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冲击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234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冲击防护服,包括衣体,衣体的两侧设置衣袖,衣体及衣袖包括外层衣料和内衬,外层衣料和内衬设置有吸能缓冲结构,衣袖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架。该安全冲击防护服通过外层衣料与吸能缓冲结构双层缓冲冲击力,使得冲击力逐层递减,从而减少冲击力对人体的伤害;内置的纳米吸能缓冲层可以将外界冲击动力转化为固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冲击防护服


[0001]本技术涉及防护服领域,具体为一种安全冲击防护服。

技术介绍

[0002]防护服就是一种为穿着人员提供防护措施的服装,可以对穿着人员的身体和皮肤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
[0003]目前已经公开的一种使用气囊和抗冲击护垫的骑行防护服,该防护服当发生跌落事故气囊防护服正常启动时,气囊和抗冲击护垫同时人体提供保护。当出现气囊服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时,抗冲击护垫仍可对脊柱等关键部位提供保护,降低损害。
[0004]虽然该防护服也具有抗冲击的性能,但该防护服主要是通过气囊和抗冲击护垫实现的抗冲击,这种抗冲击结构仅仅是通过气囊和护垫,其防护效果仍然有限,如果气囊和护垫出现损坏,则抗冲击能力将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提升现有的防护服的抗冲击能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冲击防护服,该防护服能够抵抗外力冲击,有效实现人员安全防护。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安全冲击防护服,包括衣体,衣体的两侧设置衣袖,衣体及衣袖包括外层衣料和内衬,外层衣料和内衬设置有吸能缓冲结构,衣袖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架。
[0008]进一步的,吸能缓冲结构包括布料层以及设置于布料层上的若干纳米吸能球。
[0009]进一步的,布料层位于靠近外层衣料的一侧。
[0010]进一步的,纳米吸能球为椭球形。
[0011]进一步的,纳米吸能球穿过内衬。
[0012]进一步的,衣体上的纳米吸能球与衣体垂直设置。
[0013]进一步的,支撑架的截面呈三角形。
[0014]进一步的,支撑架一个侧面朝向衣体。
[0015]进一步的,支撑架均匀分布在衣袖上,衣体两侧的支撑架对称设置。
[0016]进一步的,同一衣袖上的支撑架间隔设置。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通过设置外层衣料、吸能缓冲结构和支撑架,即受到冲击时,吸能缓冲结构相较于普通的抗冲击材料可以吸收更多的冲击力,从而增加了防护服的抗冲击性能,该安全冲击防护服通过外层衣料与吸能缓冲结构双层缓冲冲击力,使得冲击力逐层递减,从而减少冲击力对人体的伤害;内置的纳米吸能缓冲层可以将外界冲击动力转化为固体

液体的界面能和摩擦热能,抵抗外力冲击,有效实现人员安全防护。
[0019]进一步的,衣袖上的支撑架截面为三角形,其具有极好的稳定性确保穿戴人员的胳膊受到挤压时不受伤害。
[0020]进一步的,支撑架均有一个平面均朝向衣体,使支撑架的尖端不会朝向衣体,从而对穿戴人员产生压迫感。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整体侧视图。
[0024]图中:
[0025]1、衣体;11、衣领;12、外层衣料;13、内衬;14、吸能缓冲结构;15、衣袖;16、衣角;17、纳米吸能球;2、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9]一种安全冲击防护服,包括衣体1;所述衣体1上方设有衣领11,所述衣体1下方设有衣角16,所述衣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衣袖15,所述衣体1及两侧的衣袖15包括设置于外部的外层衣料12,所述外层衣料12内侧设有吸能缓冲结构14,所述吸能缓冲结构14由软质布料层以及设置于软质布料层上的若干的纳米吸能球17构成。
[0030]通过设置外层衣料12和吸能缓冲结构14进行双层缓冲,逐层递减,减少冲击力对人体的伤害,吸能缓冲结构14可以将外界冲击动力转化为固体

液体的界面能和摩擦热能,抵抗外力冲击,有效实现人员安全防护。
[0031]所述吸能缓冲结构14内侧设有内衬13,所述吸能缓冲结构14的纳米吸能球17穿过内衬13,并靠近人体一侧,布料层靠近外层衣料12。
[00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衣料12与所述内衬13通过之间的吸能缓冲结构14固定连接在一起。
[0033]在本实施例中,两侧所述衣袖15上均设有两个支撑架2。
[00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2截面呈三角形,且四个支撑架大小相等,使穿戴人员的胳膊可以正常行动,不会被支撑架2阻挡。
[0035]在本实施例中,衣体1的两侧所述支撑架2均匀分布在衣袖15上并衣体1的两侧支撑架2相互对称,且同一衣袖15上的两个支撑架2之间间隔一段距离。
[0036]在本实施例中,四个所述支撑架2均有一个平面均朝向衣体1,使支撑架2的尖端不
会朝向衣体1,从而对穿戴人员产生压迫感。
[0037]在本实施例中,四个所述支撑架2内端均固定连接在两侧的衣袖15的外层衣料12上,使支撑架2的位置固定,不会从衣袖15上脱落。
[0038]本实施例中,纳米吸能球17为球形封装模块与纳米流体吸能材料(参见专利:202111156179.6)通过封装形成,封装工艺参见专利:202120646302.1。
[0039]需要指出的是,常规的纳米吸能球为圆形导致防护服较厚,本技术中将纳米吸能球17的封装形状变更为椭球形,所述衣体1上的椭球形的纳米吸能球与衣体1呈垂直设置,以此对防护物进行减薄。
[0040]需要补充的是,本新型实施例中采用的外层衣料12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成,其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柔软弯曲性以及耐磨性能,吸收能量较强,本新型实施例中采用的吸能缓冲结构14由纳米吸能球17制成,其能够对冲击力提供良好的吸收效果,将动能转化为热能,可以对穿着人员的身体和皮肤提供一定程度的防护作用。
[0041]本实施例的安全冲击防护服在使用时,使用人员先将吸能缓冲结构14设在衣体1的外层衣料12和内衬13之间,将外层衣料12和内衬13固定在一起,再将支撑架2套在两侧的衣袖15上并固定连接,使同一侧的支撑架2分别对应胳膊的大臂和小臂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冲击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包括衣体(1),衣体(1)的两侧设置衣袖(15),衣体(1)及衣袖(15)包括外层衣料(12)和内衬(13),外层衣料(12)和内衬(13)设置有吸能缓冲结构(14),衣袖(15)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架(2);支撑架(2)的截面呈三角形;支撑架(2)一个侧面朝向衣体(1);支撑架(2)均匀分布在衣袖(15)上,衣体(1)两侧的支撑架(2)对称设置;同一衣袖(15)上的支撑架(2)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冲击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朋李茂庆张健强浩卫琛浩党文龙雷亚军李超李增林刘江斌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