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贫水岩层的减隔振地铁车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结构工程,特别涉及一种贫水岩层条件下减隔振地铁车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地铁运营过程中的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虽然地铁运营振动一般不会对周围的建筑物构成安全性影响,但是严重影响其使用舒服性,特别是对于民用住宅来说,舒服性影响尤其严重。由于地铁运营振动的存在,目前在地铁列车振动影响范围内、尤其是地铁线正上方进行地面建筑开发建设时,受到很大限制,对于城市地块开发利用、地铁线路选线都带来极大的影响。
[0003]对于地铁运营振动的处理,目前常用解决思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划定运营振动影响范围,在振动影响范围内不进行振动敏感性建筑的建设;第二种是在地铁轨道道床上增加减振措施或者在建筑物内增加减振措施,减缓地铁运营振动对建筑物舒服性的影响。第一种思路对地铁选线和周围地块开发影响巨大,不具有推广价值、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二种思路目前应用最多,通常在地铁站内增加减振道床,在受影响建筑中,设置减振垫或者减振支座,降低地铁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贫水岩层的减隔振地铁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水处理构件、站体结构和减振构件;所述地下水处理构件位于所述站体结构和减振构件下方的岩层上;所述站体结构位于地下土层与岩层中,其底部连接所述地下水处理构件,其顶部连接上盖结构(14);所述减振构件位于所述站体结构的下部,其底部连接所述地下水处理构件,其侧面连接所述站体结构,其顶部连接轨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贫水岩层的减隔振地铁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站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包括翼形底板(1)、车站基础(4)、车站围护结构(5)、站台(6)、轨顶风道(7)、车站立柱(8)、车站中梁(9)、车站中板(10)、车站顶梁(11)、车站顶板(12)和车站侧墙(13);中间的所述车站基础(4)上部连接所述翼形底板(1)顶部连接所述车站立柱(8),两侧的所述车站基础(4)顶部连接所述车站侧墙(13),所述车站侧墙(13)外侧连接所述车站围护结构(5),顶部连接所述上盖结构(14),所述翼形底板(1)顶部连接所述站台(6),站台层的所述车站立柱(8)顶部连接所述车站中梁(9),所述车站中梁(9)上部连接所述车站中板(10),顶部连接上一层的车站立柱(8),所述车站中板(10)连接所述车站侧墙(13),所述车站中板(10)下部连接所述轨顶风道(7),上一层的所述车站立柱(8)上部连接所述车站顶板(12),顶部连接所述上盖结构(14),所述车站顶板(12)连接所述车站侧墙(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贫水岩层的减隔振地铁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构件包括减振底板(2)、减振道床(17)和减振层(16),所述减振底板(2)与下方岩层之间为地下水处理构件的防水层(18),所述减振底板(2)顶部连接所述减振道床(17),所述减振道床(17)顶部连接所述轨道,所述减振底板(2)和减振道床(17)的侧面与两侧的车站基础(4)缝隙处填充所述减振层(16),所述减振底板(2)与翼形底板(1)缝隙处填充所述减振层(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贫水岩层的减隔振地铁车站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伟,倪吉栋,李方方,张国良,赵国智,周哲玉,李桂良,杨春仁,王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