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高塑中锰钢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高强度高塑性汽车钢制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强高塑中锰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铁材料约占汽车车身重量的60%,汽车轻量化和碰撞安全性的要求促使钢铁材料向高强度的方向发展。在高强度汽车钢的研究方面,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第一代先进高强钢包括双相钢、复相钢、TRIP钢、马氏体钢、贝氏体钢等,强塑积一般低于15GPa%。第二代先进高强钢包括TWIP钢、奥氏体不锈钢等,其强塑积可达50GPa%,但其合金含量较高、对生产条件要求严格导致成本提升。目前发展的第三代先进高强钢包括中锰钢、Q&P钢、TBF钢等,合金含量介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先进高强钢之间,以“多相、亚稳和多尺度”为组织调控的设计思路,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钢的强度和塑性。但钢强度的增加往往伴随着加工性能的降低。高强度汽车钢的冷成形需要的成形载荷大,对模具的磨损严重,并面临严重的回弹问题。先进高强钢冷成形加工的困难,促进了热成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0003]热成形技术目前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各种车辆的汽车车身,被普遍认为是实现整车轻量化、提高碰撞性能和降低车身制造成本的有效手段。目前工业上发展成熟的热成形钢主要是锰硼系列热成形钢。广泛应用的22MnB5热成形钢具有1500MPa的抗拉强度,但塑性一般不超过7%。增加碳的含量可以提高热成形钢的强度,但韧性进一步降低。中锰钢是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相比锰硼系列热成形钢而言,中锰钢的加工硬化率高,应变诱导塑性(Tra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高塑中锰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快速加热热成形工艺,包括:对轧制的中锰钢板进行逆相变退火;对逆相变退火后的所述中锰钢板进行快速加热至奥氏体单相区温度范围内,在该奥氏体单相区温度范围内进行热冲压成形,然后冷却至室温;以及对冷却至室温的所述中锰钢板进行烘烤,得到微观组织包括奥氏体、马氏体以及铁素体的高强高塑中锰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冷却至室温的所述中锰钢板进行烘烤,得到微观组织包括奥氏体、马氏体以及铁素体的高强高塑中锰钢的步骤中,所述奥氏体在高强高塑中锰钢中的体积比为[10,25]%,所述马氏体在高强高塑中锰钢中的体积比为[70,90]%,所述铁素体在高强高塑中锰钢中的体积比小于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高塑中锰钢的化学组分包括C、Mn、Si和Fe,其中:所述C在所述高强高塑中锰钢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05,0.35]wt%,所述Mn在所述高强高塑中锰钢中的质量百分比为[2.0,5.0]wt%,所述Si在所述高强高塑中锰钢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1,2.0]wt%。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在所述高强高塑中锰钢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17,0.27]wt%,所述Mn在所述高强高塑中锰钢中的质量百分比为[3.5,4.5]wt%,所述Si在所述高强高塑中锰钢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3,0.5]wt%。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高塑中锰钢的化学组分还包括Nb,所述Nb的质量百分比为[0,0.2]wt%。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高塑中锰钢的化学组分还包括Mo,所述Mo的质量百分比为[0,3.0]wt%。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高塑中锰钢的化学组分还包括质量百分比为[0,1.0]wt%的V、质量百分比为[0,0.5]wt%的Ti、质量百分比为[0,5.0]wt%的Ni和质量百分比为[0,5.0]wt%的Cu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轧制的中锰钢板进行逆相变退火的步骤中,所述退火的温度为550
‑
700℃,所述退火的时间为1
‑
10h。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的温度为620
‑
650℃,所述退火的时间为2
‑
8h。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逆相变退火后的所述中锰钢板进行快速加热至奥氏体单相区温度范围内,在该奥氏体单相区温度范围内进行热冲压成形,然后冷却至室温的步骤中,所述快速加热的速率为20
‑
300℃/s,所述奥氏体单相区温度范围为780
‑
1000℃,所述热冲压成形的时间为0
‑
180s,所述冷却的速率5
‑
1000℃/s。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加热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