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出线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533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线出线构件,具有一硬质端头,所述硬质端头的一端与一软质电线相连接,在所述硬质端头与所述软质电线间的连接处设有一经过软化处理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质端头外围包覆一软质层,所述软质层沿所述电线出线构件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软质电线紧密结合,将所述缓冲结构包覆在所述软质层中。(*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线出线构件,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线、信号线的插头或测试棒等电线出线构件,可以增强电线的抗转折拉扯强度、并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技术介绍
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公知的应用在三用电表上的测试棒。如图1所示,该测试棒10前端具有一用来与被测物(图略)进行电接触的测量端101。该测量端101由导电材料制成,可用来测量被测物的相关电学数据,以判读其电学性能。该测量端101与一硬质端头102相连,该硬质端头102由绝缘材料制成,可供测量人员握持。该硬质端头102的后端与一软质电线103连接,在测量端101与被测物进行电接触时,通过该软质电线103将测量到的数据传输到测量工具上供测量人员判读。在硬质端头102与软质电线103的连接处设有一缓冲结构104,作为硬质端头102与软质电线103转折拉扯时的保护。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该硬质端头102与软质电线103的连接处没有经过软化设计或对该缓冲结构104的软化设计不足等原因,在转折拉扯时,容易在该硬质端头102与软质电线103的连接处产生较大的扭切力。因此,在重复拉扯及弯折的情况下,极易因此导致该软质电线103的内部线芯断裂脱落,使该测试棒10丧失测量功能。由上可知,上述公知的测试棒存在着使用不便等缺点,而有待加以改善。本技术的设计人针对上述缺陷,结合多年从事该行业的经验,潜心研究,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设计了本技术。本技术的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出线构件,在该电线出线构件上包覆一软质层,以增加整体电线出线构件的抗转折拉扯强度,并提高其使用寿命,同时防止因电线出线构件的电线转折破裂而产生漏电的危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线出线构件,具有一硬质端头,在该硬质端头的一端连接一软质电线,在该硬质端头与软质电线间的连接处设有一经过软化处理后的缓冲结构,其中硬质端头外围包覆一层软质层,软质层延伸到软质电线上与该软质电线紧密结合,从而将缓冲结构包覆在该软质层中。本技术电线出线构件具有以下优点(1)增加整体电线出线构件的抗转折拉扯强度;(2)可有效提高电线出线构件的使用寿命;(3)可防止电线出线构件的电线因转折破裂而产生漏电的危险。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公知测试棒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线出线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线出线构件该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电线出线构件该实施例的组合外观图;图5是本技术的电线出线构件该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附图1中的部件列表如下测试棒 10测量端 101硬质端头 102软质电线 103缓冲结构 104附图2至5中的部件列表如下测试棒 20测量端 201硬质端头 202卡固部 2021 缓冲结构 2022软质电线 203软质层204 卡固孔2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所列附图式仅供参考,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图2、图3和图4分别是本技术的电线出线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组合示意图及组合外观图。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线出线构件,包括电源线、信号线的插头或测试棒等。在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以测试棒为例。该测试棒20内部具有一导电芯(图略),在该导电芯外围包覆一起绝缘作用的硬质端头202。该导电芯前端从硬质端头202中伸出而构成一测量端201,该导电芯后端与一软质电线203内部的裸线部位(图略)电连接,测量端201与被测物接触后所测量到的电学数据,通过软质电线203传递到三用电表等检测装置(图略)上。该硬质端头202具有适于人手握持的长度,由于上述导电芯与软质电线203的裸线部位电连接,所以该硬质端头202的一端与该软质电线203相连接。在该硬质端头202与软质电线203的连接处设有一缓冲结构2022,该缓冲结构2022经过一定程度的软化处理,具有可挠、可弯曲等特性,能够随软质电线203在该缓冲结构2022中的弯曲而弯曲,并限制该软质电线203的弯折半径不致过小,以避免该软质电线203过度弯折而造成内部裸线受损。同时,如图5所示,本技术主要是在该硬质端头外围包覆一层软质层204。该软质层204可由塑料或橡胶等挠性材料制成,并沿测试棒长度方向延伸到软质电线203上而与该软质电线203紧密结合,从而将缓冲结构2022包覆在该软质层204中。这样,能增强硬质端头202与软质电线203间的连接力量,避免在重复拉扯及弯折、弯曲的情况下,该软质电线203断裂、脱落。同时可使该测试棒20的抗转折拉扯强度增加两倍,提高其使用寿命。另外,为增加该软质层204在测试棒20上的包覆结合强度,可在硬质端头202和软质层204上分别设置相配合的固定装置。这种固定装置可以采用已知的多种固定配合的结构。本实施例是在硬质端头202上设置至少一个凸出的卡固部2021,而在软质层204上设有相对应的卡固孔2041,以便将该软质层204稳固地结合在测试棒20上,增强两者间的固定性。此外,若将本技术应用在其它如电源线、测试线等场合中时,就一般常见的、用于电器产品上的电源插头而言,本技术的硬质端头202就是该电源插头的塑料绝缘插头部位(其通常为黑色),而前述的测量端201则是二个导电管脚,至于软质电线203、缓冲结构204等结构并无太大差异,所以也可在该电源插头上包覆所述的软质层204,以实现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本技术电线出线构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增加整体电线出线构件的抗转折拉扯强度;(2)可有效提高电线出线构件的使用寿命;(3)可防止电线出线构件因转折破裂而产生漏电的危险。综上所述,本技术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克服了公知技术的缺点,具有新颖性及创造性,完全符合技术专利申请的条件,现依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批准。以上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任何应用本技术的特征及技术的等效变换都属于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特此声明。权利要求1.一种电线出线构件,具有一硬质端头,所述硬质端头的一端与一软质电线相连接,在所述硬质端头与所述软质电线间的连接处设有一经过软化处理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端头外围包覆一软质层,所述软质层沿所述电线出线构件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软质电线紧密结合,将所述缓冲结构包覆在所述软质层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出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端头的另一端是测量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线出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端头上和所述软质层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固定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出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在所述硬质端头上设置的至少一个凸出的卡固部,和在所述软质层上设置的相对应的卡固孔。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线出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由塑料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线出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由橡胶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出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由塑料材料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出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由橡胶材料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出线构件,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博超刘炎
申请(专利权)人:錞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