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压力调节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720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6
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包括在泵的出口侧处的流体流控制装置,所述流体流控制装置在所述发动机中的润滑回路的上游调节所述泵的所述出口侧处的压力条件。所述流体流控制装置包括腔室,所述腔室响应于流体压力超过阈值而打开以允许流体从所述泵的所述出口侧穿行回到所述泵的入口侧。所述流体流控制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细长孔口,所述至少一个细长孔口与所述腔室连通以接收从所述腔室馈送的流体并且允许所述腔室中的所述流体流动到所述泵的所述入口侧。泵的所述入口侧。泵的所述入口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压力调节器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0002]本申请主张2020年9月2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3/073,558的美国临时申请的提交日期的权益,所述美国临时申请全文并入本案供参考。


[0003]本公开总体涉及内燃发动机,并且更确切地但不排他地涉及用于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的压力调节器。

技术介绍

[0004]一般来说,内燃发动机中已使用流体流控制装置来控制机油和其他流体的流动以为发动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提供润滑和冷却。举例来说,可使用压力调节器来限制或防止润滑回路中因油泵的操作而压力条件过大。然而,由于来自泵的脉冲式出口流动,当前压力调节器的性能并不令人满意。当压力调节器打开并将机油排出到泵的吸入侧中时,脉冲式出口流动可导致压力调节器由于油压的变化大而不受控地循环。这可导致噪声过大、调节器弹簧过早磨损和油流迅速振荡,而振荡可导致油压不稳定。因此,需要改进用于润滑和冷却内燃发动机中的部件的流体流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包括一种用于调节内燃发动机的润滑回路中的流体流动的独特系统和/或设备。所述系统包括:贮存器,从所述贮存器馈送流体;以及泵,所述泵用于使流体循环穿过发动机的润滑回路。所述润滑系统包括在泵的出口侧处的流体流控制装置,所述流体流控制装置在发动机中的润滑回路的上游调节从泵输出的压力条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流体流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响应于流体压力超过阈值而打开以允许流体从泵的出口侧穿行回到泵的吸入侧或入口侧。所述流体流控制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细长孔口,所述至少一个细长孔口与腔室连通以接收从腔室馈送的流体并且允许腔室中的流体流动到所述泵的入口侧。
[0006]另一实施方案包括一种用于调节内燃发动机中的润滑回路的压力的流体流控制装置。所述流体流控制装置包括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在所述主体的第一端处的开口以及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端延伸到所述主体的第二端的腔室。所述细长主体包括沿着其周界的许多轴向细长孔口(一个或多个),所述轴向细长孔口向腔室中打开并且在细长主体的外部处。所述孔口允许腔室中的流体流动到泵的入口侧。第一端部开口中的弹簧加载阀构件准许所述流体到所述腔室中,所述弹簧加载阀构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来自泵的流体的出口压力超过预定阈值而弹开。
[0007]此
技术实现思路
不旨在识别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或本质特征,也不旨在用作限制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的辅助。依据以下描述和图式,其他实施方案、形式、目标、特征、优点、方面和益处应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08]本文中的描述参考附图,在附图中相同的编号贯穿数个视图指代相同的部分,并且在附图中:
[0009]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具有流体流控制装置的示例发动机流体润滑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0010]图2是容纳处于关闭位置的流体流控制装置的管腔的截面图,并且示出当流体流控制装置处于打开位置时从图1的润滑系统的泵的出口侧到入口侧的再循环路径。
[0011]图2A是示出流体流控制装置的渐进打开的示意性截面图。
[0012]图3是图2的管腔的另一截面图,其中关闭的流体流控制装置处于面向泵的方向上。
[0013]图4是流体流控制装置的主体的立面图。
[0014]图5是图4的流体流控制装置的主体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清晰、简洁且精确地描述本公开的图示性实施方案、制作并使用本公开的方式和过程,并且为了能够实践、制作并使用本公开,现在将参考包括图中所图示的实施方案在内的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并且将使用特定语言来描述本公开。但应理解,并不因此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形成限制,并且本专利技术包括并保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想到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这些改动、修改和其他应用。
[0016]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所述润滑系统具有机械控制式流体流控制装置,所述机械控制式流体流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当润滑回路中的流体压力超过阈值压力时打开。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参考图1,润滑系统10包括流体流控制装置30,举例来说所述流体流控制装置30是定位在发动机18的润滑流体泵12下游和润滑流体过滤器14上游的压力调节器阀24。润滑系统10还包括管腔16,所述管腔16提供通向多个发动机部件20的润滑流体流动路径;和/或其他管腔(未示出),所述其他管腔相对于发动机18分布在各种部件和位置周围。所述润滑流体返回到贮存器,诸如在泵12的入口侧或吸入侧处或附近的油底壳22。应理解,并未图示润滑系统的所有部件或方面,并且系统10可根据任何已知的发动机流体润滑系统被配置为具有本公开的专利技术性流体流控制装置30。此外,虽然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润滑流体可以是发动机油,但也涵盖可采用流体流控制装置30的其他类型的流体和流体回路。
