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及其散热鳍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67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器及其散热鳍片,该散热器包括有多个散热鳍片及串接各该散热鳍片的热管,其中,该散热鳍片具有一板片状本体,在该鳍片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贯穿孔,该贯穿孔由至少两个半径大小不同的圆弧构成。在该鳍片本体的底缘设有一与贯穿孔相对应的凹槽;该热管表面涂覆有导热介质,且其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该吸热部的一侧外缘与各该鳍片的凹槽形状相应配合,而散热部的一侧外缘则与所述贯穿孔的一圆弧相配合;由此,使导热介质能均匀分布在散热鳍片与热管之间,提高散热器整体的热传导效果及散热效率。(*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及其散热鳍片,尤其涉及一种设置在计算机的微处理器或发热组件上,可使导热介质均匀分布在散热鳍片与热管之间,提高整体的热传导效果及散热效率的散热器及其散热鳍片。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科技与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进步,电子组件如中央处理器芯片、内存的发热量愈来愈高,而尺寸愈来愈小,为了将此密集的热量有效散发至计算机系统外的环境中,维持电子组件在许可温度的下运行,通常将具有较大底座面积的散热鳍片安装在发热的电子组件表面上,或通过增加散热风扇的转速来增加其总体散热效率;由此,将衍生出噪音、重量、成本及系统复杂度等相关问题,使得上述的各方案并非解决电子组件散热良策。目前本领域在电子组件的散热方面,利用热管所具有高热传导能力、快速传热、高热传导率、重量轻、结构简单及多用途等特性,可以传递大量的热且不消耗电力,因此非常适合电子产品的散热需求;因此将热管结合散热鳍片所形成的热管散热器,已成为解决散热的重要课题。公知的热管散热器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主要包括有多个散热鳍片10a及两热管20a。散热鳍片10a具有一板片状鳍片本体11a,在鳍片本体11a的中央处开设有两圆形贯穿孔12a,两热管20a分别插入两贯穿孔12a中,且在各热管20a与散热鳍片10a的贯穿孔12a间涂覆有导热介质30a,由此,即可组合成一热管散热器。然而,上述公知热管散热器结构,由于各散热鳍片10a的贯穿孔12a呈一圆形孔,当将导热介质30a涂覆在各热管20a的外部周缘后,再将各热管20a插入鳍片本体11a的贯穿孔12a时,在组装的过程中易使导热介质30a被贯穿孔12a的内壁所刮除,使得各热管20a的外缘与贯穿孔12a的内缘产生大量缝隙,从而降低该热管散热器的热传导效果及散热效率。为了使散热鳍片10a的贯穿孔12a易为热管20a所串接,势必要加大贯穿孔12a的内缘半径,但当贯穿孔12a的内缘形状与热管20a的外缘形状差距过大时,将使热管20a与各散热鳍片10a的接触面积更为减少,使热传导效果更为降低。本设计人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凭借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针对可进行改进的缺陷,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实际的运用,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技术。本技术的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及其散热鳍片,其是在散热鳍片与热管组合连接时,易于将热管设置在散热鳍片的贯穿孔中,并使导热介质能均匀分布在散热鳍片与热管之间,提高整体散热器的热传导效果及散热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及其散热鳍片,该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具有一本体,在各鳍片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孔,该贯穿孔由至少两个半径大小不同的圆弧构成,在该鳍片本体的一侧设有一与贯穿孔相对应的凹槽;以及至少一热管,表面涂覆有导热介质,并串接在各该散热鳍片上,该热管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该吸热部的一侧外缘与各该鳍片的凹槽形状相配合,而散热部的一侧外缘与所述贯穿孔的一圆弧相配合,从而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散热器及其散热鳍片,易于将热管设置在散热鳍片的贯穿孔中,并使导热介质能均匀分布在散热鳍片与热管之间,提高整体散热器的热传导效果及散热效率。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为公知的散热鳍片及热管的组合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鳍片及热管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鳍片及热管的组装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鳍片及热管的组装示意图(二);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鳍片及热管的组合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a-散热鳍片11a-鳍片本体 12a-贯穿孔20a-热管30a-导热介质10-散热鳍片11-鳍片本体12-贯穿孔121-大半径圆弧 122-小半径圆弧123-第一凸缘 13-凹槽131-第二凸缘20-热管21-吸热部 22-散热部30-导热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图2及图3分别为本技术散热鳍片的立体图及主视图。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及其散热鳍片,如图2及图3所示,该散热器包括有多个散热鳍片10及至少一热管20(如图4所示),其中散热鳍片10由铝、铜或其它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其具有一板片状鳍片本体11,在鳍片本体11上开设有至少一贯穿孔12,本实施例开设有四个贯穿孔,贯穿孔12由至少两个半径大小不同的圆弧121、122构成。大半径圆弧121位于小半径圆弧122的下方处,且小半径圆弧122的上方周缘处向前延伸设有一第一凸缘123;在鳍片本体11的底缘设有一与贯穿孔12相对应的半圆形凹槽13,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四个凹槽,在各凹槽13的周缘处分别向前延伸设有一第二凸缘131。图4为本技术散热鳍片与热管的立体分解图。如图4所示,其中,热管20串接在的各散热鳍片10上,且其内部具有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热管20具有一吸热部21及一散热部22,吸热部21的上缘与各鳍片10的凹槽13形状相配合,散热部22的外缘形状尺寸小于贯穿孔12的内缘形状尺寸,其上缘形状与贯穿孔12的小半径圆弧122形状相配合。图5、图6及图7分别为本技术散热鳍片及热管的组装示意图(一)、(二)及组合图。如图5、图6及图7所示,在组装时,先将各散热鳍片10组合成一散热鳍片组,再在各热管20的吸热部21及散热部22的上缘处均匀涂覆适量的导热介质30,并将各热管20的两端插入散热鳍片10的贯穿孔12及凹槽13中,向上移动各热管20,使热管20的吸热部21的上缘与散热鳍片10的凹槽13相互贴合,同时,热管20的散热部22的上缘与贯穿孔12的小半径圆弧122相互贴合。由于贯穿孔12的内缘形状尺寸大于热管20的散热部22形状尺寸,使得热管20在串接过程中,并不会产生导热介质30被贯穿孔12的内缘壁面所刮除,而易将热管20串接在各散热鳍片10的贯穿孔12中,且能有效解决公知接触面积不良的现象,以使导热介质30能均匀分布在各散热鳍片10与热管20之间,从而能大幅提高散热器整体的热传效果及散热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散热器及其散热鳍片具有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且本技术的结构也不曾见于同类产品及公开使用过,申请前更未刊登在任何刊物上,完全符合技术专利申请的要求,根据专利法提出申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具有一本体,在各所述鳍片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由至少两个半径大小不同的圆弧构成,在所述鳍片本体的一侧设有一与所述贯穿孔相对应的凹槽;以及至少一热管,表面涂覆有导热介质,并串接在各所述散热鳍片上,所述热管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所述吸热部的一侧外缘与各所述鳍片的凹槽形状相配合,而散热部的一侧外缘与所述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具有一本体,在各所述鳍片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由至少两个半径大小不同的圆弧构成,在所述鳍片本体的一侧设有一与所述贯穿孔相对应的凹槽;以及    至少一热管,表面涂覆有导热介质,并串接在各所述散热鳍片上,所述热管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所述吸热部的一侧外缘与各所述鳍片的凹槽形状相配合,而散热部的一侧外缘与所述贯穿孔的一圆弧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财
申请(专利权)人: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