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素取代噻吩并吡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280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6
一种卤素取代噻吩并吡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即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卤素取代噻吩并吡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中间体制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卤素取代噻吩并吡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3‑
氯噻吩并[2,3

c]吡啶
‑2‑
羧酸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应用于医药领域,但是本申请提及方法鲜少有作为医药中间体的应用出现,或者有文献或者资料公开出来。由于该分子的特性,独特的合成路线,独有的较高的收率问题,该方法不能推广到其他类似结构的合成中。
[0003]由于该分子的特性,该方法不能推广到其他类似结构的合成中。这是由无数次试验得到的该制备方法的独创性、较高产率和较短反应时间的不可复制性决定的,其他路线基本无法有较高产率或者能够接受的反应时间。尤其是没有注意到本申请的温度控制的实际问题,更没有采取与本申请同样或类似的方法去进行装置上的改进。
[0004]此外,现有技术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第一是3

氯噻吩并[2,3

c]吡啶
‑2‑
羧酸的制备方法,产率较低,目前我们找到的或者问询的本领域人员,给出的产率没有高于40%的,而且一般都有比较难以处理的废物。
[0005]第二是本申请方法和很多此物质的制备方法一样,都需要加热或者保持特定温度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一般的加热手段,很难保证温度保持一致,尤其是冬天或者风大的时候,体系的温度常常很难保持在跟加热装置或加热套所设定的温度一致(四口瓶或其他玻璃器皿,有大片面积裸露在空气中),经过我们多次对比实验,这样其实对产率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但现有技术没有关注这点缺陷的,最多用毯子,或者保温垫简单地予以保温,但是一,保温效果不够,二由于瓶身可能需要剧烈搅拌,这样的简单搭一个保温措施,并不能应对长期搅拌反应的瓶身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具体问题,一是从巯基乙酸乙酯出发,如何经过不多且产率又高的步骤得到3

氯噻吩并[2,3

c]吡啶
‑2‑
羧酸的问题,而且需要产率高,废物少且容易处理,本申请方案完美解决了该问题,二是面对各个步骤都需要长时间加热反应,如何非常有效地长期保持稳定的温度,避免温度变化的不利影响,这在本申请中都得到了解决。
[0007]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一种加强型加热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固定套1和上活动套2。
[0008]所述下固定套包括下加热套11、外壳12、底脚13、控制电路14、控制面板15和电源部16。
[0009]上活动套2包括上加热套21和里衬22、外衬23;下加热套为半球面形,上加热套、里衬、外衬均为上小下大的圆台状,且上边缘均有向内水平延伸的内缘,上加热套、里衬、外衬的一侧均具有竖直的开口。
[0010]下加热套和上加热套分别接入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独立地供电并控制,并由控制面板一体地控温。
[0011]进一步地,上加热套和下加热套均具备网状合金丝,网状合金丝均由无碱玻璃纤维包裹,并利用硅酸铝棉真空定型;里衬和外衬为3

8mm厚度的特氟龙材质层,且均呈网状镂空;上加热套与控制电路的连接线位于上加热套外侧。
[0012]一种卤素取代噻吩并吡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利用加强型加热套以实施,其步骤在于:(1)将150

152mmol的巯基乙酸乙酯溶解在300mL的N,N

二甲基甲酰胺之中放入四口瓶中,缓慢加入300

305mmol的甲醇钠,加入完毕后,降温至0℃,搅拌反应不少于30min,再加入110

120mmol的3


‑4‑
氰基吡啶,将四口瓶下部放在下加热套中,并将上加热套的开口张开,横向地套在四口瓶上部,并闭合开口;通过控制面板控制加热保持在120℃,并保持反应不少2h,当TLC确定反应完全后,去掉加热设备,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得到粗品,用不少于600mL水稀释,每次用300mL的乙酸乙酯萃取不少于三次,合并有机相,每次用200mL饱和食盐水洗三遍,20g无水硫酸钠干燥30min,过滤浓缩,得到含有3

