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及加工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628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加工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加热装置中,通过限定电磁感应线圈和待加热零件之间的距离与待加热零件的尺寸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待加热零件的加热效率以及能量转化率,且便于电磁感应线圈的散热。另一方面,传输件可以在靠近以及远离电磁感应线圈的方向上输送电池复合盖片,从而便于控制电极盖帽在电磁感应线圈内的位置,进而控制电极盖帽的加热温度。此外,在加热过程中,通过给电磁感应线圈施加高频电流,使热量趋向集中于电池复合盖片中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的表面,从而快速熔化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之间的隔膜片,以使正电极片、隔膜片和负电极片之间快速粘合,且能量转化率高。且能量转化率高。且能量转化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装置及加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池的加工过程中,正极片和负极片隔着隔膜片层叠压合形成电池复合盖片,在压合电池复合盖片之前,通常需要分别对正极片和负极片预热,再对层叠的电池复合盖片进行初步压合以及加热,以使隔膜片融解后和正极片以及负极片之间实现初步的定位粘合。现有技术中多采用电热加热或者电磁加热的方式对极片进行加热,其中,电磁加热的方式加热迅速,能量转化率高,近年来使用率逐渐增高。
[0003]但是,电磁感应线圈和待加热零件之间的距离不易确定,距离大,耦合效应较弱,能量转换效率低,耗能高,成本大;相反,距离小,则耦合效率较强,能量转换效率强,工件被加热的时间缩小,速度快。但由于间隙过小,操作不方便,易产生短路,且零件的热量容易传到电磁感应线圈上,不利于电磁感应线圈的散热,降低了电磁感应线圈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加热装置,旨在解决如何确定待加热零件和电磁感应线圈之间距离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加热装置,用以加热薄片零件,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定位件、固定架、电磁感应线圈以及传输件,所述定位件设有定位腔和过孔,所述定位腔用于收容所述薄片零件,所述过孔设于所述定位腔的底部并贯穿所述定位件;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安装于所述固定架;所述传输件可运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架并可伸入以及退出所述定位腔和所述过孔,所述传输件用以朝靠近或远离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方向输送所述薄片零件,所述传输件在输送路径上具有加热位置,所述加热位置位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加热区域内;其中,所述薄片零件在厚度方向上的最大投影长度为a,于所述加热位置,所述薄片零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面的轮廓线到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内轮廓的距离为b满足9a

180≤b≤5a+40。
[0006]可选地,所述传输件包括传输杆,所述传输杆可伸入以及退出所述定位腔和所述过孔,所述传输杆设有相连通的过气通道和过气孔,所述过气孔开设于所述传输杆的顶端,所述传输杆用以推动所述薄片零件;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真空机构,所述真空机构的真空口与所述过气通道连通,所述真空机构用以调节所述过气通道的真空度,以使所述薄片零件吸固于所述传输杆。
[0007]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固定架的抵持件,所述抵持件靠近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加热区域,所述抵持件用于将输送至所述加热位置的薄片零件抵持在所述传输杆上。
[0008]可选地,所述传输杆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支撑台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持于所述安装凸台和所述支撑台之间,以使所述传输杆于运动方向弹性安装于所述
固定架。
[0009]可选地,所述抵持件设有连通的吹气通道和吹气孔,所述吹气孔开设于所述抵持件朝向所述传输件的一侧;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气体驱动装置,所述气体驱动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吹气通道连通,所述气体驱动装置用于通过所述吹气通道和吹气口朝向被加热后的薄片零件吹气。
[0010]可选地,所述抵持件朝向所述传输件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吹气孔开设于所述定位槽的槽底,所述定位槽用以容纳所述薄片零件。
[0011]可选地,所述抵持件朝向所述传输件的一侧还开设有走气槽,所述走气槽贯通所述定位槽。
[0012]可选地,所述传输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于所述加热位置,两个所述传输杆在所述加热区域内间隔设置,一所述传输杆分别用以输送一所述薄片零件。
[0013]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触控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屏用于显示并且触控调节输入电源的参数。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加工设备,用于将电极片和隔膜片压合,所述加工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加热装置。
[0015]本专利技术加热装置中,通过限定电磁感应线圈和待加热零件之间的距离与待加热零件的尺寸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待加热零件的加热效率以及能量转化率,且便于电磁感应线圈的散热。另一方面,传输件可以在靠近以及远离电磁感应线圈的方向上输送电池复合盖片,从而便于控制电极盖帽在电磁感应线圈内的位置,进而控制电极盖帽的加热温度。此外,在加热过程中,通过给电磁感应线圈施加高频电流,使热量趋向集中于电池复合盖片中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的表面,从而快速熔化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之间的隔膜片,以使正电极片、隔膜片和负电极片之间快速粘合,且能量转化率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池复合盖片及其定位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0]图4为图3中加热装置沿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1]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电磁感应线圈及电池复合盖片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抵持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附图标号说明:
[0026][0027][0028]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1]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用以加热薄片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定位件,设有定位腔和过孔,所述定位腔用于收容所述薄片零件,所述过孔设于所述定位腔的底部并贯穿所述定位件;固定架;电磁感应线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传输件,所述传输件可运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架并可伸入以及退出所述定位腔和所述过孔,所述传输件用以朝靠近或远离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方向输送所述薄片零件,所述传输件在输送路径上具有加热位置,所述加热位置位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加热区域内;其中,所述薄片零件在厚度方向上的最大投影长度为a,于所述加热位置,所述薄片零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面的轮廓线到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内轮廓的距离为b满足9a

180≤b≤5a+4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件包括传输杆,所述传输杆可伸入以及退出所述定位腔和所述过孔,所述传输杆设有相连通的过气通道和过气孔,所述过气孔开设于所述传输杆的顶端,所述传输杆用以推动所述薄片零件;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真空机构,所述真空机构的真空口与所述过气通道连通,所述真空机构用以调节所述过气通道的真空度,以使所述薄片零件吸固于所述传输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固定架的抵持件,所述抵持件靠近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加热区域,所述抵持件用于将输送至所述加热位置的薄片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丰学桂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研新能电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