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穿隧道与上跨桥墩合建结构及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下穿隧道与上跨桥墩合建结构,采用复合桩基,考虑桩和桩间土共同直接承担荷载,通过桩和桩间土的变形协调,在满足承载能力和变形控制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变刚度调平概念来减小差异变形、优化结构内力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工程建设中,由于用地、线路走向,结构型式布设等原因,下穿隧道与上跨桥墩出现交叉节点,上跨桥墩需落入下穿隧道底板上。若采用两种结构型式的分开设计。一会影响隧道的平面走向,断面布置型式,增加设计及施工的难度;二若通过在隧道底板处局部设置变形缝预留上跨桥梁施工空间,使二者分开建设,由于二者荷载型式不同,产生的沉降也不同,且差别较大,差异沉降使得该节点在运营阶段存在渗漏水,隧道底板下的地基土向隧道内渗入,降低地基承载力,影响隧道内行车安全。
[0003]传统的桩基理论中,一般不考虑桩间土直接参与承担荷载,荷载全部由桩承担,这是因为不知如何评估桩和桩间土共同直接承担荷载的条件、确定桩土分担荷载的比例,而只是把桩间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穿隧道与上跨桥墩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穿隧道结构包括,包括隧道侧墙、隧道底板及桩基础;所述上跨桥墩结构包括,包括墩柱、墩身及承台及桩基础;其中,所述的上跨桥墩与隧道刚性连接,上跨桥墩的墩身及承台与隧道底板整体浇注;隧道底板下设置复合桩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隧道与上跨桥墩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隧道底板底部对应上跨桥墩区域一体设置加厚层;隧道底板加厚层与隧道底板之间做不大于45
°
角过渡衔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隧道与上跨桥墩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沿隧道纵向设置横向变形缝。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穿隧道与上跨桥墩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横向变形缝下设刚性垫块。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穿隧道与上跨桥墩合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垫块长度L=隧道底板宽+400mm;所述刚性垫块宽度为1000mm,高度为500mm。6.一种下穿隧道与上跨桥墩合建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下穿隧道及上跨桥墩的设计荷载、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隧道断面尺寸及埋深、上跨桥梁桥墩型,确定隧道底板下桩型、桩长l及桩径d;(2)根据桩长l及桩径d,确定各基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基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按下式预估:式中:u为桩身周长(m);q
sik
为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kPa);l
i
为桩周第i层土的厚度(m);α为桩端阻力修正系数;p
sk
为桩端阻力(kPa);A
p
为桩端面积(m2);(3)复合桩基中的桩数n按下式确定:式中:n为复合桩基中的桩数;F
k
为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隧道底板顶面的竖向力(kN);G
k
为隧道结构自重及隧道底板上上跨桥梁结构自重标准值(kN);Q
ca
为基础下桩间土承担的荷载标准值(kN);α为隧道底板下桩基土地基承载力的利用率,可取0.4~0.5;R
ai
为复合桩基中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4)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合建节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地基土和桩底土等效为一系列独立的弹簧来模拟;设计荷载和弹簧作用于单元节点上,运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内力和变形计算;(5)根据隧道边超载q、隧道底板埋深H及地下水位h,确定隧道侧墙静止侧压力σ
i
。隧道侧墙静止侧压力根据地勘报告按下式计算:
式中:σ
i
为计算点处的静止土压力(kPa);γ
j
为计算点以上第j层土的有效重度(kN/m3);H
j
为计算点以上第j层土的厚度(m);q为隧道边超载(kPa);K
i
为计算点处的静止土压力系数;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步翔,韩旭,周殿文,曹雪山,曹亚鹏,张邦通,吴泽力,赵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