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扫、洗、拖、吸和消毒功能于一体的清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607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扫、洗、拖、吸和消毒功能于一体的清洁机器人,主要机器人本体模块(11)、清洁模块(22)、水箱模块(33)、消毒模块(44)组成;由机器人本体模块(11)提供机器人导航定位、路线规划、自主移动、自主避障、运动控制的能力;在机器人自主移动过程中,清水箱(332)的水经过水泵(336)给滚刷(2222)提供干净的清水,滚刷(2222)在滚刷电机(2221)的带动下一边自清洗一边通过摩擦清洁地面。下一边自清洗一边通过摩擦清洁地面。下一边自清洗一边通过摩擦清洁地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扫、洗、拖、吸和消毒功能于一体的清洁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机器人技术,特别是一种集扫、洗、拖、吸和消毒功能于一体的清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机器人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力成本的上升,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来替代或协助人类劳动,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重复性质的体力劳动,机器人的优势就更加明显,比如具备自主移动的清洁机器人,用于对地面的清洁,可以做到无需人类干预或少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完成在作业。
[0003]传统的清洁设备需要人去操控,无法使人类从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现在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清洁机器人,比如家用扫地机,同样具有自主移动功能,自动化程度以及清洁效果基本上可以满足现阶段的部分用户需求,但是由于这类型的扫地机功能单一,只具备扫、吸功能,同时只能针对干垃圾,对于湿垃圾(如污渍、污水)就无能为力了,所以,有湿垃圾清洁需求的用户甚至需要再购置一台洗地机或拖地机,才能完成对整个地面的有效清洁。
[0004]对于满足用户对拖地、洗地的需求,市场上开始慢慢涌现一些具有同时具有扫、吸、拖功能的扫地机器人,但是大部分只是在扫地机的基础上加上一块拖布,用于润湿拖布的水箱体积小,同时不具备边拖边洗功能,拖布很快就脏,清洁效果不理想,甚至还要人工清洗拖布,自动化程度不高。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扫、洗、拖、吸和消毒功能于一体的清洁机器人,机器人具备自主移动功能,机器人底盘下前方设置有用于清洁地面的滚刷,滚刷的右前方设置有边刷,用于将墙边和墙角的垃圾清扫到滚刷前面;机器人本体设置有大容量的清水箱和污水箱,清水箱的水经水泵抽取并通过水管被喷射到到滚刷上,用于拭擦地面并实时清洗滚刷,滚刷在电机的带动下把污水、垃圾一同滚到风道吸口,并在风机的作用下被吸到污水箱内,从而实现对地面的有效清洁,整个清洁过程无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高,一次清洁面积大,效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集扫、洗、拖、吸和消毒功能于一体的清洁机器人,
[0008]主要由机器人本体模块11、清洁模块22、水箱模块33、消毒模块44组成。
[0009]其中,机器人本体模块11,由底盘模组111、防碰撞模组112、控制器模组113、导航模组114、电池模组115等组成,主要功能是提供机器人自主移动的能力。
[0010]底盘模组111,包括2个主动轮1111和2个从动轮1112,2个主动轮分别布置在底盘底板1113中间两侧,2个从动轮1112布置在底盘底板1113的后方两侧,底盘模组111提供机器人移动能力,同时给其他模块提供支撑作用,底盘模组111为近似长方形,相比于圆形底
盘,其与墙角形成的清扫盲区小,配合边刷,可以有效清洁墙角小颗粒垃圾。
[0011]防碰撞模组112,设置于机器人底盘前方,作为机器人最后一道避障防线,采用机械开关碰撞触发原理,不受环境干扰,避免误识别,灵敏度高,仅需很小的碰撞力即可触发,避免碰坏玻璃等易碎物体。
[0012]控制器模组113,布置于机器人的前方,包含底盘驱动器、主控制器、电机驱动器、通讯模块等电子硬件,主要用于控制机器人底盘运动、相关电机运转、导航、避障等。
[0013]导航模组114,包含激光雷达、深度摄像头,激光雷达布置在机器人的前方顶部,用于创建2D地图;深度摄像头,布置在机器人前方,用来检测机器人前方障碍物,导航模组可以帮助机器人按照地图规划最佳路线实现自主移动。
[0014]电池模组115,布置在机器人底盘的后方,包含电池、电池充放电管理器,用于提供机器人电力能量。
[0015]其中,清洁模块22,由边刷模组221、滚刷模组222、刮条223、清洁本体支架224、风道支架225、风道软管226、清水软管227等组成。清洁模组22设置于底盘模组111的前方,并在防碰撞模组112之下。
[0016]边刷模组221布置在清洁本体支架224的前方最右侧,由边刷电机2211和边刷2212组成,边刷2212与地面接触,边刷主要功能是负责把墙边或墙角的固体垃圾扫到滚刷的前面;
[0017]滚刷模组222布置在清洁本体支架的前下方,由滚刷电机2221、滚刷2222、滚刷2223支架组成,滚刷2222可以拆卸,可根据具体地面更换不同的滚刷,同时,滚刷2222也与地面接触,滚刷2222在滚刷电机2221的带动下旋转,一方面可以摩擦地面,清洁地面顽固垃圾,如污渍,一方面可以把前方的固体垃圾和污水一起卷送至风道入口侧;
[0018]刮条223,为软胶材质,布置在清洁本体支架224的后下方,滚刷2222的后面,同时,刮条223也与地面接触,刮条223的作用是拦截漏吸的固体垃圾和污水至风道口入口侧,使得固体垃圾和污水可以再次被吸进污水箱;
[0019]风道支架225布置在清洁本体支架224的后上方,风道支架225设置有一具有进风口225a和出风口225b的风道特征;风道软管226的第一接口226a与风道支架的出风口225b密封连接,第二接口226b与水箱支架外侧的为第一进气口331