[0017]压力调节器阀24位于润滑流体泵12的出口侧处并且通过在润滑流体压力超过阈值压力时打开来控制来自泵12的脉冲式输出流。打开压力调节器阀24会使润滑流体再循环回到泵12的入口侧。如下文进一步论述,压力调节器阀24包括用于使润滑流体再循环的至少一个细长孔口,当柱塞渐进地打开所述细长孔口以使润滑流体再循环时,所述细长孔口使压力调节器阀24的柱塞缓慢地移位。因此,来自泵12的润滑流体的脉冲式输出流是顺畅的并且润滑流体的振荡减小。本文中所公开的流体流控制装置30使得再循环路径渐进地打开和关闭,这允许靠近泵12的出口放置压力调节器装置,诸如放置在泵出口的约50毫米内。其他实施方案根据润滑系统的参数和要求而涵盖其他距离。此外,系统10在冷起动条件期间不需要用于润滑流体的单独旁通阀,并且不需要在系统10中使用卸压阀。
[0018]参考图2至图3,示出在再循环流动路径80中的流体流控制装置30的实施方案,所述再循环流动路径80在泵12的出口侧处和过滤器14上游与管腔16流体连通。流动路径80包括:来自油底壳22的由泵12汲取的流体流,如箭头84所指示;从泵出口到发动机20的流,如箭头86所指示;以及当流体流控制装置30打开时穿过流体流控制装置30的已调节的流,如箭头88所指示。
[0019]流体流控制装置30包括细长主体50,所述细长主体50限定腔室58,所述腔室58具有在主体50的第一端51处的开口56。腔室58在主体50的相对第二端52处是关闭的。主体50包括与腔室58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细长孔口(诸如,相对的细长孔口54a、54b)和主体50的外侧。其他实施方案涵盖单个细长孔口54、或多于两个细长孔口、或与具有不同形状的一个或多个孔口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细长孔口。如果设置多个细长孔口,则所述多个细长孔口无需彼此直接相对。在所图示的实施方案中,孔口54包括沿着主体50的纵向轴线延伸的跑道形状。也涵盖提供受控的打开以响应于振荡压力输入而释放压力的其他形状,诸如椭圆形状。
[0020]孔口54a、54b允许润滑流体进入开口56以从腔室58流动到主体50的外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开口56位于主体50的第一端51处并且当流体流控制装置30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其包括:贮存器,泵从所述贮存器馈送流体以使所述流体经由流体流动路径循环穿过所述润滑系统;以及流动控制装置,所述流动控制装置在所述泵的出口侧的下游联接到所述流体流动路径,所述流动控制装置包括: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限定从所述主体的第一端朝向所述主体的第二端延伸的腔室;柱塞,所述柱塞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端处,被配置为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端处使所述腔室常闭并且响应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中的流体压力超过阈值而移位到所述主体中以准许流体到所述腔室中;以及至少一个细长孔口,所述至少一个细长孔口沿着所述主体,在所述柱塞移位到所述主体中时允许流体从所述腔室流动到所述泵的入口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柱塞是弹簧加载的并且能够移动以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腔室。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柱塞包括被定向为朝向所述第一端的基座以及从所述基座朝向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端延伸的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细长孔口是至少两个细长孔口。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细长孔口位于所述主体的相对侧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细长孔口是跑道形的并且沿着所述主体的纵向轴线延伸。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细长孔口被定位成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端相比更靠近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端。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细长孔口从所述至少一个细长孔口的朝向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端定向的第一端延伸到所述至少一个细长孔口的相对第二端,并且当所述柱塞移动到所述主体中以准许流体到所述腔室中时,所述柱塞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细长孔口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移动以将所述至少一个细长孔口渐进地暴露于被准许到所述腔室中的所述流体,以使所述流体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细长孔口的暴露部分循环到所述泵的所述入口侧。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主体限定凹槽部分,所述凹槽部分在所述主体的外部中在所述至少一个细长孔口周围形成凹部。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主体包括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端处的凸缘和被定位成邻近所述凸缘的外部螺纹部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
申请(专利权)人:康明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