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同步检测不同乘坐情况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632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1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同步检测不同乘坐情况的装置,设于汽车座椅内,包括设于汽车椅座内的第一区域和第一区域外侧的第二区域,第一检测模块设于第一区域,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有成人乘坐在汽车座椅时,第一检测模块处于第一状态;当无人乘坐在汽车座椅时,第一检测模块处于第二状态;第二检测模块设于第二区域,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当置于汽车座椅上的儿童座椅有儿童乘坐时,第二检测模块处于第三状态;当儿童座椅没有儿童乘坐时,第二检测模块处于第四状态,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可同步切换状态的变化,且可独立输出所述状态的变化,该装置兼备两种不同的检测功能,丰富驾驶过程的体验感和功能性,也能更有效地保护乘客的安全。效地保护乘客的安全。效地保护乘客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同步检测不同乘坐情况的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传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可同步检测不同乘坐情况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一种出行工具被多数家庭广泛使用,而在儿童乘坐汽车时,儿童座椅可有效保护儿童的安全性,减少行车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对儿童身体造成的损伤,所以多数家庭在自家车上都会安置儿童座椅以备出行时儿童乘坐,随着儿童座椅的需求越发普及,也对汽车座椅的传感系统提出了新要求,在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按照成人乘坐时对座椅的压力分布情况来布置传感器的位置,当汽车座椅上安装儿童座椅时,传感器则无法识别儿童是否乘坐在儿童座椅上,检测功能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可同步检测不同乘坐情况的装置,设于汽车座椅内,所述汽车座椅具有椅座和椅背,所述汽车椅座沿第一方向分布有面套层、发泡层、骨架层,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椅座,所述汽车椅座内包括第一区域和设于第一区域外侧的第二区域;
[0004]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有成人乘坐在所述汽车座椅时,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当无人乘坐在所述汽车座椅时,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0005]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设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当置于所述汽车座椅上的儿童座椅有儿童乘坐时,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处于所述第三状态;当所述儿童座椅没有儿童乘坐、成人乘坐在所述汽车座椅、无成人乘坐在所述汽车座椅时,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均切换至所述第四状态;
[0006]信号输出模块,所述信号输出模块与外部电气元件连接,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状态信号;
[0007]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共用所述信号输出模块。
[000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汽车椅座具有主座区,所述主座区沿所述第一方向向下延伸的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所述主座区以外且靠近所述椅背侧沿所述第一方向向下延伸的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
[000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多个第一开关,各所述第一开关之间串和/或并联。
[00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检测模块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并联设置,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括多个第二开关,各所述第二开关之间串联和/或并联。
[00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为薄膜开关,所述薄膜开关均包括设于靠近人体乘坐侧的感应部,所述感应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
有第一电极、间隔层及第二电极,当所述薄膜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接触,产生信号。
[00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面套层和所述发泡层之间具有第一空间,所述发泡层和所述骨架层之间具有第二空间,所述第一开关设于所述第一空间的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开关设于所述第一空间的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一体设置。
[00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关设于所述第二空间的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开关设于所述第一空间的所述第二区域。
[00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靠近输出端设有第一接线片或所述第一检测模块靠近输出端设有第二接线片,所述第二检测模块靠近输出端设有第三接线片。
[001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第一电极共同连接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第三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连接。
[001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第一电极共同连接第四导线,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第五导线,所述第四导线和所述第五导线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连接。
[0017]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一种可同步检测不同乘坐情况的装置,该检测装置具有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设于第一区域,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区域外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有成人乘坐在所述汽车座椅时,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当无人乘坐在所述汽车座椅时,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当置于所述汽车座椅上的儿童座椅有儿童乘坐时,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处于所述第三状态,当所述儿童座椅没有儿童乘坐、成人乘坐在所述汽车座椅、无成人乘坐在所述汽车座椅时,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均处于所述第四状态,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可同步切换状态的变化,且可独立输出所述状态的变化,与传统技术相比,该装置在不影响传感器识别成人在汽车座椅上乘坐情况的基础上,又可有效识别儿童是否乘坐儿童座椅的情况,丰富驾驶过程的体验感和功能性,也能更有效地保护乘客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同步检测不同乘坐情况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儿童座椅可压到的所述汽车椅座的区域示意图;
[0021]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位置示意图;
[0022]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薄膜开关断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薄膜开关断开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薄膜开关闭合时的原理示意图;
[002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同步检测不同乘坐情况的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各所
述第一开关串联,各所述第二开关串联时);
[002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均设于所述第一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一体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7a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所述第一开关串联,各所述第二开关串联和/或并联时的原理示意图;
[0030]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所述第一开关串联和/或并联,各所述第二开关串联时的原理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所述第一开关串联和/或并联,各所述第二开关串联和/或并联时的原理示意图;
[0032]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0033]1、汽车椅座;2、第一区域;21、男性假人臀部接触区域;22、女性假人臀部接触区域;23、儿童座椅接触区域;3、第二区域;4、椅背;5、第一检测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同步检测不同乘坐情况的装置,设于汽车座椅内,所述汽车座椅具有椅座和椅背(4),汽车椅座(1)沿第一方向分布有面套层、发泡层、骨架层,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椅座(1),所述汽车椅座(1)内包括第一区域(2)和设于第一区域(2)外侧的第二区域(3);第一检测模块(5),所述第一检测模块(5)设于所述第一区域(2),所述第一检测模块(5)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有成人乘坐在所述汽车座椅时,所述第一检测模块(5)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当无人乘坐在所述汽车座椅时,所述第一检测模块(5)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第二检测模块(6),所述第二检测模块(6)设于所述第二区域(3),所述第二检测模块(6)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当置于所述汽车座椅上的儿童座椅有儿童乘坐时,所述第二检测模块(6)处于所述第三状态;当所述儿童座椅没有儿童乘坐、成人乘坐在所述汽车座椅、无成人乘坐在所述汽车座椅时,所述第二检测模块(6)均切换至所述第四状态;信号输出模块,所述信号输出模块与外部电气元件连接,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检测模块(5)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6)的状态信号;所述第一检测模块(5)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6)共用所述信号输出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步检测不同乘坐情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椅座(1)具有主座区,所述主座区沿所述第一方向向下延伸的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2),所述主座区以外且靠近所述椅背(4)侧沿所述第一方向向下延伸的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步检测不同乘坐情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5)包括多个第一开关,各所述第一开关之间串和/或并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同步检测不同乘坐情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模块(6)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5)并联设置,所述第二检测模块(6)包括多个第二开关,各所述第二开关之间串联和/或并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刘朋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安闻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