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能源管廊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284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能源管廊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预制底板、分别装配在预制底板两侧的预制左墙和预制右墙以及装配在预制左墙顶端和预制右墙顶端之间的预制顶板;预制底板、预制左墙、预制右墙及所述预制顶板内分别埋设有依次连通的热交换管,热交换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在热泵机组上,形成闭合回路;热泵机组通信连接有温控装置,通过温控装置监测进回水温度并控制热泵机组的运行。该综合管廊与地埋管技术相结合,将热交换管布置在管廊四周,可以增大热交换管与周围土体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地热能的利用率;且各预制配件拼接后各自独立,有利于后期对热交换管及管廊配件的维修养护,降低能源管廊的整体故障率。降低能源管廊的整体故障率。降低能源管廊的整体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能源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地下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能源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综合管廊内部环境温度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中,而较大的温度变化往往会对管廊舱室内各路管线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综合管廊内温度过高,会使得电力舱内的管线软化,绝缘保护层损坏,进而产生危害,造成巨大财产损失;管廊内温度过高与过低也会影响管廊内部光纤等数据传输线的传输效率。传统的综合管廊施工工艺复杂,调节管廊内部温度的方法能耗较高,成本较大,无法有效缓解温度带来的各种问题。
[0003]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一种高效可行、能耗较低,能够满足不同管线温度要求且施工便捷的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能源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能源管廊,包括预制底板、分别装配在预制底板两侧的预制左墙和预制右墙以及装配在预制左墙顶端和预制右墙顶端之间的预制顶板;
[0006]预制底板、预制左墙、预制右墙及所述预制顶板内分别埋设有依次连通的热交换管,热交换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在热泵机组上,形成闭合回路;
[0007]热泵机组通信连接有温控装置,通过温控装置监测进回水温度并控制热泵机组的运行。
[0008]进一步地,预制底板的左侧面分别设置有底板左侧卡口和底板左侧管道接口;预制底板的右侧面分别设置有底板右侧卡口和底板右侧管道接口;
[0009]预制左墙的左侧面分别设置有左墙底部卡口和左墙底部管道接口,预制左墙的右侧面分别设置有左墙顶部卡口和左墙顶部管道接口;
[0010]预制右墙的左侧面分别设置有右墙底部卡口和右墙底部管道接口,预制右墙的右侧面分别设置有右墙顶部卡口和右墙顶部管道接口;
[0011]预制顶板的左侧面分别设置有顶板左侧卡口和顶板左侧管道接口,预制顶板的右侧面分别设置有顶板右侧卡口和顶板右侧管道接口;
[0012]预制底板与预制左墙通过底板左侧卡口与左墙底部卡口进行安装定位;预制底板及预制左墙内部的热交换管通过底板左侧管道接口及左墙底部管道接口相连;预制底板与预制右墙通过底板右侧卡口与右墙底部卡口进行安装定位;
[0013]预制顶板与预制左墙通过顶板左侧卡口与左墙顶部卡口进行安装定位;预制顶板及预制左墙内部的热交换管通过顶板左侧管道接口及左墙顶部管道接口相连;
[0014]预制顶板与预制右墙通过顶板右侧卡口与右墙顶部卡口进行安装定位;预制顶板
及预制右墙内部的热交换管通过顶板右侧管道接口及右墙顶部管道接口相连。
[0015]进一步地,预制底板、预制左墙、预制右墙及所述预制顶板均由混凝土预制而成。
[0016]进一步地,热交换管外部涂覆有弹性高分子保护层。
[0017]进一步地,各个热交换管的接口之间通过柔性螺纹管连接,并通过螺帽锁紧连接。
[0018]进一步地,热交换管呈回旋U型结构,且平行埋设于预制底板、预制左墙、预制右墙及预制顶板内部。
[0019]进一步地,热交换管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能源管廊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S1:加工制作预制底板、预制左墙、预制右墙、预制顶板,并安装热交换管;
[0022]S2:将预制底板、预制左墙、预制右墙及预制顶板依次装配定位,并将进行密封;
[0023]S3:随后安装热泵机组与智能温控装置;
[0024]S4:检查各接口的密封程度以及回路的完整性;
[0025]S5:施做管廊保温隔热层、防水层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布施管廊内管线埋设路径。
[0026]进一步地,步骤S2中进行管廊的装配定位时,包括以下步骤:
[0027]S2.1:基础面平整后安装预制底板,并对各卡口、接口进行凿毛处理,对接预制底板的底板左侧卡口与预制左墙的左墙底部卡口,进行预制左墙的安装定位,接口部分用高强混凝土进行浇筑;
[0028]S2.2:对接预制底板的底板右侧卡口与预制右墙的右墙底部卡口,进行预制右墙的安装定位,接口部分用高强混凝土进行浇筑;
[0029]S2.3:吊装预制顶板,对接预制顶板的顶板左侧卡口与预制左墙的左墙顶部卡口并对接预制顶板的顶板右侧卡口与预制右墙的右墙顶部卡口,接口部分用高强混凝土进行浇筑;
