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车顶盖举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583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房车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房车顶盖举升装置,包括两个举升单元;顶盖连接杆右端设有第一滑槽;底部连接杆右端设有第二滑槽;上连杆上端铰接至顶盖连接杆,下端铰接至下连杆的上端;下连杆下端铰接至底部连接杆;第一交叉连杆连接至顶盖连接杆和第二滑槽;第二交叉连杆连接至底部连接杆和第一滑槽;第一交叉连杆和第二交叉连杆铰接;伸缩杆连接至上连杆与下连杆的连接处和第一交叉连杆和第二交叉连杆的连接处。本装置通过改变伸缩杆的长度,改变了上连杆和下连杆的整体高度,以及第一交叉连杆和第二交叉连杆的高度;两个举升单元能够实现房车的全面升顶和降顶,满足驻车时的空间需求和行车的安全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车顶盖举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房车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到一种房车顶盖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房车发展迅速,房车集中了住宿、餐饮、运输、娱乐为一体,在旅游方面,房车销售总量在逐步增加。
[0003]房车集中了房子和车子的双重功能,因为房车行驶方面的要求,房车高度受到限制,房车内部体积小和高度太低。为了实现房车在行驶过程中高度符合规定,又要保证房车在驻车使用时的空间大,高度不能太低,保证人体能够直立的需求。
[0004]房车在行驶时,降低车顶,减少风阻,符合上路规定的高度。房车在驻车时,将顶部升起,此时小型房车可以提供足够的顶部空间,中型房车可以拓展成2层床或者储物空间。
[0005]目前市面上的房车有各种各样的升顶机构,例如斜升顶机构和手动升顶机构,斜升顶机构升顶后顶部是斜角的姿态,只能提升一侧的高度,高度空间提升较小,另一边人体还是无法站直。手动升顶机构由于顶棚较重,需要大力才能把顶部推上去,实际使用很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房车顶盖举升装置,解决房屋驻车时不能方便地全面顶升顶盖,形成足够的活动空间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房车顶盖举升装置,包括两个举升单元;
[0008]举升单元包括顶盖连接杆、底部连接杆、上连杆、下连杆、第一交叉连杆、第二交叉连杆和伸缩杆;
[0009]顶盖连接杆,连接至房车顶盖的下部,右端设有水平的第一滑槽;
[0010]底部连接杆,连接至房车,右端设有水平的第二滑槽;
[0011]上连杆,上端铰接至顶盖连接杆,下端铰接至下连杆的上端;
[0012]下连杆,下端铰接至底部连接杆;
[0013]第一交叉连杆,上端铰接至顶盖连接杆,下端连接至第二滑槽,且可在第二滑槽内移动;
[0014]第二交叉连杆,下端铰接至底部连接杆,上端连接至第一滑槽,且可在第一滑槽内移动;第一交叉连杆的中部和第二交叉连杆的中部铰接;
[0015]伸缩杆,左端铰接至上连杆与下连杆的连接处,右端铰接至第一交叉连杆和第二交叉连杆的连接处,伸缩杆伸长带动上连杆与下连杆在伸缩杆一侧的夹角变大,伸缩杆伸缩带动夹角变小,且所述夹角不大于180
°

[001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第一交叉连杆设有第一弧形滑槽,第二交叉连杆设有第二弧形滑槽;还包括连接轴,连接轴穿过第一弧形滑槽和第二弧形滑槽,且在第一
弧形滑槽和第二弧形滑槽内移动。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改变伸缩杆的长度,带动上连杆和下连杆的整体高度,以及第一交叉连杆和第二交叉连杆的高度;两个举升单元能够实现房车的全面升顶和降顶,满足驻车时的空间需求和行车的安全需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收缩状态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
[0022]图中各标号的释义为:顶盖连接杆

