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配送机器人具有可自动开关门的储物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33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用于配送机器人具有可自动开关门的储物箱体,目的在于结合现实中配送机器人储物箱体的使用状况,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提供一种成本相对低廉、能有效提高机器人配送效率和配送体验的储物箱体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表述的配送机器人储物箱体,可通过隔板进行灵活分隔,最多分隔成4个小仓体,最少分隔成2个大仓体,以适应不同的配送需求,减少储物空间的浪费,在配送高峰期时优势就特别明显,大大提高配送效率,同时仓门的结构设计上采用的是外摆式转动机构,仓门打开占用体积小;隔板的结构设计在保证仓体灵活分隔功能的前提下并不会对每个独立仓体的私密性、安全性造成影响;每个小仓体内设置照明灯,方便取放货物,提高用户配送体验,实现更高的价值。实现更高的价值。实现更高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配送机器人具有可自动开关门的储物箱体


[0001]本技术涉及移动配送机器人技术,特别是一种用于配送机器人具有可自动开关门的储物箱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送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还是没有很好地解决,特别是从楼下到送货上门这一段路程,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等电梯、挤电梯,往往需要耗费掉大部分时间,配送效率低下,这对于外卖配送尤为明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配送机器人,来代替快递员或外卖员做这一段路程的配送服务。然而机器人配送服务的好坏,不仅在于机器人本身移动性能,同时也在于储物箱体的设计,如储物箱体是否能适应大部分货物的配送,在配送时是否方便取放货物等等,这些细节设计是否做到人性化将影响配送服务的体验,现有的配送机器人,其储物箱体相关设计没能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从而使得实际的操作繁琐,体验差,本技术针对楼宇配送场景,提出一种用于配送机器人具有可自动开关门的储物箱体,与市场上现有的配送机器人储物箱体相比,本技术的机器人储物箱体大小合适,分为上下两层共4个小仓体,小仓体之间通过可拆卸的隔板隔开,可根据具体需求把隔板拔出,最少可分隔成上下两层2个大仓体,以实现容纳不同体积的货物,同时每个小仓体设置有一个独立的仓门,仓门、隔板的设置使得每个仓体形成一个独立空间的仓体,增加私密性,防止他人拿错货物,仓门为外摆式,可实现自动开闭,开闭过程占用体积小,打开角度大,同时每个仓体设置有照明灯,方便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取放货物,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体验佳。
[0003]配送机器人,其目的就是提供配送服务,所以机器人本体上就会存在一个可以容纳货物的空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需要合理地设计储物箱体,以适应不同的配送需求。
[0004]现有的楼宇配送机器人1,其储物箱体设置为1层,且只有一个圆形仓体,仓门为一绕着仓体中心轴旋转的仓门,仓门的开闭为自动式,这种方式好处是,仓门为旋转式,打开时几乎不占用机外空间,且仓体为独立空间,具有很好的私密性,但是因只有一个仓体,也就是每次配送只能配送一单,配送效率低,且仓体体积固定,不可变换,导致不能适应不同大小货物的配送需求。
[0005]现有的楼宇配送机器人2,其储物箱体设置为2层,每层都为一种抽屉式的仓体,仓门和仓体合为一体,能形成一个独立空间的仓体,但是每个仓体空间固定,每个仓体空间足够,但是每次只能配送2单不同个人货物,如果货物体积偏小,就会浪费仓体的空间,配送效率低;抽屉式的仓体,打开时占用空间大,仓体的开闭为手动式,体验欠佳。
[0006]上述两种现有的楼宇配送机器人,其储物箱体在一定的体积下内部设置的仓体数量偏少,导致每次配送不同个人的单数偏少,对于在配送高峰期的时间段,显然配送效率低下;同样地,不同的人待配送的货物体积大小不一,过小体积的货物如果占用一个大仓体,就会存在仓体空间的浪费;鉴于这种情况,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上述两种现有的楼宇配送机器人可能会把不同个人的待配送货物集中放置在一个大仓体内进行一次性配送,这种方式