氨基噻吩并[2,3

B]吡啶
‑2‑
甲酸乙酯的黄色固体,称作混合物A。
[0013](2)将含有4.5

5.5g的3

氨基噻吩并[2,3

B]吡啶
‑2‑
甲酸乙酯的混合物A溶解在12N的30mL盐酸中,在外部广口玻璃器皿中放入足量冰乙醚,将体系温度降温至

30℃,滴加含1.6

1.75g的亚硝酸钠的水溶液25mL,保温静置不少于10min,将四口瓶下部放在下加热套中,并将上加热套的开口张开,横向地套在四口瓶上部,并闭合开口;通过控制面板控制加热保持在25℃,并保持反应不少1h,每次用50mL的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有机相合并后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过滤浓缩粗品,用不少于30g的200

300目硅胶湿法过柱,石油醚/乙酸乙酯=2:1,得到产物B:白色固体的3

氯噻吩并[2,3

c]吡啶
‑2‑
羧酸乙酯。
[0014](3)取一500mL以上的四口瓶,加入不少于30mL的四氢呋喃,在搅拌下加入2.6

2.8g的产物B,全部加入后,缓慢加入1N的10mL氢氧化锂溶液,将四口瓶下部放在下加热套中,并将上加热套的开口张开,横向地套在四口瓶上部,并闭合开口;通过控制面板控制加热保持在25℃,并保持反应不少于3h,用足量水溶解反应混合物,旋干除去四氢呋喃,每次用50mL的二氯甲烷萃取三次,用浓度1N的盐酸将水相调节至pH值为3,过滤,干燥,得到白色固体3

氯噻吩并[2,3

c]吡啶
‑2‑
羧酸。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一、针对长时间加热,但是四口瓶上部裸露在空气中,会常常导致体系温度不稳定(尤其是在冬季,我们用热成像仪长时间监控发现,四口瓶上半部分温度不稳定,而且温度常常明显低于设定温度,如设定90℃,实际温度在90

82℃之间波动,甚至更低,经对比,对产率造成了明显的不利影响),在加热套上部设置一个软加热套,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附加的软加热套容易施加,而且能够有效地保证体系反应在所需要的温度,目前现有技术中没有类似的完备设置。二、制备方法本身较好,原料易获取,步骤短,没有特别复杂的机制,而且产率极高,可以稳定地达到一般左右,这一点也优于现有技术中的类似技术。
[0016]目前现有技术中并无该产物制得的报道,与同类物质制备方法相比,本申请方法步骤精细考究,每一步原料利用率均非常高,有极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型加热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固定套(1)和上活动套(2);所述下固定套包括下加热套(11)、外壳(12)、底脚(13)、控制电路(14)、控制面板(15)和电源部(16);上活动套(2)包括上加热套(21)和里衬(22)、外衬(23);下加热套为半球面形,上加热套、里衬、外衬均为上小下大的圆台状,且上边缘均有向内水平延伸的内缘,上加热套、里衬、外衬的一侧均具有竖直的开口;下加热套和上加热套分别接入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独立地供电并控制,并由控制面板一体地控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型加热套,其特征在于:上加热套和下加热套均具备网状合金丝,网状合金丝均由无碱玻璃纤维包裹,并利用硅酸铝棉真空定型;里衬和外衬为3

8mm厚度的特氟龙材质层,且均呈网状镂空;上加热套与控制电路的连接线位于上加热套外侧。3.一种卤素取代噻吩并吡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利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强型加热套以实施,其步骤在于:(1)将150

152mmol的巯基乙酸乙酯溶解在300mL的N,N

二甲基甲酰胺之中放入四口瓶中,缓慢加入300

305mmol的甲醇钠,加入完毕后,降温至0℃,搅拌反应不少于30min,再加入110

120mmol的3


‑4‑
氰基吡啶,将四口瓶下部放在下加热套中,并将上加热套的开口张开,横向地套在四口瓶上部,并闭合开口;通过控制面板控制加热保持在120℃,并保持反应不少2h,当TLC确定反应完全后,去掉加热设备,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得到粗品,用不少于600mL水稀释,每次用300mL的乙酸乙酯萃取不少于三次,合并有机相,每次用200mL饱和食盐水洗三遍,20g无水硫酸钠干燥30min,过滤浓缩,得到含有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宁远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