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冷拉棒材润滑工序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7031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冷拉棒材润滑工序的装置,其由槽主体和自动下料提升装置组成,所述自动下料提升装置由第一气缸61、第二气缸62,第一立柱71、第二立柱72,第一导线轮81、第二导线轮82和链条9组成,槽主体由内而外依次设有油槽1、水箱2、保温层3和防护罩5,槽主体的两侧设有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2,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2顶部设有第一导线轮81和第二导线轮82;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2上;链条9的两端与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相连并以第一导线轮81和第二导线轮82为支撑横跨在槽主体上方。81和第二导线轮82为支撑横跨在槽主体上方。81和第二导线轮82为支撑横跨在槽主体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冷拉棒材润滑工序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特种冶金制造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冷拉棒材润滑工序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获得更好的力学性能以及更高精度的尺寸,热轧后的棒材需要再进行冷拉(冷拔),即在一个拉力作用下,棒材通过一个直径逐渐缩小的模具,使棒材产生塑性变形,其内部晶格产生滑移,抗拉强度大幅度提高,塑性降低,硬度提高。
[0003]为了能够使冷拉过程平顺稳定,并避免棒材表面在冷拉过程中产生裂纹,需要在冷拉前对棒材表面进行润滑。润滑的方式中的一种是将棒材浸没在润滑剂中使用表面产生承载润滑因子载体。
[0004]润滑剂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如某品牌的润滑剂要求需要将其加热到40至60℃使用。不同品牌的使用温度有不同的要求,不同材质的棒材也有不一样的浸泡时间、温度要求,现有技术中人工操作时较难控制其温度。此外,为了保证同一批次、同一根棒材各项性能的一致性,需要确保润滑剂温度的均匀性。
[0005]同时,现有棒材表面的润滑工艺自动化程度较低,人工操作较多,工作效率低且用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冷拉棒材润滑工序的装置,该设备能够实现加热、保温、控温、自动下料、自动提升沥干等功能。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用于冷拉棒材润滑工序的装置,其由槽主体和自动下料提升装置组成,所述自动下料提升装置由第一气缸61、第二气缸62,第一立柱71、第二立柱72,第一导线轮81、第二导线轮82和链条9组成,槽主体由内而外依次设有油槽1、水箱2、保温层3和防护罩5,槽主体的两侧设有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2,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2顶部设有第一导线轮81和第二导线轮82;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2上;链条9的两端与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相连并以第一导线轮81和第二导线轮82为支撑横跨在槽主体上方。
[0008]水箱2的底部设有加热管4。
[0009]自动下料提升装置根据槽主体的尺寸可以设计成为2

6组,每组间距为1米至2米。
[0010]单根加热管4的加热功率为2kW

3kW,根据水箱2的尺寸,加热管4的数量可设计为12至24根。更进一步地,可设有温度检测传感器,依据待处理棒材的品牌及材质合理进行加热,进而控制油槽内润滑剂的温度。
[0011]油槽1内置有润滑剂,优选地,油槽1内润滑剂的加入量为油槽体积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三。
[0012]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使得油槽内润滑剂的温度均匀且可控,待冷拔处理的棒材表面能够形成均匀的润滑因子载体,使润滑油更有效的依附在棒材表面,本技术
所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在良好的润滑作用下,提高产品收得率;更重要的是,本技术采用地自动下料自动提升、沥干的功能,可以减少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1

油槽;2

水箱;3

保温层;4

加热管;5

防护罩;61

第一气缸;62

第二气缸;71

第一立柱;72

第二立柱;81

第一导线轮;82

第二导线轮;9

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
[0016]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冷拉棒材润滑工序的装置,其由槽主体和自动下料提升装置组成。自动下料提升装置由第一气缸61、第二气缸62,第一立柱71、第二立柱72,第一导线轮81、第二导线轮82和链条9组成,槽主体由内而外依次设有油槽1、水箱2、保温层3和防护罩5,槽主体的两侧设有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2,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2顶部设有第一导线轮81和第二导线轮82;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2上;链条9的两端与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相连并以第一导线轮81和第二导线轮82为支撑横跨在槽主体上方。
[0017]所述槽主体内腔长度为6m;自动下料提升装置共有4组,间隔为1.8m;所述水箱2的底部设有24根加热管4。
[0018]将该设备用于棒材的冷拉处理,将直径为20mm,长度为5m的GH4169银亮棒材进行冷拉前上润滑剂处理:
[0019]处理前,使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活塞杆处于缩回状态,此时链条9被拉平。接着,将GH4169棒材吊入到链条9上,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活塞杆逐渐伸出,在棒材自身重力作用下,棒材随着链条9浸没到油槽内的润滑剂中;经过2小时浸没后,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活塞杆自动缩回,将链条9拉平,带动棒材离开润滑剂,并处于油槽1上面,黏附在棒材上的润滑剂会滴落到油槽1中;最后将棒材吊走,处理过程结束。
[0020]实施例2
[0021]一种用于冷拉棒材润滑工序的装置,其由槽主体和自动下料提升装置组成。自动下料提升装置由第一气缸61、第二气缸62,第一立柱71、第二立柱72,第一导线轮81、第二导线轮82和链条9组成,槽主体由内而外依次设有油槽1、水箱2、保温层3和防护罩5,槽主体的两侧设有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2,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2顶部设有第一导线轮81和第二导线轮82;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2上;链条9的两端与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相连并以第一导线轮81和第二导线轮82为支撑横跨在槽主体上方。
[0022]所述槽主体内腔长度为4.5m;自动下料提升装置共有3组,间隔为1.5m;所述水箱2的底部设有18根加热管4,控制温度范围为40

60℃。
[0023]将该设备用于棒材的冷拉处理,将直径范围为5

30mm,长度为不大于4m的银亮棒材进行冷拉前上润滑剂处理:
[0024]处理前,使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活塞杆处于缩回状态,此时链条9被拉平。接
着,将棒材吊入到链条9上,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活塞杆逐渐伸出,在棒材自身重力作用下,棒材随着链条9浸没到油槽内的润滑剂中;经过2小时浸没后,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活塞杆自动缩回,将链条9拉平,带动棒材离开润滑剂,并处于油槽1上面,黏附在棒材上的润滑剂会滴落到油槽1中;最后将棒材吊走,处理过程结束。
[0025]实施例3
[0026]一种用于冷拉棒材润滑工序的装置,其由槽主体和自动下料提升装置组成。自动下料提升装置由第一气缸61、第二气缸62,第一立柱71、第二立柱72,第一导线轮81、第二导线轮82和链条9组成,槽主体由内而外依次设有油槽1、水箱2、保温层3和防护罩5,槽主体的两侧设有第一立柱71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冷拉棒材润滑工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槽主体和自动下料提升装置组成,所述自动下料提升装置由第一气缸(61)、第二气缸(62),第一立柱(71)、第二立柱(72),第一导线轮(81)、第二导线轮(82)和链条(9)组成,槽主体由内而外依次设有油槽(1)、水箱(2)、保温层(3)和防护罩(5),槽主体的两侧设有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2),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2)顶部设有第一导线轮(81)和第二导线轮(82);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2)上;链条(9)的两端与第一气缸(61)和第二气缸(62)相连并以第一导线轮(81)和第二导线轮(82)为支撑横跨在槽主体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伟柯建清李乡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集萃高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