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机及连铸坯形变用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311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铸机及连铸坯形变用加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感应加热单元、第二感应加热单元、第一电源装置以及第二电源装置;第一电源装置与第一感应加热单元连接,第二电源装置与第二感应加热单元连接;第一感应加热单元设于垂直段末端或弯曲段前端,且用于铸坯从垂直段进入弯曲段前的加热;第二感应加热单元设于圆弧段末端或矫直段前端,且用于铸坯从圆弧段进入矫直段前的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铸坯在变形阶段的裂纹问题。新型解决了铸坯在变形阶段的裂纹问题。新型解决了铸坯在变形阶段的裂纹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铸机及连铸坯形变用加热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连铸坯加热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连铸机及连铸坯形变用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钢铁生产一般有传统的模铸法、半连铸、连铸几种方式,模铸和半连铸由于生产效率远低于连铸,已有相当一部分的钢铁产品从模铸和半连铸转为连铸生产,而转为连铸生产后,弯曲和矫直过程中的裂纹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0003]连铸技术生产线上,钢水垂直浇注到最终水平传动的钢坯,使得连铸钢坯在这一过程中必定经过弧形段。连铸钢坯从垂直段进入弧形段以及从弧形段进入水平段时将进行两次弯曲和矫直,两次弯曲和矫直过程中就铸坯整体温度分布而言,铸坯表面温度低,芯部温度高;而两次弯曲和矫直的过程中,铸坯处于两个不同的时间阶段,因而铸坯的状态、形式均不相同——铸坯由垂直段进入弯曲段,此时铸坯的整体温度相对较高,且坯壳的厚度较薄,铸坯截面钢液的比例较大;而当铸坯由弯曲段进入水平段时,铸坯的整体温度低,且由于钢液的不断凝固,使得坯壳的厚度增加,铸坯截面钢液的比例减小。此外,铸坯生产时的拉速越慢(产能一定时,铸坯的断面规格越大,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坯形变用加热系统,应用于连铸机,所述连铸机的机型曲线依次包括垂直段、弯曲段、圆弧段以及矫直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设于垂直段末端或弯曲段前端的第一感应加热单元,所述第一感应加热单元用于铸坯从垂直段进入弯曲段前的加热;设于圆弧段末端或矫直段前端的第二感应加热单元,所述第二感应加热单元用于铸坯从圆弧段进入矫直段前的加热;用于给所述第一感应加热单元供电的第一电源装置;用于给所述第二感应加热单元供电的第二电源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坯形变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加热单元包括1个感应加热器,所述第二感应加热单元包括N个感应加热器;所述第一电源装置包括1个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装置包括N个电源模块;每个电源模块与感应加热器一一对应,实现每个感应加热器的独立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坯形变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加热单元中的N个感应加热器的宽度依次从小到大,其中第1个感应加热器靠近圆弧段且其宽度最小,第N个感应加热器靠近矫直段且其宽度最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铸坯形变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加热单元中的感应加热器的宽度小于第二感应加热单元中的第1个感应加热器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坯形变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加热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顺姜滔肖红易兵马志民金武涛徐睿雷斯妍李怀远朱春苗陈浪周立立张理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