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钢板制备方法、薄钢板及置物架配件技术

技术编号:373496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钢板制备方法、薄钢板及置物架配件,薄钢板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坯料;对坯料进行酸洗得到第一中间体;对第一中间体进行第一次连轧处理,得到第二中间体;对第二中间体进行退火处理,得到第三中间体;对第三中间体进行第二次连轧处理,得到薄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薄钢板制备方法,通过两次连轧工艺与退火工艺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薄钢板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等性能。硬度等性能。硬度等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钢板制备方法、薄钢板及置物架配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板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钢板制备方法、薄钢板及置物架配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置物架配件若希望具有较好的承载力,横梁、纵梁、水平承载板、竖直承载板、支撑架等部件通常需要采购美国稀土强化钢材SAE1010型号的薄钢板,但是该型号的薄钢板价格高,不利于成本控制。而国内价格适中的普通低碳钢Q195、Q235B等型号的薄钢板强度又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薄钢板的制备方法、薄钢板及置物架配件。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钢板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准备坯料;
[0006]S2、对所述坯料进行酸洗得到第一中间体;
[0007]S3、对所述第一中间体进行第一次连轧处理,得到第二中间体;
[0008]S4、对所述第二中间体进行退火处理,得到第三中间体;
[0009]S5、对所述第三中间体进行第二次连轧处理,得到薄钢板。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包括:
[0011]S31、所述第一中间体由第一机架初轧后进入第二机架连轧至第一预设厚度,然后逆向由所述第二机架初轧后进入所述第一机架连轧至第二预设厚度,得到所述第二中间体。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1包括:
[0013]S311、所述第一中间体由第一机架初轧后进入第二机架连轧至第一预设厚度成卷,然后逆向由所述第二机架初轧后进入所述第一机架连轧至第二预设厚度成卷,得到成卷的所述第二中间体。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11包括:
[0015]S3111、所述第一机架与所述第二机架之间设有多个轧辊,所述第一中间体由第一机架初轧后进入第二机架连轧至第一预设厚度成卷,此时,多个所述轧辊之间的距离由所述第一机架至所述第二机架等比减小;
[0016]然后逆向由所述第二机架初轧后进入所述第一机架连轧至第二预设厚度成卷,此时,多个所述轧辊之间的距离由所述第二机架至所述第一机架等比减小;
[0017]得到成卷的所述第二中间体。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厚度为2.2mm至2.4mm;所述第二预设厚度为1.7mm至1.9mm。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包括:
[0020]S51、所述第三中间体由第三机架初轧后进入第四机架连轧至第三预设厚度,然后逆向由所述第四机架初轧后进入所述第三机架连轧至第四预设厚度,得到所述薄钢板。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1包括:
[0022]S511、所述第三中间体由第三机架初轧后进入第四机架连轧至第三预设厚度成卷,然后逆向由所述第四机架初轧后进入所述第三机架连轧至第四预设厚度成卷,得到成卷的所述薄钢板。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11包括:
[0024]S5111、所述第三机架与所述第四机架之间设有多个轧辊,所述第三中间体由第三机架初轧后进入第四机架连轧至第三预设厚度成卷,此时,多个所述轧辊之间的距离由所述第三机架至所述第四机架等比减小;
[0025]然后逆向由所述第四机架初轧后进入所述第三机架连轧至第四预设厚度成卷,此时,多个所述轧辊之间的距离由所述第四机架至所述第三机架等比减小;
[0026]得到成卷的所述薄钢板。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预设厚度为1.3mm至1.5mm;所述第四预设厚度为1.0mm至1.2mm。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包括:
[0029]S41、对所述第二中间体进行全氢介质退火温度为640℃至660℃,得到第三中间体,其中,所述第三中间体的晶粒度为10级至12级。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坯料为Q235B钢,所述坯料的含碳量为 0.15%至0.20%。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钢板用于置物架配件的横梁、纵梁、斜撑、支撑架、置物板、垫片及/或卡固件。
[003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薄钢板,采用上述的薄钢板制备方法制成;所述薄钢板的抗拉强度不小于550Mpa,屈服强度不小于480Mpa,硬度不小于180HV,断后延伸率不小于10%。
[003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置物架配件,包括横梁、纵梁、斜撑、支撑架、置物板、垫片及/或卡固件;所述横梁、所述纵梁、所述斜撑、所述支撑架、所述置物板、所述垫片及/或所述卡固件通过上述的薄钢板制成。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薄钢板制备方法,通过两次连轧工艺与退火工艺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薄钢板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等性能。其中,连轧处理能够使得坯料进行一次加工时实现两个厚度尺寸的改变,不仅比单工位轧机更高效,而且制备出的板材质量更加稳定;此外,退火处理在整个制备方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既可以消除第一次连轧处理时产生的应力,也可以细化改变晶粒,为第二次连轧处理提供组织上的保证,还能使钢板在高强度下具有良好的塑性。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置物系统的示意图;
[0036]图2为图1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37]图3为图1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38]图4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置物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9]图5为第三个实施例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6为图5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41]图7为图5中卡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8为第四个实施例中置物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3]图9为图8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0为第五个实施例中置物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5]图11为第六个实施例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2为第七个实施例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13为第八个实施例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14为第九个实施例中置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15为第十个实施例中置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0]101、支架;102、网架;10、横梁;20、纵梁;21、通孔;30、支撑架; 31、第一架体;32、第二架体;33、连接部;40、置物板;50、卡固件;60、垫片;70、斜撑;80、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连接于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钢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坯料;S2、对所述坯料进行酸洗得到第一中间体;S3、对所述第一中间体进行第一次连轧处理,得到第二中间体;S4、对所述第二中间体进行退火处理,得到第三中间体;S5、对所述第三中间体进行第二次连轧处理,得到薄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钢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S31、所述第一中间体由第一机架初轧后进入第二机架连轧至第一预设厚度,然后逆向由所述第二机架初轧后进入所述第一机架连轧至第二预设厚度,得到所述第二中间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钢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1包括:S311、所述第一中间体由第一机架初轧后进入第二机架连轧至第一预设厚度成卷,然后逆向由所述第二机架初轧后进入所述第一机架连轧至第二预设厚度成卷,得到成卷的所述第二中间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钢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11包括:S3111、所述第一机架与所述第二机架之间设有多个轧辊,所述第一中间体由第一机架初轧后进入第二机架连轧至第一预设厚度成卷,此时,多个所述轧辊之间的距离由所述第一机架至所述第二机架等比减小;然后逆向由所述第二机架初轧后进入所述第一机架连轧至第二预设厚度成卷,此时,多个所述轧辊之间的距离由所述第二机架至所述第一机架等比减小;得到成卷的所述第二中间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钢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厚度为2.2mm至2.4mm;所述第二预设厚度为1.7mm至1.9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钢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S51、所述第三中间体由第三机架初轧后进入第四机架连轧至第三预设厚度,然后逆向由所述第四机架初轧后进入所述第三机架连轧至第四预设厚度,得到所述薄钢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钢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1包括:S511、所述第三中间体由第三机架初轧后进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传武余闻天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