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角度锻压的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459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角度锻压的冲压装置,包括机箱、控制器、供油机构和冲压机构,所述机箱的顶面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上固定有一组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面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面中间安装有第二油缸,所述冲压机构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和上模,所述上模通过上垫板与上模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油缸的输出端与上模座相固定;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和下模,且下模座位于放置槽内部,所述上模与下模用于加工工件的冲压成型;所述冲压机构还包括浮动组件,所述浮动组件用于实现下模与上模的同动效果,该装置通过上下模的同动作用,有效降低工件加工时的飞边产出量、人工投入成本的问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角度锻压的冲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设备
,具体为一种用于多角度锻压的冲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锯料、加热、压扁、预型、成型、切边为大部分冲压产品的锻造流程,也为现今传统式生产的流程规划,可看出4个工站,需要5个人做替换,以现在的经济效益来说人力成本过高,且传统生产方式虽然产量效率快,但是浪费的材料费过多,预留的加工量也过多,造成后续成本也相对拉高;
[0003]传统流程概念为上模作动,下模固定不动,在作动状态下,则无法做到同动的方式,导致飞边产生,尤其针对汽车部分零件铁件或是铝合金件,含脚踏车零件等,产品如花鼓、轴类对称产品等,通过传统的锻压,在进行冲压工序时,时常在冲头处冲压时有飞边产生,当产品取出后,还需要对产品进行切边处理,材料的使用率过低,浪费过多的材料,同时人员操作过多,成本过高。
[0004]此外,通常冲压装置的运行为上下模的位置确定后,进行锻压工序,若是需要进行位置移动,再进行冲压时,需要人工手动调整工件或是模具位置,工序繁杂,且精准度并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多角度锻压的冲压装置,新的工艺流程为锯料、加热、成型,借由新开发技术来完成汽车及脚踏车部分零件,其相较传统方式,工艺方式减少几个工站,且无飞边技术使其材料使用率接近百分百,对应不同产品,可提供不同的浮模力,简单操作,压力稳定,产品尺寸精确,良率高,并借由油的充填与压缩,及模具的配合及油封,来提供可调性浮模力,且空间小,相对与其他比较其优劣性,非常明显。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多角度锻压的冲压装置,包括机箱、控制器、供油机构和冲压机构,所述机箱的顶面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上固定有一组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面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面中间安装有第二油缸,所述冲压机构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和上模,所述上模通过上垫板与上模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油缸的输出端与上模座相固定;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和下模,且下模座位于放置槽内部,所述上模与下模用于加工工件的冲压成型;所述冲压机构还包括浮动组件,所述浮动组件用于实现下模与上模的同动效果,所述浮动组件设置于下模组件内,所述浮动组件包括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外圈设置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与第一油缸的外壁相固定,所述活塞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下垫板,所述下垫板的顶面固定有浮动板,所述浮动板的顶面中间与下模相固定,所述浮动板的顶面远离下模的外侧设置有侧冲座,所述侧冲座朝向设置下模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接触部件。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供油机构设置于机箱的内部,所述供油机构包括油箱和
油泵,所述油泵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连接,实现补油和卸油工序,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面板以及设置于控制面板上的若干运行工序开关,包括供油开关、自动启动开关。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油缸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保持件,所述保持件的顶面固定有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与浮动板相间隔,所述侧冲座固定于连杆结构的一侧,所述连杆结构和侧冲座的内部分别贯穿有心轴,所述心轴的外端间铰接有连杆,所述侧冲座与浮动板的连接处为滑动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接触部件设置为冲头,所述冲头与侧冲座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一种用于多角度锻压的冲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先启动供油开关,第一油缸的内部进油,且推动活塞至最高点;
[0012]S2:活塞推动下垫板、浮动板、下模向上移动,同时带动侧冲座在浮动板上向左右方移动,从而带动接触部件向左右两侧移动;
[0013]S3:将工件加热后,放置于下模内;