1a密封连接。
[0020]清洁本体支架224上靠近滚刷的上方的两侧还设置有2个出水口224a和224b,2个出水口朝向滚刷中间,通过与橡胶软管227连接于水泵的出水口,用于把清水喷洒在滚刷2222上,实现滚刷2222的润湿或清洁。
[0021]其中,水箱模块33,由水箱支架331、清水箱332、污水箱333、低水位传感器334、高水位传感器335、水泵336、橡胶软管337、风机338、第一密封件339、第二密封件330等组成。水箱模块33设置与机器人的后方,并在底盘模组111之上。
[0022]水箱支架331,固定在底盘底板1113上,水箱支架331内有清水箱的331a和污水箱的容纳仓331b;
[0023]在清水箱的容纳仓331a前测下方设置有低水位传感器334,用于检测清水箱332的缺水状态;下方设置有出水口331c,出水口331c通过橡胶软管337连接于水泵336的进水口336a,水泵的出水口336b再通过另一橡胶软管227连接于清洁本体支架224上的2个出水口224a和224b,从而实现清水箱332到清洁本体支架224上的水路联通,水泵336通过与控制器
模组113电性连接,可以控制最终出水的流量大小;
[0024]在污水箱的容纳仓331b前测上方设置有高水位传感器335,用于检测污水箱333的满水状态;下方设置有一进气通道结构特征331

1,在水箱支架外侧的为第一进气口331

1a,第一进气口331

1a与风道软管226的第一接口226b密封连接,内侧的为第二进气口331

1b,第二进气口331

1b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339,用于与污水箱333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扫、洗、拖、吸和消毒功能于一体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清洁机器人由机器人本体模块(11)、清洁模块(22)、水箱模块(33)、消毒模块(44)组成;机器人本体模块(11),由底盘模组(111)、防碰撞模组(112)、控制器模组(113)、导航模组(114)、电池模组(115)组成;底盘模组(111),包括2个主动轮(1111)和2个从动轮(1112),2个主动轮分别布置在底盘底板(1113)中间两侧,2个从动轮(1112)布置在底盘底板(1113)的后方两侧;防碰撞模组(112),设置于机器人底盘前方;控制器模组(113),布置于机器人的前方;导航模组(114),包含激光雷达、深度摄像头,激光雷达布置在机器人的前方顶部;电池模组(115),布置在机器人底盘的后方,包含电池、电池充放电管理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扫、洗、拖、吸和消毒功能于一体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是,清洁模块(22),由边刷模组(221)、滚刷模组(222)、刮条(223)、清洁本体支架(224)、风道支架(225)、风道软管(226)、清水软管(227)组成,清洁模块(22)设置于底盘模组(111)的前方,并在防碰撞模组(112)之下;边刷模组(221)布置在清洁本体支架(224)的前方最右侧,由边刷电机(2211)和边刷(2212)组成,边刷(2212)与地面接触,边刷主要功能是负责把墙边或墙角的固体垃圾扫到滚刷的前面;滚刷模组(222)布置在清洁本体支架的前下方,由滚刷电机(2221)、滚刷(2222)、滚刷支架(2223)组成,滚刷(2222)可以拆卸;刮条(223),为软胶材质,布置在清洁本体支架(224)的后下方,滚刷(22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李勋数田应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十一空间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