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分式沉箱预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483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4
一种可拆分式沉箱预制方法,其步骤为:S1.准备沉箱预制平台、纵横移和滑道,铺设底部隔离层;S2.预制下部沉箱标准层结构;S3.下部沉箱顶层施工,埋设止水带;S4.铺设竹胶板、牛皮纸隔离层;S5.预制上部临时沉箱;S6.沉箱拖运至安装位置形成临时止水围堰,本发明专利技术先预制下部沉箱,后预制上部临时沉箱,整体沉箱预制完成后,运至现场安装形成临时止水围堰,止水效果好,待围堰止水功能完成后,将临时部分沉箱起吊拆除,拆除速度效率高。拆除后,保证周边海域形成透水环境,满足环保要求。满足环保要求。满足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分式沉箱预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沉箱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拆分式沉箱预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连湾海底隧道北岸需形成临时围堰止水结构进行暗埋段结构施工,传统沉箱施工时,均为一体式沉箱,需要整个沉箱一起拆除,拆除难度大,整体拆除的工作量大。但因环保要求,需研究一种可拆分式沉箱结构,能够拆除部分水上沉箱结构,使北岸周边海域形成透水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将水下沉箱和水上临时沉箱叠在一起的可拆方式沉箱的预制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可拆分式沉箱预制方法,其步骤为:S1.准备沉箱预制平台、纵横移轨道和滑道,铺设底部隔离层:沉箱采用陆上预制、纵横移轨道、滑道下水方式,首先准备好沉箱预制平台、纵横移轨道和滑道,在预制平台上铺设两层牛皮纸隔离层;S2.预制下部沉箱标准层结构:根据下部沉箱高度和模板受力,做好沉箱分层,正常施工除顶层以外的标准层的钢筋绑扎、支立模板和浇筑混凝土;S3.下部沉箱顶层施工,埋设止水带:下部沉箱顶层施工时,在沉箱顶部埋设钢边止水带,并在下部沉箱中部隔墙留设凹槽,顶面混凝土要平整;S4.铺设竹胶板、牛皮纸隔离层:在下部沉箱顶部钢边止水带两侧满铺一层竹胶板,然后铺设两层牛皮纸;S5.预制上部临时沉箱:绑扎上部临时沉箱钢筋,钢筋底部全部用垫块垫起,严禁破坏牛皮纸,埋设沉箱吊孔,在上部临时沉箱顶部四脚埋设拖环;支立模板后,再次检查牛皮纸是否完好,最后浇筑沉箱混凝土;S6.沉箱拖运至安装位置形成临时止水围堰:整体沉箱全部预制完成后,在预制场采用纵横移轨道移至滑道,下水后运至安装位置进行安装,形成封闭的临时止水围堰。
[0005]所述S3步骤中埋设钢边止水带前,需经过全断面尺寸模拟试验,通过起吊试验力,确定钢边止水带的摩擦系数,以确定后续上部临时沉箱拆除起吊受力。
[0006]所述S3步骤中钢边止水带埋设时,要垂直于混凝土顶面,以保证常规摩擦力。
[0007]所述的S4步骤中牛皮纸和竹胶板形成的隔离层,防止下部沉箱和上部临时沉箱之
间粘结,上下层混凝土粘结力为零;上部临时沉箱钢筋与下部沉箱钢筋竖向全部断开,确保无连接力。
[0008]所述的上部临时沉箱底部形成凸起,凸起与下部沉箱的凹槽共同镶嵌在一起,以保证在预制沉箱顶部拖运过程中,上部临时沉箱与下部沉箱不会产生滑移。
[0009]所述的S6步骤中,形成临时围堰后,下部沉箱和上部临时沉箱之间依靠钢边止水带进行止水。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先预制下部沉箱,后预制上部临时沉箱,整体沉箱预制完成后,运至现场安装形成临时止水围堰,止水效果好,待围堰止水功能完成后,将临时部分沉箱起吊拆除,拆除速度效率高。拆除后,保证周边海域形成透水环境,满足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下部沉箱断面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上部临时沉箱断面示意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面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下部沉箱顶面俯视图。
[0015]其中:1