[0030]S2.4:对接底板左侧管道接口及左墙底部管道接口,通过螺帽和柔性螺纹管进行连接,并使用保温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0031]S2.5:对接顶板左侧管道接口及左墙顶部管道接口,通过螺帽和柔性螺纹管进行连接,并使用保温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0032]S2.6:对接顶板右侧管道接口及右墙顶部管道接口,通过螺帽和柔性螺纹管进行连接,并使用保温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003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能源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0034](1)将综合管廊与地埋管技术相结合,将热交换管布置在管廊四周,可以增大热交换管与周围土体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地热能的利用率。
[0035](2)通过管廊内部的热交换系统以及智能温控系统,对管廊内温度实现智能式和主动式调控,根据环境温度进行自动供热或者供冷,以保证各种管线在适宜的温度工作,提高管线传输效率,为地下工程领域中大型结构物的温度监测与调控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及技术创新方向;
[0036](3)该能源管廊的所有配件采用预制式,可提前大量生产。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小,同时施工便捷,可显著缩短工期,减少人力成本。各预制配件拼接后各自独立,有利于后期对热交换管及管廊配件的维修养护,降低能源管廊的整体故障率。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能源管廊截面图;
[003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预制底板示意及其内热交换管布置图;
[003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预制底板侧视图;
[004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预制左墙示意及其内热交换管布置图;
[004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预制左墙侧视图;
[004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预制右墙侧视图;
[004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预制顶板示意及其内热交换管布置图;
[0044]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预制顶板侧视图;
[0045]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管廊热交换管连接示意图;
[0046]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热泵机组主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48]如图1所示,一种装配式能源管廊,包括预制底板1、分别装配在预制底板1两侧的预制左墙2和预制右墙3以及装配在预制左墙2顶端和预制右墙3顶端之间的预制顶板4。该能源管廊的所有配件采用预制式,可提前大量生产。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小,同时施工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能源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底板(1)、分别装配在所述预制底板(1)两侧的预制左墙(2)和预制右墙(3)以及装配在所述预制左墙(2)顶端和预制右墙(3)顶端之间的预制顶板(4);所述预制底板(1)、预制左墙(2)、预制右墙(3)及所述预制顶板(4)内分别埋设有依次连通的热交换管(5),所述热交换管(5)的进水口(601)和出水口(602)分别连接在热泵机组(6)上,形成闭合回路;所述热泵机组(6)通信连接有温控装置(7),通过所述温控装置(7)监测进回水温度并控制热泵机组(6)的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能源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1)的左侧面分别设置有底板左侧卡口(101)和底板左侧管道接口(102);所述预制底板(1)的右侧面分别设置有底板右侧卡口(103)和底板右侧管道接口(104);所述预制左墙(2)的左侧面分别设置有左墙底部卡口(201)和左墙底部管道接口(202),所述预制左墙(2)的右侧面分别设置有左墙顶部卡口(203)和左墙顶部管道接口(204);所述预制右墙(3)的左侧面分别设置有右墙底部卡口(301)和右墙底部管道接口(302),所述预制右墙(3)的右侧面分别设置有右墙顶部卡口(303)和右墙顶部管道接口(304);所述预制顶板(4)的左侧面分别设置有顶板左侧卡口(401)和顶板左侧管道接口(402),所述预制顶板(4)的右侧面分别设置有顶板右侧卡口(403)和顶板右侧管道接口(404);所述预制底板(1)与预制左墙(2)通过底板左侧卡口(101)与左墙底部卡口(201)进行安装定位;预制底板(1)及预制左墙(2)内部的热交换管(5)通过底板左侧管道接口(102)及左墙底部管道接口(202)相连;所述预制底板(1)与预制右墙(3)通过底板右侧卡口(103)与右墙底部卡口(301)进行安装定位;所述预制顶板(4)与预制左墙(2)通过顶板左侧卡口(401)与左墙顶部卡口(203)进行安装定位;所述预制顶板(4)及预制左墙(2)内部的热交换管(5)通过顶板左侧管道接口(402)及左墙顶部管道接口(204)相连;所述预制顶板(4)与预制右墙(3)通过顶板右侧卡口(403)与右墙顶部卡口(303)进行安装定位;所述预制顶板(4)及预制右墙(3)内部的热交换管(5)通过顶板右侧管道接口(404)及右墙顶部管道接口(304)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能源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1)、预制左墙(2)、预制右墙(3)及所述预制顶板(4)均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龙刘汉龙丁选明张鼎新蒋济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