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发动机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4781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水平兼顾外板前部的外板拉伸刚度以及保护行人性能的车辆的发动机盖结构,其具备形成外观的外板(10)、设于外板(10)的发动机室(20)侧的内板(30)以及设于内板(30)前部的加强件(40,内板(30)具有位于外板(10)中央侧的上侧面部(31)、从位于上侧面部(31)周缘的棱线部(X1)向下方延伸的连结面部(32以及从连结面部(32)周缘端部向外板(10)的边缘部(10a)侧延伸的下侧面部(33),加强件(40)具有与外板(10)接合的补强面部(41)以及从补强面部(41)向后方延伸的后侧固定部(42),后侧固定部(42)固定于棱线部(X1)附近。后侧固定部(42)固定于棱线部(X1)附近。后侧固定部(42)固定于棱线部(X1)附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发动机盖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发动机盖(bonnet)结构,该车辆的发动机盖结构具备形成外观的外板、设于该外板的发动机室(engine compartment)侧的内板以及设于该内板前部的加强件。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已知一种车辆的发动机盖结构(专利文献1),其具备形成外观的外板(具体来说是发动机盖外板)、在该外板的发动机舱(engine room)侧等发动机室侧设有的内板(具体来说是发动机盖内板)以及设于该内板前部的加强件。
[0003]上述内板具备位于外板中央侧的上侧面部、以及从该上侧面部周缘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前低后高状倾斜的连结面部。
[0004]另外,上述加强件固定于上述内板的连结面部,由此通过该加强件来确保外板刚度,并且,在保护行人的过程中,加强件上侧面会针对来自上方的冲击荷载向下方移动来吸收能量,从而降低对碰撞物产生的反作用力。
[0005]然而,例如,对于车高较高的车辆等而言,要求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盖前部的保护行人性能,因此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结构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发动机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外观的外板;设于所述外板的发动机室侧的内板;设于所述内板前部的加强件;所述内板具有位于所述外板中央侧的上侧面部、从位于所述上侧面部周缘的棱线部向下方延伸的连结面部以及从所述连结面部的周缘端部向所述外板的边缘部侧延伸的下侧面部;所述加强件具有与所述外板接合的补强面部以及从所述补强面部向后方延伸的后侧固定部;所述后侧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棱线部附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发动机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盖结构具备从所述补强面部向前方延伸的前侧固定部;所述后侧固定部与所述补强面部之间的上下方向距离大于所述前侧固定部与所述补强面部之间的上下方向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发动机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固定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塚耕三森和彦松本浩一水口浩尔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