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路自卸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401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公路自卸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与发动机和变速器连接,发动机的一端与变速器的一端连接,包括:第一悬置系统,其设于发动机远离变速器的一端的两侧;第二悬置系统,其设于发动机靠近变速器的一端的两侧,以及变速器远离发动机的一端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简单,避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过定位,减小发动机飞轮壳的受力,有利于发动机和变速器维修,减振效果良好。减振效果良好。减振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公路自卸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非公路自卸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指连接动力总成(发动机,启动电机等)和车架的部件,它是减小动力总成传递给车身振动,提高整车稳定性、舒适性的关键。
[0003]现有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发动机悬置系统和变速器悬置系统,发动机悬置系统为设于发动机上的两点悬置,变速器悬置系统为设置在变速器上的四点悬置,该类悬置系统会对动力总成造成过定位、过度约束,且成本高、装配难度大、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5]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公路自卸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安装简单,避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过定位,减小发动机飞轮壳的受力,有利于发动机和变速器维修,减振效果良好。
[0006]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非公路自卸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与发动机和变速器连接,所述发动机的一端与所述变速器的一端连接,包括:
[0007]第一悬置系统,其设于所述发动机远离所述变速器的一端的两侧;
[0008]第二悬置系统,其设于所述发动机靠近所述变速器的一端的两侧,以及所述变速器远离所述发动机的一端的两侧。
[0009]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悬置系统包括一对第一支架,所述一对第一支架分别位于所述发动机远离所述变速器的一端的两侧。
[0010]优选的是,所述一对第一支架相对设置。
[0011]优选的是,每个第一支架包括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支架F1,以及与车架连接的支架F2,所述支架F1与所述支架F2经第一减震器垂直相连。
[0012]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减震器为橡胶减振器、硅油减振器、空气弹簧减振器中任意一种。
[0013]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悬置系统包括一对第二支架,所述一对第二支架分别位于所述发动机靠近所述变速器的一端的两侧,以及所述变速器远离所述发动机的一端的两侧。
[0014]优选的是,每个第二支架包括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变速器连接的支架B1,以及与车架连接的支架B2,所述支架B1和所述支架B2之间通过两个第二减震器垂直相连。
[0015]优选的是,所述两个第二减震器沿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变速器的长度方向设置。
[0016]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减震器为橡胶减振器、硅油减振器、空气弹簧减振器中任意一种。
[0017]优选的是,所述一对第二支架相对设置。
[0018]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申请安装简单,避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过定位,减小发动机飞轮壳的受力,有利于发动机和变速器维修,减振效果良好。
[0020]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非公路自卸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发动机A、变速器B、支架F1 1、支架F2 2、第一减震器3、支架B1 4、支架B2 5、第二减震器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4]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非公路自卸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与发动机A和变速器B连接,所述发动机A的一端与所述变速器B的一端连接,包括:
[0026]第一悬置系统,其设于所述发动机A远离所述变速器B的一端的两侧;
[0027]第二悬置系统,其设于所述发动机A靠近所述变速器B的一端的两侧,以及所述变速器B远离所述发动机A的一端的两侧。
[00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发动机A与变速器B连接,当发动机A变大时,现有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减震效果就变得不好了,本申请将第一悬置系统设置在发动机A远离变速器B的一端的两侧,也可以说是设置在发动机A前端的左右两侧,第一悬置系统分别与发动机A和车架(图中未展示)连接;第二悬置系统同时与发动机A和变速器B连接,如图1所示,第二悬置系统设置在发动机A后端的两侧和变速器B后端的两侧,第二悬置系统分别与发动机A、变速器B和车架(图中未展示)连接,采用此种设置方式以使本申请安装简单,避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过定位,减小发动机A飞轮壳的受力,有利于发动机A和变速器B维修,减振效果良好。
[0029]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悬置系统包括一对第一支架,所述一对第一支架分别位于所述发动机A远离所述变速器B的一端的两侧,一对第一支架没有做具体的结构限制,每个第一支架的主要作用是起到连接发动机A和车架(图中未展示)的作用。
[0030]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一对第一支架相对设置,起到优化减振效果的作用。
[0031]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每个第一支架包括与所述发动机A连接的支架F1 1,以及与车架连接的支架F2 2,所述支架F1 1与所述支架F2 2经第一减震器3垂直相连,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减震器3起到了减震的效果。
[0032]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减震器3为橡胶减振器、硅油减振器、空气弹簧减
振器中任意一种。
[0033]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悬置系统包括一对第二支架,所述一对第二支架分别位于所述发动机A靠近所述变速器B的一端的两侧,以及所述变速器B远离所述发动机A的一端的两侧,一对第二支架没有做具体的结构限制,每个第二支架的主要作用是起到连接发动机A、变速器B和车架的作用。
[0034]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每个第二支架包括与所述发动机A和所述变速器B连接的支架B1 4,以及与车架连接的支架B2 5,所述支架B1 4和所述支架B2 5之间通过两个第二减震器6垂直相连,第二减震器6起到减震的作用。
[0035]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第二减震器6沿所述发动机A和所述变速器B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第二减震器6的分布如图1所示。
[0036]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减震器6为橡胶减振器、硅油减振器、空气弹簧减振器中任意一种。
[0037]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一对第二支架相对设置,起到优化减振效果的作用。
[0038]从图1可以看出第一悬置系统和第二悬置系统与发动机A和变速器B均是可拆卸连接,支架F1 1与发动机A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支架F2 2与支架F1 1之间通过第一减震器3连接,第一减震器3处于竖直的状态,支架B1 4与发动机A和变速器B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支架B2 5与支架B1 4之间通过第二减震器6连接,采用此种装配方式装配简单,成本低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非公路自卸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与发动机和变速器连接,所述发动机的一端与所述变速器的一端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悬置系统,其设于所述发动机远离所述变速器的一端的两侧;第二悬置系统,其设于所述发动机靠近所述变速器的一端的两侧,以及所述变速器远离所述发动机的一端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公路自卸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置系统包括一对第一支架,所述一对第一支架分别位于所述发动机远离所述变速器的一端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公路自卸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第一支架相对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公路自卸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支架包括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支架F1,以及与车架连接的支架F2,所述支架F1与所述支架F2经第一减震器垂直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公路自卸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器为橡胶减振器、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洁张峰张晓奇陈广莫晨晏航杨家良张斌王哲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