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缆挤塑加强件的制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743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缆挤塑加强件的制作装置,包括挤塑模具,挤塑模具包括模芯,模芯设有钢丝通道和护套料通道,钢丝通道供钢丝穿过并且贯通模芯两端面,护套料通道供护套料进入钢丝通道并且贯通钢丝通道和模芯外侧面,钢丝通道包括入口孔、涂覆腔以及出口孔,入口孔、涂覆腔以及出口孔沿钢丝行进方向依次连通且均沿钢丝长度方向延伸,入口孔的孔径与不含垫层钢丝的直径匹配,出口孔的孔径与含垫层钢丝的直径匹配,涂覆腔的孔径大于含垫层钢丝的直径,涂覆腔的长度为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缆挤塑加强件的制作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缆
,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缆挤塑加强件的制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缆中心加强件垫层是在中心加强件外挤制一层聚乙烯材料,使加强件的尺寸满足光缆绞合的要求,垫层尺寸小,厚度比较薄,冷却收缩量小,垫层和中心加强件不会滑移,也没有间隙,不会有渗水的状况。垫层尺寸大,厚度比较厚,冷却收缩量比较大,垫层和中心加强件不能有效粘牢,会在垫层和中心加强件外形成间隙,导致间隙渗水。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光缆挤塑加强件的制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光缆挤塑加强件的制作装置1包括模芯,模芯设有钢丝通道11和护套料通道12,钢丝通道11供钢丝13穿过并且贯通模芯两端面,护套料通道12供护套料进入钢丝通道11并且贯通钢丝通道11和模芯外侧面,钢丝通道11包括入口孔111、涂覆腔112以及出口孔113,入口孔111、涂覆腔112以及出口孔113沿钢丝行进方向依次连通且均沿钢丝长度方向延伸,入口孔111的孔径与不含垫层钢丝的直径匹配,出口孔113的孔径与含垫层钢丝的直径匹配,涂覆腔112的孔径大于含垫层钢丝的直径,涂覆腔的长度较短。现有技术中有效防范渗水的有效做法是采用两次挤塑,可以消除以上缺陷,但是效率低,成本高。如何增加光缆加强件与垫层之间的结合力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光缆加强件与垫层之间容易渗水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缆挤塑加强件的制作装置,包括挤塑模具,所述挤塑模具包括模芯,所述模芯设有钢丝通道和护套料通道,所述钢丝通道供钢丝穿过并且贯通所述模芯两端面,所述护套料通道供护套料进入所述钢丝通道并且贯通所述钢丝通道和所述模芯外侧面,所述钢丝通道包括入口孔、涂覆腔以及出口孔,所述入口孔、所述涂覆腔以及所述出口孔沿钢丝行进方向依次连通且均沿钢丝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入口孔的孔径与不含垫层钢丝的直径匹配,所述出口孔的孔径与含垫层钢丝的直径匹配,所述涂覆腔的孔径大于含垫层钢丝的直径,所述涂覆腔的长度为70