下部沉箱;2

竹胶板;3

牛皮纸;4

钢边止水带;5

凹槽;6

上部临时沉箱;7

拖环;8

凸起;9

吊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专利技术以大连湾海底隧道北岸暗埋段结构施工为例,可拆分式沉箱预制施工情况为:可拆分式沉箱用于北岸临时围堰止水结构,沉箱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长16.30m
×
宽14.95m
×
高15.70m,其中上部临时沉箱6部分高度为4.0m,共12个隔仓,外隔墙厚50cm,内隔墙30cm,上部临时沉箱6部分沉箱为C40F350,下部沉箱1部分沉箱混凝土强度为C50F350高性能。
[0017]施工质量要求:下部沉箱1与上部临时沉箱6的钢边止水带4要满足止水要求,钢边止水带4布设必须与混凝土面垂直,以免增大摩擦阻力;钢边止水带4两侧的竹胶板2和牛皮纸3要完好、无破损、无缝隙,要确保除止水带以外的沉箱之间的粘结力为零;下部沉箱1的凹槽5的深度和坡度要严格按照尺寸要求进行施工,吊孔9相对位置间距要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
[0018]一种可拆分式沉箱预制方法,其具体步骤为:S1.准备沉箱预制平台、纵横移轨道和滑道,铺设底部隔离层:沉箱采用陆上移运滑道下水方式,在准备好沉箱预制平台、纵横移轨道和滑道后,首先在预制平台上铺设两层牛皮纸3隔离层;S2.预制下部沉箱标准层结构:下部沉箱1高度为11.7m,共分4m,4m,3.7m三层,4m标准层的正常钢筋绑扎、支立模板并浇筑混凝土施工;S3.下部沉箱顶层施工,埋设止水带:永久部分的下部沉箱1的3.7m顶层施工时,在离下部沉箱1外墙边线1.8m以外的隔墙上,预留1m深的凹槽5,凹槽5顶面和底面要进行放坡,坡度为60
°
左右;在沉箱顶部埋设钢
边止水带,埋设钢边止水带前,经过全断面尺寸模拟试验,确定了钢边止水带的摩阻力,确定了后续临时沉箱起吊拆除受力;钢边止水带埋设时,必须确保垂直与混凝土顶面,以防止增大摩擦力,顶面混凝土要平整;S4.铺设竹胶板、牛皮纸隔离层:在下部沉箱1顶部钢边止水带两侧满铺一层竹胶板2,然后铺设两层牛皮纸3,牛皮纸3和竹胶板2形成的隔离层,防止永久的下部沉箱1和上部临时沉箱6表面连接,上下层混凝土粘结力为零;S5.预制上部临时沉箱:上部临时沉箱6钢筋与下部沉箱1钢筋全部竖向断开,确保无连接,绑扎上部临时沉箱6钢筋,钢筋底部全部用垫块垫起,严禁破坏牛皮纸3;经受力计算,上部临时沉箱6前后墙两侧各设置3个吊孔9;拖环7为直径40mm的圆钢,设置在上部临时沉箱6顶部四角处;上部临时沉箱6底部形成凸起8,与下部沉箱1的凹槽5共同镶嵌在一起,支立模板后,再次检查牛皮纸3是否完好,最后浇筑沉箱混凝土;S6.沉箱拖运至安装位置形成临时止水围堰:整体沉箱全部预制完成后,在预制场采用纵横移轨道移至滑道,下水后运至安装位置进行安装,形成封闭的临时止水围堰。
[0019]待围堰止水功能完成后,将临时部分沉箱起吊拆除,保留水下部分沉箱,使周边海域形成透水环境。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分式沉箱预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S1.准备沉箱预制平台、纵横移轨道和滑道,铺设底部隔离层:沉箱采用陆上预制、纵横移轨道、滑道下水方式,首先准备好沉箱预制平台、纵横移轨道和滑道,在预制平台上铺设两层牛皮纸(3)隔离层;S2.预制下部沉箱标准层结构:根据下部沉箱(1)高度和模板受力,做好沉箱分层,正常施工除顶层以外的标准层的钢筋绑扎、支立模板和浇筑混凝土;S3.下部沉箱顶层施工,埋设止水带:下部沉箱(1)顶层施工时,在沉箱顶部埋设钢边止水带(4),并在下部沉箱(1)中部隔墙留设凹槽(5),顶面混凝土要平整;S4.铺设竹胶板、牛皮纸隔离层:在下部沉箱(1)顶部钢边止水带(4)两侧满铺一层竹胶板(2),然后铺设两层牛皮纸(3);S5.预制上部临时沉箱:绑扎上部临时沉箱(6)钢筋,钢筋底部全部用垫块垫起,严禁破坏牛皮纸(3),埋设沉箱吊孔(9),在上部临时沉箱(6)顶部四脚埋设拖环(7);支立模板后,再次检查牛皮纸(3)是否完好,最后浇筑沉箱混凝土;S6.沉箱拖运至安装位置形成临时止水围堰:整体沉箱全部预制完成后,在预制场采用纵横移轨道移至滑道,下水后运至安装位置进行安装,形成封闭的临时止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红家姚延焕李春元韩立刚孙竹王月婧朱炜炜熊慧王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