用焊接或粘合的方式,连接或粘合于下壳体21的前端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器盒,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两端分别设有散热孔,其特征在于:上壳体两端分别设有散热孔,下壳体内部底端处设有固定活动槽与电路板螺帽孔,壳体锁合孔与壳体锁合垫片分别设在上、下壳体两端处,上、下壳体皆具有相同且对称的形状,组合一体为中空状,其中放置相关物体;上、下壳体的前端边缘处有上、下卡制块体槽,显示灯盖嵌入其中;前、后盖分别连结在下壳体前、后端且设有显示灯槽、输送端子装置槽与电源装置槽;显示灯盖可设置在前盖前端壳体的边缘处,并在显示灯盖后端处设有灯盖卡制体以及卡制块体,显示灯盖卡入上、下卡制块体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世聪
申请(专利权)人:东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