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车升降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646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房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房车升降顶结构。包括车体,车体的底盘上固定有车厢,车厢上端套设有升降顶,车厢内部四角均固定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升降部贯穿车厢厢顶与升降顶固定连接,车厢和车体的驾驶室之间的底盘上固定有升降稳定架,升降顶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横向的上杆,上杆与升降稳定架滑动连接,上杆下方的车厢外侧固定有下杆,上杆与下杆接触,上杆与下杆通过定位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车厢内的升降装置直接控制升降顶的升降,升降顶上升后,升降顶与车厢的厢顶之间直接形成活动空间,使用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车升降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到一种房车生产
,具体涉及到一种房车升降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房车在生产过程中,一般利用商务车、轻卡或重卡为基础车进行改装生产。为了提高房车的可使用空间,现有的部分房车会在房车的车厢上端套设升降顶,在不使用时,升降顶套设在房车的车厢上端,这样在房车行驶的过程中可以降低重心,提高安全性。当停车后可使得升降顶上行,从而使得车厢厢顶和升降顶构成一个活动空间,从而增加了房车整体的可使用空间。同时,房车车厢的厢顶上开设有进出口,进出口下方的房车车厢内设置有爬梯,利用爬梯可进入到车厢厢顶和升降顶之间的空间内。现有的房车为了提高升降顶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会在车厢内设置用于对升降顶在升降过程中进行稳定的滑动副,在房车的车厢内安装滑动副不仅挤占了房车的内部空间,同时还会破坏车厢的整体结构,需要考虑影响密封、安全性和稳定性等诸多因素,提高了房车车厢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和难度。
[0003]申请号为CN202120452548.5,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汽车顶棚升降式房车》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带有可升降的顶棚的房车结构,该专利中记载的房车将汽车顶棚3顶起后,旋转安装槽座72后再将封闭挡板71的挡板安装进安装槽73内后才能够形成隔间结构,这种房车在设置隔间结构的过程中需要人工手动完成,因此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一种方便使用,能够提高车厢内部的可使用空间,房车升降顶回收后的稳定性能好的房车升降顶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房车升降顶结构,包括车体,车体的底盘上固定有车厢,车厢上端套设有升降顶,车厢内部四角均固定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升降部贯穿车厢的厢顶与升降顶固定连接,车厢和车体的驾驶室之间的车体的底盘上固定有升降稳定架,升降顶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横向的上杆,上杆与升降稳定架滑动连接,上杆下方的车厢外侧固定有下杆,上杆与下杆接触,上杆与下杆通过定位装置连接。
[0007]具体的,所述升降稳定架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与车厢和车体的底盘固定连接,固定框架上端固定有与上杆对应的固定杆,固定杆竖直设置,固定杆上开设有竖直的滑槽,上杆上固定有滑块,滑块滑动卡接在滑槽内。
[0008]具体的,两固定杆通过多个连杆固定连接,固定杆和升降顶相对的端面滑动接触。
[0009]具体的,所述升降顶下端内侧固定有密封环,密封环内侧与车厢外侧滑动密封接触。
[0010]具体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在上杆下端的多个定位销,定位销下端为锥形,上杆上端开设有与定位销对应的盲孔,定位销插接在盲孔内。
[0011]具体的,所述盲孔内固定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驾驶室内的回
位指示灯电性连接,光电传感器、控制器和回位指示灯通过车体的车载电源供电。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本技术可通过车厢内的升降装置直接控制升降顶的升降,升降顶上升后,升降顶与车厢的厢顶之间直接形成活动空间,使用方便。