[0014]S4:开启自动启动开关,第二油缸的输出端带动上模座、上垫板、上模向下移动,当上模触碰到下模时,会推动浮动板及活塞向下移动;
[0015]S5:当上模持续往下时,侧冲座会带动接触部件向中心移动移动,对工件进行塑性变形或夹持;
[0016]S6:当上模作动到最低点,工件锻压结束;
[0017]S7:当冲压一段时间后,装置恢复初始状态。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放置槽的内部为中空状,且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移位组件,所述移位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的输出端分别设置有滚珠丝杆螺母结构,且螺母处进行与下模座间的连接,所述若干运行工序开关还包括定位开关,所述定位开关通过控制面板与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电连接。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放置槽的内部为中空状,且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移位组件。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浮动组件与下模组件相配合,利用油液的补充与卸油概念,推动活塞,使得上模、下模能同时作上下动作,尽而达到同动功能,其相较传统方式,工艺方式减少几个工站,并且有效降低飞边产生,其材料使用率大幅提升,对应不同产品,也可提供不同的浮模力,简单操作,压力稳定,同时加工余量少,减少设备空间使用。
附图说明
[00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冲压装置外部支撑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冲压装置平面示意图;
[0024]图3是图2的作动状态示意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A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冲压装置平面示意图;
[0027]图6是图1的B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图7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上模座;2、下模座;3、保持件;4、上垫板;5、第一油缸;6、活塞;7、上盖板;8、浮动板;9、连杆底座;10、连杆基座;11、连杆;12、引导座;13、侧冲座;14、心轴;15、接触部件;151、下板;152、压板;153、上板;16、下模;17、上模;18、第一螺母;19、第二螺母;20、支架;21、顶板;22、第二油缸;23、控制器;24、机箱;25、限位杆;26、第一驱动部;27、第二驱动部;28、第一丝杠;29、第二丝杠;30、第一滑轨;31、第一滑块;32、第二滑轨;33、第二滑块;34、油箱;35、第三滑轨;36、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多角度锻压的冲压装置,包括机箱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角度锻压的冲压装置,包括机箱(24)、控制器(23)、供油机构和冲压机构,所述机箱(24)的顶面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上固定有一组支架(20),所述支架(20)的顶面固定有顶板(21),所述顶板(21)的顶面中间安装有第二油缸(22),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机构包括: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4)和上模(17),所述上模(17)通过上垫板(4)与上模座(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油缸(22)的输出端与上模座(1)相固定;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2)和下模(16),且下模座(2)位于放置槽内部,所述上模(17)与下模(16)用于加工工件的冲压成型;浮动组件,所述浮动组件用于实现下模(16)与上模(17)的同动效果,所述浮动组件设置于下模组件内,所述浮动组件包括第一油缸(5),所述第一油缸(5)的内部设置有活塞(6),所述活塞(6)的外圈设置有上盖板(7),所述上盖板(7)与第一油缸(5)的外壁相固定,所述活塞(6)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下垫板,所述下垫板的顶面固定有浮动板(8),所述浮动板(8)的顶面中间与下模(16)相固定,所述浮动板(8)的顶面远离下模(16)的外侧设置有侧冲座(13),所述侧冲座(13)朝向设置下模(16)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接触部件(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角度锻压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机构设置于机箱(24)的内部,所述供油机构包括油箱(34)和油泵,所述油泵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第一油缸(5)和第二油缸(22)连接,实现补油和卸油工序,所述控制器(23)包括控制面板以及设置于控制面板上的若干运行工序开关,包括供油开关、自动启动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角度锻压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缸(5)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保持件(3),所述保持件(3)的顶面固定有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与浮动板(8)相间隔,所述侧冲座(13)固定于连杆结构的一侧,所述连杆结构和侧冲座(13)的内部分别贯穿有心轴(14),所述心轴(14)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奇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钜丰成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