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4781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持装置,可用于扣持待扣物,该待扣物上设有至少一孔洞,扣持装置包括可穿过孔洞的定位柱,及可穿过孔洞并扣持待扣物的扣合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扣持装置设有可穿过待扣物孔洞中的定位柱及可穿过孔洞并扣持待扣物的扣合部,因孔洞设置在待扣物中,故扣持装置可设置在待扣物底部,能有效节省空间。(*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扣持装置,尤其是一种设有扣合部可扣持待扣物的扣持装置。
技术介绍
适配卡是计算机主板与接口设备沟通的桥梁,由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不断追求体积上的薄型化,适配卡也不断的朝小型化发展。目前,以广泛应用于笔记本计算机的Mini PCI规格的适配卡为例,即采用横插式设计,让适配卡插接于连接器后呈平贴于机板的底面,以大幅缩小占用的高度。除了提高连接器本身提供的加持力外,通常主机板上也另外提供适配卡辅助性的扣持装置,以避免适配卡因外力碰撞或摇晃即轻易发生与连接器的松脱,但目前所见的设计的扣持装置如中国专利第200410001481.4号所示都相当复杂,制造困难,成本较高,且扣持装置设置于待扣物的一端外侧,占用空间较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扣持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持装置,其在使用时能有效节省空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扣持装置,可用于扣持待扣物,该待扣物上设有至少一孔洞,扣持装置包括可穿过孔洞的定位柱,及可穿过孔洞并扣持待扣物的扣合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扣持装置设有可穿过待扣物孔洞中的定位柱及可穿过孔洞并扣持待扣物的扣合部,因孔洞设置在待扣物中,故扣持装置可设置在待扣物底部,能有效节省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扣持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扣持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扣持装置的剖视图4是图1所示的扣持装置与适配卡、电连接器及电路板的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扣持装置另一实施例第一卡扣件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扣持装置另一实施例第二卡扣件的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第一卡扣件与图6所示第二卡扣件及定位件的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扣持装置作进一步说明。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扣持装置1可固定在电路板5上,用于扣持适配卡6(当然,也可为其它对接组件,如电路板等),其与安装于电路板5上的卡缘连接器7一起使用的,适配卡6的第一端61与卡缘连接器7相连接,扣持装置1固定于适配卡6上与第一端61相对的第二端62,并且朝向适配卡6的第一端61延伸并与所述的第二端62相卡合。该扣持装置1包括定位件10及卡扣件11,定位件10上设有收容槽102,卡扣件11收容于其中。卡扣件11是由一片状金属材质冲压并弯折而成的,包括基体110,由基体110向下延伸设有呈鱼叉状的固持部111,该固持部111可固定在电路板5的孔洞51中,以将扣持装置1固定在电路板5上。由基体110一侧向上延伸设有固定部112,固定部上设有凸刺1121,定位件10上设有可收容该固定部112的固定孔102。同时,由基体110的另一侧弯折后向上延伸设有弹性臂113,该弹性臂113上端在靠基体110所在侧弯折延伸设有主体部115,主体部115上端设有扣合部116,在扣合部116与主体部115之间设有连接部117,且扣合部116及连接部117与基体110大致在同一平面上。由主体部115底端沿与扣合部116相反方向延伸设有限位部118,对应地在扣持装置1的定位件10的收容槽102中设有挡止部103,当扣合部116旋转时,挡止部103可抵止于限位部118以防止扣合部116过度旋转。定位件10上表面上设有定位柱100,在定位件10底面上与定位柱100对应位置设有另一定位柱101,所述收容槽102贯穿定位件10的上下表面及两定位柱100、101。卡扣件11收容于收容槽102中,扣合部116突出于定位柱100外,固持部111部分突出另一定位柱101的外,连接部117收容于收容槽102中,且连接部117在扣合方向(扣合方向如图3所示出的F方向)外表面1171位于定位柱100在扣合方向外表面1001的外侧,即连接部117在扣合方向不突出定位柱100外圆面。安装适配卡6时,先将适配卡6的第一端61插入卡缘连接器7中,再将适配卡6上的孔洞60与座体11上的两定位柱110相对,然后,用力将适配卡6的第二端62向下压,扣合部116由于受力会往外移动,当适配卡6的孔洞60穿过扣合部116时,扣合部116向内反弹,这时,扣合部116即扣压在适配卡6的上表面上,若要取出适配卡6,只需用力将扣合部116往外扳动,适配卡6即可弹出。因扣合部116可穿过适配卡6的孔洞60中,故扣持装置可设置在适配卡6底部,使得扣持装置1可不设置在适配卡6的一端外侧,能有效节省空间。同时,连接部117在扣合方向不突出定位柱100外圆面,可有效防止由片状金属材质所冲压而成的卡扣件11的连接部117刮伤适配卡6。请参照图5至图7,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卡扣件包括第一卡扣件12及第二卡扣件13。第一卡扣件12包括第一基部120,由第一基部120向上延伸设有扣合部121,扣合部121与第一基部120之间设有连接部122,第一基部120末端向上凸起一凸点1201。第二卡扣件13包括第二基部130及由第二基部130一侧向上延伸再回折延伸且部分朝上弹起的弹性臂132,弹性臂132与第二基部130之间设有连接部133,该连接部133由第二基部130先向上再回折延伸而成,这样可增加弹性臂的弹性,弹性臂132抵压于第一卡扣件12第一基部120上。由第二基部130另一侧向上延伸设有固定部135,该固定部135上设有一凹陷1351,第一卡扣件12的凸点1201收容于凹陷1351中,且可绕着凹陷壁面相互旋转。在将第一卡扣件12与第二卡扣件13装配到定位件14中时(如图7所示),第一基部120末端与第二卡扣件13对应壁之间具有可限制第一卡扣件12过度旋转的夹角15,当第一卡扣件12向外旋转时,因夹角15的存在可使其旋转量受到限制,其在实施过程中也可达到上一实施例所述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扣持装置,可用于扣持待扣物,其特征在于该待扣物上设有至少一孔洞,扣持装置包括可穿过孔洞的定位柱,及可穿过孔洞并扣持待扣物的扣合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装置包括定位件与卡扣件,所述定位柱位于定位件上,所述扣合部位于卡扣件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卡扣件进一步包括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与扣合部之间的连接部,连接部在扣合方向外表面位于定位柱在扣合方向外表面的外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件上设有收容孔,且收容孔贯穿定位柱,卡扣件收容于其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卡扣件进一步包括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与扣合部之间的连接部,连接部在扣合方向不突出定位柱外圆面。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在与扣合部相反的另一侧设有限位部,定位件上设有与其配合的挡止部。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包括第一卡扣件及第二卡扣件,该第一卡扣件包括第一基部,所述扣合部由第一基部向上延伸形成。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卡扣件包括第二基部及由第二基部延伸且部分朝上弹起的弹性臂,且该弹性臂抵压于第一卡扣件第一基部。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卡扣件在扣合部的相对端设有可固持于电路板的固持部。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持装置是与安装于电路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扣持装置,可用于扣持待扣物,其特征在于:该待扣物上设有至少一孔洞,扣持装置包括可穿过孔洞的定位柱,及可穿过孔洞并扣持待扣物的扣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