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式枢钮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968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动式枢钮器,滑动式枢钮器安装在手持式电子设备上,令手持式电子设备上的滑盖在主机体上展开与闭合;其中,滑动式枢钮器包括有一固设在主机体上的基座,及固设在滑盖上的滑动座,并利用滑移结构使滑动座在基座上滑设,另,在基座与滑动座之间枢设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两端分别形成有一枢接端枢设在基座与滑动座上,而中间处则形成有两个相错开且可蓄积弹性回复力量的环圈部,形成一双钮式弹性组件,使滑盖在被施予一外力后能自动的在主机体上滑移展开至定位,而无须再拨动滑盖者。(*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动式枢钮器,尤指一种使手持式电子装备上之滑盖具有自动展开功能的滑动式枢钮器。
技术介绍
按,手机在目前已经是非常普及的通讯器材,可说是达到人手一机的情况,因此手机制造厂商必须要不时的推陈出新以符合消费者求新求变的喜好,否则手机的市场便很难再加以开拓。在手机上,为了保护其键盘面板或屏幕,除了传统的将手机装设于皮套内之外,亦发展了具有掀盖结构之外壳,甚至进一步发展出具有滑盖结构之外壳,如此,手机可藉由上述之掀盖或滑盖结构之保护,避免不小心按到键盘而误拨打电话出去,或防止因不慎撞击所造成的毁损。现有的枢钮器结构,包括有一底板,其两侧边分别形成有滑轨与若干固定件;一上盖,其两侧边分别形成有若干固定孔与可供滑轨嵌入的滑槽;并于底板与上盖之间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枢设于底板的侧面,弹簧的另一端枢设于上盖相对于底板的侧面。使用时,可使用固定件穿过固定孔分别将底板与上盖分别固定于手机的上、下壳体的侧面。当手动的推动手机上壳体时,上盖就会沿着滑轨移动至底板的另一端,而弹簧亦会移动至另一位置,而上壳体就可运用弹簧的弹性而展开。上述现有的枢钮器结构虽只使用一个弹簧即能达到手机之上壳体的展开功能,然而,其必须先推动手机之上壳体至一半的行程后,上壳体才能靠着弹簧的弹性力量再滑动展开,故在使用上并无法令手机之上壳体能完全的自行滑动展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手机之上壳体无法完全的自行滑动展开至定位,须使用者至少两次以上的推动,才能自行的滑动展开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特提供一种可使手机上之上壳体具有自动展开功能的滑动式枢钮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滑动式枢钮器系安装在手持式电子设备上,令手持式电子设备上的滑盖在主机体上展开与闭合;其中,滑动式枢钮器包括有一固设在主机体上的基座,及固设在滑盖上的滑动座,并利用滑移结构使滑动座在基座上滑设,另,在基座与滑动座之间枢设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两端分别形成有一枢接端枢设在基座与滑动座上,而中间处则形成有两个相错开且可蓄积弹性回复力量的环圈部。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滑动式枢钮器利用设有两个相错开且可蓄积弹性回复力量的环圈部之双钮式的钮力弹簧令滑盖在被施予一外力后即能自动的在主机体上滑移展开至定位,而无须再拨动滑盖。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滑动式枢钮器与手机间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滑动式枢钮器与手机间另一角度的背面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滑动式枢钮器之弹性组件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滑动式枢钮器的前视图。图5为本技术滑动式枢钮器处于闭合状态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滑动式枢钮器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滑动式枢钮器的手机呈展开状态的立体外观图。图中,10.手机,1.主机体,11.按键区,2.滑盖,21.液晶显示屏,20.滑动式枢钮器,3.基座,31.滑槽,311.凹室,32、42.固定孔,4.滑动座,41.滑轨,5.枢结组件,6.弹性组件,61.第一弹性钮杆,611、621.枢接端,62.第二弹性钮杆,63.第一环圈部,64.第二环圈部,65.第三弹性钮杆。