90毫米。
[000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覆腔具有相对设置的入口端面和出口端面,所述入口孔贯通所述入口端面,所述出口孔贯通所述出口端面,所述出口端面为内凹球面,所述护套料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涂覆腔连通,且所述护套料通道的内孔壁与所述内凹球面圆滑过渡连接。
[000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套料通道的一端向所述钢丝通道的钢丝输入侧倾斜,所述护套料通道的另一端向所述钢丝通道的钢丝出口侧倾斜并与所述涂覆腔连通,所述护套料通道的母线与所述内凹球面相切。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口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大端贯通所
述出口端面。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覆腔为圆柱形孔。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口孔为圆柱形孔。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钢丝擦拭机构和钢丝打磨机构,所述钢丝擦拭机构用于对钢丝进行表面油脂擦拭,所述钢丝打磨机构用于对钢丝进行粗糙处理,所述钢丝擦拭机构、所述钢丝打磨机构以及所述挤塑模具沿钢丝行进方向依次设置。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丝擦拭机构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压板的上表面均设有抹布或羊毛毡,所述上压板与所述下压板之间的距离可调。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丝打磨机构包括打磨箱、设于所述打磨箱中的钢丝刷以及设于所述打磨箱之外并且带动所述钢丝刷旋转的电机。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丝打磨机构与所述挤塑模具之间还设有防抖导向轮。
[001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所述的光缆挤塑加强件的制作装置,通过增长涂覆腔的长度,增加钢丝的与料的接触时间(等同于钢丝加热),增加护套料与钢丝的结合力,这样生产速度达70m/min都未渗水;
[0016]2)本技术所述的光缆挤塑加强件的制作装置,通过对钢丝绳进行油脂擦拭和打磨增加粗糙度,钢丝绳的表面粗糙不平滑,更容易挂浆,提高了护套料与钢丝之间的结合力。
附图说明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中光缆加强件的挤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光缆加强件的挤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光缆挤塑加强件的制作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0021]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挤塑模具;11、钢丝通道;111、入口孔;112、涂覆腔;113、出口孔;12、护套料通道;13、钢丝;
[0022]2、挤塑模具;21、钢丝通道;211、入口孔;212、涂覆腔;213、出口孔;214、入口端面;215、出口端面;22、护套料通道;23、钢丝;3、钢丝擦拭机构;31、上压板;32、下压板;33、调节螺栓;4、钢丝打磨机构;41、打磨箱;42、钢丝刷;43、电机;44、箱盖;45、排屑孔;5、防抖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4]实施例一
[0025]参见图2和图3所示,一种光缆挤塑加强件的制作装置,包括挤塑模具2,挤塑模具2
包括模芯,模芯设有钢丝通道21和护套料通道22,钢丝通道21供钢丝23穿过并且贯通模芯两端面,护套料通道22供护套料进入钢丝通道21并且贯通钢丝通道21和模芯外侧面,钢丝通道21包括入口孔211、涂覆腔212以及出口孔213,入口孔211、涂覆腔212以及出口孔213沿钢丝行进方向依次连通且均沿钢丝长度方向延伸,入口孔211的孔径与不含垫层钢丝的直径匹配,出口孔213的孔径与含垫层钢丝的直径匹配,涂覆腔212的孔径大于含垫层钢丝的直径,涂覆腔212的长度为70

90毫米。
[0026]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护套料从护套料进入涂覆腔后,会充满涂覆腔,由于涂覆腔的长度比较长,增加钢丝的与料的接触时间(等同于钢丝加热),增加护套料与钢丝的结合力,本实施例中的生产速度为70m/min时,护套料固化在钢丝外侧后形成的垫层与钢丝之间都未渗水,上述涂覆腔212的长度具体可为70毫米、75毫米、80毫米、85毫米或90毫米。
[002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涂覆腔212具有相对设置的入口端面214和出口端面215,入口孔211贯通入口端面214,出口孔213贯通出口端面215,出口端面215为内凹球面,护套料通道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缆挤塑加强件的制作装置,包括挤塑模具,所述挤塑模具包括模芯,所述模芯设有钢丝通道和护套料通道,所述钢丝通道供钢丝穿过并且贯通所述模芯两端面,所述护套料通道供护套料进入所述钢丝通道并且贯通所述钢丝通道和所述模芯外侧面,所述钢丝通道包括入口孔、涂覆腔以及出口孔,所述入口孔、所述涂覆腔以及所述出口孔沿钢丝行进方向依次连通且均沿钢丝长度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孔的孔径与不含垫层钢丝的直径匹配,所述出口孔的孔径与含垫层钢丝的直径匹配,所述涂覆腔的孔径大于含垫层钢丝的直径,所述涂覆腔的长度为70

90毫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挤塑加强件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腔具有相对设置的入口端面和出口端面,所述入口孔贯通所述入口端面,所述出口孔贯通所述出口端面,所述出口端面为内凹球面,所述护套料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涂覆腔连通,且所述护套料通道的内孔壁与所述内凹球面圆滑过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缆挤塑加强件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料通道的一端向所述钢丝通道的钢丝输入侧倾斜,所述护套料通道的另一端向所述钢丝通道的钢丝出口侧倾斜并与所述涂覆腔连通,所述护套料通道的母线与所述内凹球面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忠华马春平陆佳腾章贝琦贾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