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HUD背光模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428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HUD背光模组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中部中空,所述外壳的底部扣接有灯板,所述灯板上设有若干光源,所述灯板的上方设有第一透镜片,所述第一透镜片上设有若干球面透镜,所述球面透镜与所述光源一一对应,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第二透镜片,所述第二透镜片的下方设有扩散片,所述第二透镜片上设有若干非球面透镜,若干所述非球面透镜相互拼接。采用以上设计,通过第一透镜片的设置对散射光线进行聚拢,减少光效的浪费,保证图像的亮度,通过扩散片的设置,使得出光更均匀,且光线角度更适当,通过第二透镜片的设置,使得对光线进行准直,并使图像更清晰。并使图像更清晰。并使图像更清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HUD背光模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HUD背光模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HUD,即平视显示器,以前普遍应用在航空器上的飞行辅助仪器,能够降低飞行员低头查看仪表的频率,避免注意力中断以及丧失对状态意思的掌握,从而提高飞行安全。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需求的日益提高,近年来HUD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现有的HUD因其是投射于前方的玻璃上的,因此就需要HUD的投射影像需具有较高的亮度,便于驾驶者能够看清,传统的结构中,通常需要增加光源的功率输出,以此保证足够的亮度,然高功率的输出就会引起HUD发热,长时以往HUD内部的器件就会因高温而容易损坏,因此就需要提高散热需求,以致成本增加,且高功率的输出所消耗的能源也更大,不环保,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改变透镜而实现较高亮度的方案,如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专利CN201810565595.3(一种具有方向性的薄型液晶显示器背光照明系统),其通过阵列透镜搭配菲涅尔透镜,达到高亮度及光度均匀的背光效果,然此种结构,因菲涅尔透镜精度低,导致其的成像清晰效果会较低,且菲涅尔透镜工作面内部反射容易出现重影,严重影响驾驶者的观看。
[000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HUD背光模组结构来克服上述一种或多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HUD背光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中部中空,所述外壳的底部扣接有灯板,所述灯板上设有若干光源,所述灯板的上方设有第一透镜片,所述第一透镜片上设有若干球面透镜,所述球面透镜与所述光源一一对应,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第二透镜片,所述第二透镜片的下方设有扩散片,所述第二透镜片上设有若干非球面透镜,若干所述非球面透镜相互拼接。
[000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发光体和第二发光体,所述第一发光体和所述第二发光体依次间隔设于所述灯板上,所述第一发光体与所述第二发光体相错位。
[000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片的底面设有若干支撑柱,所述第一透镜片通过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灯板间隔设置。
[000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非球面透镜呈正六边形。
[000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球面透镜和所述非球面透镜皆为平凸透镜。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透镜片的设置对散射光线进行聚拢,减少光效的浪费,保证图像的亮度,通过扩散片的设置,使得出光更均匀,且光线角度更适当,通过第二透镜片的设置,使得对光线进行准直,并使图像更清晰。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平面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灯板光源排列示意图。
[0012]图中:
[0013]10、外壳;11、灯板;111、光源;112、第一发光体;113、第二发光体;12、第一透镜片;121、球面透镜;122、支撑柱;13、扩散片;14、第二透镜片;15、非球面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5]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HUD背光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的中部中空,所述外壳10的底部扣接有灯板11,所述灯板11上设有若干光源111,所述灯板11的上方设有第一透镜片12,所述第一透镜片12上设有若干球面透镜121,所述球面透镜121与所述光源111一一对应,所述外壳10的顶部设有第二透镜片14,所述第二透镜片14的下方设有扩散片13,所述第二透镜片14上设有若干非球面透镜15,若干所述非球面透镜15相互拼接,具体的,第一透镜片12挨着光源111,使光源111散射的光线通过球面透镜121的聚光效果收拢,最大程度减少光效的浪费,同时聚集的光线照射在扩散片13中,通过扩散片13将聚拢的光线在以预定的角度扩散出去,形成面光源111照射在第二透镜片14上,通过非球面透镜15准直射出,利用非球面透镜15的特性,使影像更清晰。
[0016]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111包括:第一发光体112和第二发光体113,所述第一发光体112和所述第二发光体113依次间隔设于所述灯板11上,所述第一发光体112与所述第二发光体113相错位,具体的,若干第一发光体112纵列设置,在相邻的两纵列第一发光体112之间设有第二发光体113,且没个第一发光体112和第二发光体113间隔设置,从而通过排列设计,使光源111发出的光更均匀。
[0017]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片12的底面设有若干支撑柱122,所述第一透镜片12通过所述支撑柱122与所述灯板11间隔设置,具体的,第一透镜片12通过支撑柱122与灯板11间隔设置,避免与灯板11上的光源111接触,同时还能够使空气流通,进行散热。
[0018]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非球面透镜15呈正六边形,具体的,为便于非球面透镜15的均匀排列,将非球面透镜15设置呈正六边形,从而使使相邻的非球面透镜15能够拼接一起。
[0019]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球面透镜121和所述非球面透镜15皆为平凸透镜,具体的,通过平凸透镜的设置,使其能够对光源111射出的光线进行准直,使得成像更清晰。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第一透镜片12的设置对散射光线进行聚拢,减少光效的浪费,保证图像的亮度,通过扩散片13的设置,使得出光更均匀,且光线角度更适当,通过第二透镜片14的设置,使得对光线进行准直,并使图像更清晰。
[0021]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
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HUD背光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中部中空,所述外壳的底部扣接有灯板,所述灯板上设有若干光源,所述灯板的上方设有第一透镜片,所述第一透镜片上设有若干球面透镜,所述球面透镜与所述光源一一对应,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第二透镜片,所述第二透镜片的下方设有扩散片,所述第二透镜片上设有若干非球面透镜,若干所述非球面透镜相互拼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UD背光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发光体和第二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晓瑜丁绥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理思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