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照图1所示,该滑动式枢钮器20为安装在手持式电子设备上,而手持式电子设备可为一手机10,手机10由一主机体1及盖阖在其上之滑盖2所组成,主机体1上除具有电路板外,在主机体1的下半部处系具有按键区11,而滑盖2在其上半部处系具有液晶显示屏21,兹藉由滑动式枢钮器20令滑盖2能在主机体1上进行展开与闭合的动作,使按键区11显露于外或被滑盖2所遮蔽住。请续参照图1、2所示,滑动式枢钮器20包括有一固设在主机体1上的基座3,基座3固设在主机体1的上半部处,而在滑盖2上则固设有一约相同大小的滑动座4。基座3与滑动座4之间并设有滑移结构,使滑动座4可在基座3上滑设,本实施例中,该滑移结构包括在基座3的两侧边端缘处向内弯折的未封闭之滑槽31,及在滑动座4的两侧边端缘处延伸的呈L形之滑轨41。请参照图3所示,滑动式枢钮器20在基座3与滑动座4之间利用枢结组件5枢设有一弹性组件6,本实施例中弹性组件6为一双钮式的钮力弹簧,而枢结组件5则可为一铆钉,其弹性组件6包括分别往相反方向延伸之第一弹性钮杆61及第二弹性钮杆62,第一弹性钮杆61及第二弹性钮杆62之自由端分别形成一枢接端611、621,而另一端则形成有两个相错开且可蓄积弹性回复力量的环圈部63、64,两环圈部63、64并由第三弹性钮杆65予以相互错开连接。本技术中,组装时,滑动座4利用两侧边端缘所设的滑轨41滑设在基座3之滑槽31中,使滑动座4可在基座3上滑动,同时,在基座3及滑动座4上分别设有固定孔32、42以枢设枢结组件5,令第一弹性钮杆61之枢接端611固设在基座3的枢结组件5上,而第二弹性钮杆62之枢接端621则固设在滑动座4的枢结组件5上,使弹性组件6位于基座3与滑动座4之间,并令滑动座4藉由弹性组件6而相对于基座3具有一弹性蓄积回复力量。请参照图4、5所示,于图标中揭露出基座3与滑动座4之正面及俯视的动作状态图,当手机10之主机体1及滑盖2呈重迭闭合状态,亦即滑盖2遮盖住主机体1上的按键区11时,该弹性组件6的第一弹性钮杆61、第一环圈部63、第三弹性钮杆65、第二环圈部64及第二弹性钮杆62皆呈被压缩的状态,而使该双钮式的弹性组件6蓄积有一弹性回复力量,此时,在主机体1及滑盖2之间可设有锁扣组件(图中未示),以令滑盖2被嵌扣重迭闭合在主机体1上。请参照图6所示,本技术中于图标中仅揭露出基座3与滑动座4之俯视的动作状态图,当欲使手机10之主机体1及滑盖2呈展开状态时,亦即令主机体1上的按键区11显露于外,则仅须施加一外力予以锁扣组件,该双钮式的弹性组件6即会藉由本身所蓄积的弹性回复力量自动的滑移往前展开至定位,如图7所示,令滑盖2位于主机体1的上半部处,使主机体1上之按键区1显露于外,而可进行拨话之动作。综上所述,本技术中,因滑动式枢钮器20具有一双钮式的弹性组件6,可令滑盖2在被施予一外力后即能自动的在主机体1上滑移展开至定位,而无须再拨动滑盖2,兹增加使用上之便利性者。权利要求1.一种滑动式枢钮器,该滑动式枢钮器安装在手持式电子设备上,该手持式电子设备由一主机体及盖阖在其上之滑盖所组成,其中,该滑动式枢钮器包括有一基座,固设在主机体上;一滑动座,固设在滑盖上;一滑移结构,使滑动座可在基座上滑设;其特征在于基座与滑动座之间枢设有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两端分别形成一枢接端,一端之枢接端利用枢结组件枢固在基座上,另一端之枢接端则利用枢结组件枢固在滑动座上,两枢接端之间则形成有两个相错开且可蓄积弹性回复力量的环圈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枢钮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件进一步包括有分别往相反方向延伸之第一弹性钮杆及第二弹性钮杆,所述两枢接端形成于第一弹性钮杆及第二弹性钮杆之自由端,所述两环圈部形成于第一弹性钮杆及第二弹性钮杆之另一端,两环圈部之间由一第三弹性钮杆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枢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电子设备为手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动式枢钮器,该滑动式枢钮器安装在手持式电子设备上,该手持式电子设备由一主机体及盖阖在其上之滑盖所组成,其中,该滑动式枢钮器包括有:    一基座,固设在主机体上;    一滑动座,固设在滑盖上;    一滑移结构,使滑动座可在基座上滑设;其特征在于:    基座与滑动座之间枢设有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两端分别形成一枢接端,一端之枢接端利用枢结组件枢固在基座上,另一端之枢接端则利用枢结组件枢固在滑动座上,两枢接端之间则形成有两个相错开且可蓄积弹性回复力量的环圈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忠贤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