1;底部连接杆

2;上连杆

3;下连杆

4;第一交叉连杆

5;第二交叉连杆

6;伸缩杆

7;第一滑槽

8;第二滑槽

9;第一弧形滑槽

10;第二弧形滑槽

11;连接轴

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便对本技术的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0024]如图1

图4所示一种房车顶盖举升装置,包括两个举升单元;
[0025]举升单元包括顶盖连接杆1、底部连接杆2、上连杆3、下连杆4、第一交叉连杆5、第二交叉连杆6和伸缩杆7;
[0026]顶盖连接杆1,连接至房车顶盖的下部,右端设有水平的第一滑槽8;
[0027]底部连接杆2,连接至房车,右端设有水平的第二滑槽9;
[0028]上连杆3,上端铰接至顶盖连接杆1,下端铰接至下连杆4的下端;
[0029]下连杆4,下端铰接至底部连接杆2;
[0030]第一交叉连杆5,上端铰接至顶盖连接杆1,下端连接至第二滑槽9,且可在第二滑槽9内移动;
[0031]第二交叉连杆6,下端铰接至底部连接杆2,上端连接至第一滑槽8,且可在第一滑槽8内移动;第一交叉连杆5的中部和第二交叉连杆6的中部铰接;
[0032]伸缩杆7,左端铰接至上连杆3与下连杆4的连接处,右端铰接至第一交叉连杆5和第二交叉连杆6的连接处,伸缩杆7伸长带动上连杆3与下连杆4在伸缩杆7一侧的夹角变大,伸缩杆7伸缩带动夹角变小,且所述夹角不大于180
°

[0033]本技术的原理为:在房车驻车时需要进行升顶操作,此时收缩伸缩杆7,上连杆3和下连杆4的连接处向右移动,上连杆3和下连杆4的总体高度变大,第一交叉连杆5和第二交叉连杆6均在第二滑槽9和第一滑槽8内向左移动,使得第一交叉连杆5和第二交叉连杆6的高度变高,顶盖连接杆1相对于底部连接杆2向上运动,实现房车升顶的效果;在房车行驶时需要降顶,此时伸长伸缩杆7,上连杆3和下连杆4的连接处向左移动,上连杆3和下连杆4的总体高度变小,第一交叉连杆5和第二交叉连杆6的高度变小,顶盖连接杆1相对与底部
连接杆2向下运动,实现房车降顶的效果;满足房车驻车时的空间需求,同时也满足了房车行驶过程中的稳定安全,符合限高要求。
[0034]本技术进一步公开了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交叉连杆5设有第一弧形滑槽10,第二交叉连杆6设有第二弧形滑槽11;还包括连接轴12,连接轴12穿过第一弧形滑槽10和第二弧形滑槽11,且在第一弧形滑槽10和第二弧形滑槽11内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交叉连杆5和第二交叉连杆6分别在第二滑槽9和第一滑槽8内滑动时,连接轴12也在第一弧形滑槽10和第二弧形滑槽11内跟随移动,进一步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
[0035]本技术描述中出现的“连接”、“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加工成型、焊接,也可以机械连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6]本技术描述中,出现的术语“中心”、“上”、“下”、“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因此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7]最后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车顶盖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举升单元;举升单元包括顶盖连接杆(1)、底部连接杆(2)、上连杆(3)、下连杆(4)、第一交叉连杆(5)、第二交叉连杆(6)和伸缩杆(7);顶盖连接杆(1),连接至房车顶盖的下部,右端设有水平的第一滑槽(8);底部连接杆(2),连接至房车,右端设有水平的第二滑槽(9);上连杆(3),上端铰接至顶盖连接杆(1),下端铰接至下连杆(4)的上端;下连杆(4),下端铰接至底部连接杆(2);第一交叉连杆(5),上端铰接至顶盖连接杆(1),下端连接至第二滑槽(9),且可在第二滑槽(9)内移动;第二交叉连杆(6),下端铰接至底部连接杆(2),上端连接至第一滑槽(8),且可在第一滑槽(8)内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镇荣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南极星房车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