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对多种环境应用的机器人底盘平台
[0001]本申请涉及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面对多种环境应用的机器人底盘平台。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智能化和小型化的地面移动机器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世人面前,被广泛应用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常见的机器人底盘一般采用一体化车体结构,内部功能构件例如电机、驱动板、控制板、电池组等各种器件堆叠聚集放置,当车体或行走系统出现故障时,一体化结构难以对故障的位置进行定位排查,甚至需要拆除整机,耗费大量时间及人力、物力,大大提升了维修及维护成本,带来诸多不便。现有的机器人底盘其行走系统一般采用固定在车体上的纯履带式或纯轮式两种形式,应用场景单一,这种单一的固定方案在面对复杂的工况和多变的地形的特种环境时就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应对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便于定位故障位置进行快速维修的面对多种环境应用的机器人底盘平台。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面对多种环境应用的机器人底盘平台,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对多种环境应用的机器人底盘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动力模块(11)、能量模块(12)和控制模块(13),所述动力模块(11)为所述底盘平台提供动力来源,所述能量模块(12)为所述底盘平台提供能量来源,所述控制模块(13)控制所述底盘平台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对多种环境应用的机器人底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11)、所述能量模块(12)和所述控制模块(13)依次连接,所述动力模块(11)与所述能量模块(12)之间以及所述能量模块(12)与所述控制模块(13)之间分别为可拆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对多种环境应用的机器人底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11)与所述能量模块(12)之间通过第一螺钉(114)实现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能量模块(12)与所述控制模块(13)之间通过第二螺钉(124)实现可拆卸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对多种环境应用的机器人底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11)包括第一壳体(111),所述能量模块(12)包括第二壳体(121),所述控制模块(13)包括第三壳体(131),所述第一壳体(111)朝向所述第二壳体(121)的一端设有第一延边(112),所述第一延边(112)上设有若干第一螺孔(113),所述第二壳体(12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延边(122),所述第二延边(122)上设有若干第二螺孔(123),所述第三壳体(131)朝向所述第二壳体(121)的一端设有第三延边(132),所述第三延边(132)上设有若干第三螺孔(133),所述第一延边(112)与对应侧的所述第二延边(122)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螺钉(114)配合于所述第一螺孔(113)和对应侧的所述第二螺孔(123)而固定,所述第三延边(132)与对应侧的所述第二延边(122)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螺钉(124)配合于所述第三螺孔(133)和对应侧的所述第二螺孔(123)而固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对多种环境应用的机器人底盘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与所述动力模块(11)驱动连接并可拆卸固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对多种环境应用的机器人底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11)包括驱动轴,所述行走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科,施泽宏,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