[0014]2、用于在升降顶升降过程中对其井稳定的升降稳定装置设置在车厢外侧,因此无需在车厢内设置用于对升降顶进行稳定的滑动副,车厢生产过程中能够提高效率并降低生产难度,防止车厢内的空间被挤占,可提高车厢内的空间利用率。
[0015]3、升降顶回收后,定位销与盲孔的插接配合能够对升降顶进行定位稳定,防止车体在行驶过程中升降顶产生沿车体行进方向的晃动,防止升降顶对升降装置传递沿车体行进方向上的推力,有效的保护了升降装置,提高了升降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防止升降顶晃动而导致密封环被频繁挤压,有效的保护了密封环,提高了升级顶与车厢的密封性能。
[0016]4、升降顶回收后,盲孔内的光电传感器通过检测定位销的高度从而判定升降顶是否回收到位,并通过回收指示灯对驾驶员进行提示,车体行驶前,能够直观的了解升降顶是否回收到位,提高了车体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8]图2为升降顶上升后的示意图。
[0019]图3为升降顶的仰视图。
[0020]图4为下杆的部分俯视图。
[0021]图5为升降稳定装置的右视图。
[0022]附图中的零部件名称为:
[0023]1 车体
[0024]2 车厢
[0025]3 升降顶
[0026]4 上杆
[0027]5 定位销
[0028]6 下杆
[0029]7 盲孔
[0030]8 光电传感器
[0031]9 固定框架
[0032]10 固定杆
[0033]11 滑槽
[0034]12 滑块
[0035]13 连杆
[0036]14 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如图1

5所示,一种房车升降顶结构,包括车体1,车体1的底盘上固定有车厢2。车
厢2上端套设有升降顶3。所述升降顶3下端内侧固定有密封环14,密封环14内侧与车厢2外侧滑动密封接触。车厢2内部四角均固定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升降部贯穿车厢2的厢顶与升降顶3固定连接。车厢2和车体1的驾驶室之间的车体1的底盘上固定有升降稳定架。升降顶3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横向的上杆4,上杆4与升降稳定架滑动连接。
[0038]所述升降稳定架包括固定框架9,固定框架9与车厢2和车体1的底盘固定连接,固定框架9上端固定有与上杆4对应的固定杆10,固定杆10竖直设置,两固定杆10通过多个连杆13固定连接,固定杆10和升降顶3相对的端面滑动接触。固定杆10上开设有竖直的滑槽11,上杆4上固定有滑块12,滑块12滑动卡接在滑槽11内。
[0039]用于在升降顶3升降过程中对其进行稳定的升降稳定装置设置在车厢2外侧,因此无需在车厢2内设置用于对升降顶3进行稳定的滑动副,防止车厢2内的空间被挤占,可提高车厢2内的空间利用率。车厢2生产过程中能够提高效率并降低生产难度。
[0040]通过车厢2内的升降装置直接控制升降顶3的升降,升降顶3上升后,升降顶3与车厢2的厢顶之间直接形成活动空间,本房车使用方便。
[0041]上杆4下方的车厢2外侧固定有下杆6,上杆4与下杆6接触,上杆4与下杆6通过定位装置连接。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在上杆4下端的多个定位销5,定位销5下端为锥形,上杆4上端开设有与定位销5对应的盲孔7,定位销5插接在盲孔7内。
[0042]升降顶3回收后,定位销5与盲孔7的插接配合能够对升降顶3进行定位稳定,防止车体1在行驶过程中升降顶3产生沿车体1行进方向的晃动,防止升降顶3对升降装置传递沿车体1行进方向上的推力,有效的保护了升降装置,提高了升降装置的使用寿命。
[0043]同时能够防止升降顶3晃动而导致密封环14被频繁挤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车升降顶结构,包括车体(1),车体(1)的底盘上固定有车厢(2),其特征在于,车厢(2)上端套设有升降顶(3),车厢(2)内部四角均固定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升降部贯穿车厢(2)的厢顶与升降顶(3)固定连接,车厢(2)和车体(1)的驾驶室之间的车体(1)的底盘上固定有升降稳定架,升降顶(3)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横向的上杆(4),上杆(4)与升降稳定架滑动连接,上杆(4)下方的车厢(2)外侧固定有下杆(6),上杆(4)与下杆(6)接触,上杆(4)与下杆(6)通过定位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房车升降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稳定架包括固定框架(9),固定框架(9)与车厢(2)和车体(1)的底盘固定连接,固定框架(9)上端固定有与上杆(4)对应的固定杆(10),固定杆(10)竖直设置,固定杆(10)上开设有竖直的滑槽(11),上杆(4)上固定有滑块(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振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市飞翔房车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