同样存在以下缺点,第一,货物和接收人的信息容易泄露,配送过程不具备一定的私密性;第二,货物接收人需要从大仓体内不同个人的货物中寻找自己到货物,这个过程需要花不少时间,间接导致机器人配送一单的时间过长,最终的配送效率也不高,甚至这个过程可能还会存在取错货物的情况,那就更糟糕了,同时,如果仓门不具备根据不同个人取货的验证信息进行自动开闭的功能,就会很容易被误取,存在货物丢失的情况发生,这样整个配送体验就会很差。
[0007]本技术目的在于结合现实中楼宇配送机器人储物箱体的使用状况,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提供一种成本相对低廉、能有效提高机器人配送效率和配送体验的储物箱体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本技术涉及的一种用于配送机器人具有可自动开关门的储物箱体,其主要由仓体组件1、仓门组件2等组成。
[0010]其中,仓体组件1,包括仓体本体11,仓体内部的隔板12,隔板的锁止装置13,仓体内部的照明灯14等。
[0011]仓门组件2,包括仓门21、转轴连接件22、转轴23、轴承24、连杆25、电机26、限位传感器27、电机控制器28等。
[0012]其中,仓体组件1,其内部由仓体本体11所形成的仓体空间,分为上下两层大仓体,用于承载配送机器人所配送的货物;上层或下层分别在中间各设置一垂直于地面的隔板12,隔板12为活动式的,可从仓体前方插拔,靠隔板的锁止装置13进行位置限定,隔板12的作用是根据需要把上下两层的大仓体分隔出最多4个小仓体,每个小仓体的内部设置有照明灯14,照明灯14在每次对应仓门21打开时都会被触发点亮,方便取放货物。
[0013]仓门组件2,仓门21上的上特征转轴A(212)、下特征转轴B(213)分别通过间隙配合与转轴连接件22对应的一侧上内孔A(222)、下内孔B(223)铰接,转轴连接件22另一侧内孔C(221)通过螺丝与转轴23固定,转轴23上下两端通过轴承24与仓体本体11铰接,连杆25的一端特征孔(A)251与电机26的输出轴261固定,另一端特征轴252与仓门21对应特征孔(B)211铰接,通过这样的设置,仓门、转轴、转轴连接件、连杆之间组成一个四边形连杆机构(如附图5所示),仓门21在打开的过程中,存在在着绕着转轴23转动和平移的运动,使得仓门打开过程中占用仓体前方的空间小,避免仓门21打开过程中碰到货物取放人导致仓门21打开失败的情况。电机26为直流减速电机,电机26通过螺丝固定在仓体本体11上,电机输出轴261与连杆的一端特征孔(A)251连接固定,当电机26转动时,带动连杆25左右摆动,再通过四边形连杆机构的作用,从而实现仓门21的外摆式转动;在连杆25的转动的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处,在仓体本体11侧分别设置有限位传感器27,用来收集仓门21打开到最大角度或关闭时的位置信息,电机控制器28接收到位置信息后可控制电机26的转动和停止状态,从而实现仓门21的打开或关闭。
[0014]其中,储物箱体的仓体本体11可通过是否安装隔板12实现不同大小仓体的分配,具体的分配方案如附图6,最多分隔成4个小仓体,最少可分隔成2个大仓体,以实现容纳不同体积的货物,同时每个小仓体设置有一个独立的仓门组件2,每个仓门21可实现独立自动
开闭,如果设置为大仓体,就会同时打开或关闭同一层的两个仓门21;特别地,为了实现每个小仓体空间的独立性、私密性和安全性,隔板12需要在同一层的两个仓门21打开时才能进行插拔操作,避免只打开一个仓门21就可插拔隔板12的情况,防止从一个仓体内部盗取其他仓体货物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

1储物箱体的整体外观主视图(仓门打开)。
[0016]附图1

2储物箱体的整体外观主视图(仓门关闭)。
[0017]附图2

1储物箱体仓门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配送机器人具有可自动开关门的储物箱体,其特征是,所述储物箱体由仓体组件(1)和仓门组件(2)组成;仓体组件(1),包括仓体本体(11),仓体内部的隔板(12),隔板的锁止装置(13),仓体内部的照明灯(14);仓门组件(2),包括仓门(21)、转轴连接件(22)、转轴(23)、轴承(24)、连杆(25)、电机(26)、限位传感器(27)、电机控制器(2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配送机器人具有可自动开关门的储物箱体,其特征是,仓体组件(1),其内部由仓体本体(11)所形成的仓体空间,分为上下两层大仓体,用于承载配送机器人所配送的货物;上层或下层分别在中间各设置一垂直于地面的隔板(12),隔板(12)为活动式的,可从仓体前方插拔,靠隔板的锁止装置(13)进行位置限定,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李勋数林伟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十一空间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