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260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上釉装置,包括底座和染箱,所述底座的左上端面放置固定有染箱;还包括:螺纹杆,底部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且螺纹杆底部的电机设置在底座的内部,并且螺纹杆上连接有第一移动杆,所述第一移动杆的左端螺钉固定有电机,且第一移动杆左端电机的输出端与伸缩杆相连接。并且伸缩杆的底部伸入第一移动杆内部与第一齿轮相连接。该自动上釉装置安装有第二移动杆,通过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继而使得第二齿轮通过从动杆带动第二移动杆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二移动杆带动陶瓷进行升降调整高度,继而在对不同高度的陶瓷也不需要人工手动进行调整,从而提升了生产的效率。升了生产的效率。升了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上釉
,具体为一种自动上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陶瓷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在陶瓷的表面涂覆一层釉,以达到美观、不透气、防止渗透、增加强度等目的,为了提高上釉的速度,所以就需要使用自动上釉装置进行上釉;
[0003]参考公开号为CN211104643U的自动上釉机,其通过能够适用于不同器形,不同厚度的胚子沾釉水的时间均有差异,人工沾釉往往很难区别对待,因此常常不是沾得太厚就是沾的太薄,导致次品产生,而本技术的自动上釉机对每种器形都建模保存,在需要使用本机时随时调用,因此每一次沾釉水都是按设定好的最佳方案进行,所以成品率非常高,所以内外釉料的附着厚度均匀一致,大幅提升胚体上釉的成品率、精品率,从而大幅提高建盏陶瓷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还存在以下的缺点:
[0004]在上述装置实际使用中,虽然能够自动进行上釉,但是,陶瓷的形状多变,高低不一,所以机器在上釉时,需要不断的调整浸釉的深度,从而来对不同高度的陶瓷进行上釉,所以就需要人工进行调整,继而使得该装置自动化程度不高。
[0005]因此我们便提出了一种自动上釉装置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上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在对高度不一陶瓷上釉需要手动调整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上釉装置,包括底座和染箱,所述底座的左上端面放置固定有染箱;
[0008]还包括:
[0009]螺纹杆,底部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且螺纹杆底部的电机设置在底座的内部,并且螺纹杆上连接有第一移动杆,所述第一移动杆的左端螺钉固定有电机,且第一移动杆左端电机的输出端与伸缩杆相连接,并且伸缩杆的底部伸入第一移动杆内部与第一齿轮相连接;
[0010]第一齿轮,底部固定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设置在转杆的内部,并且转杆的顶部滑动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的顶部固定有卡槽,且所述卡槽伸入转动设置在转杆顶端的内部,并且从动杆的底部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杆,所述第二移动杆的底部伸入转杆的底端。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杆的右端贯穿滑动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座右上端面。
[0012]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移动杆能够正常的进行转动。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滑动卡合设置在转杆的内部,且转杆的顶部固定有卡块,所述卡块的顶部滑动卡合设置在第一移动杆左端的内部。
[0014]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使得转杆转动的更加稳定。
[0015]优选的,所述转杆顶端内部高度大是第一齿轮高度的两倍,且第一齿轮底部的第二齿轮的直径等于卡槽的直径。
[0016]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齿轮在移动后会与转杆脱离卡合。
[0017]优选的,所述转杆呈“T”形设置,且转杆的底部伸出第一移动杆的左端,且转杆的内部与从动杆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
[0018]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使得从动杆转动不会带动转杆进行转动。
[0019]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底部与第二移动杆底部的凸块呈滑动连接设置,且转杆底端的内部与第二移动杆之间存在间隙。
[0020]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使得转杆转动可以带动第二移动杆进行转动。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上釉装置可以不需要人工手动调整和能过让陶瓷涂覆的更加均匀,通过第二移动杆的移动,可以让不同高度的陶瓷进行浸釉,并且通过转杆带动陶瓷进行转动,使得陶瓷能够浸釉更加充分,其具体内容如下:
[0022](1)设置有第二移动杆,通过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继而使得第二齿轮通过从动杆带动第二移动杆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二移动杆带动陶瓷进行升降调整高度,继而在对不同高度的陶瓷也不需要人工手动进行调整,从而提升了生产的效率;
[0023](2)设置有转杆,通过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继而使得第一齿轮带动转杆转动,然后使得转杆带动第二移动杆进行转动,从而让第二移动杆带动陶瓷在染箱内进行转动,从而提高陶瓷浸釉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转杆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伸缩杆移动后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从动杆俯剖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图1中A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底座;2、染箱;3、螺纹杆;4、第一移动杆;5、固定杆;6、伸缩杆;7、第一齿轮;8、转杆;9、卡块;10、第二齿轮;11、卡槽;12、从动杆;13、第二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上釉装置,包括底座1和染箱2,底座1的左上端面放置固定有染箱2;还包括:螺纹杆3,底部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且螺纹杆3底部的电机设置在底座1的内部,并且螺纹杆3上连接有第一移动杆4,第一移动杆4的右端贯穿滑动有固定杆5,且固定杆5的底部固定在底座1右上端面,第一移动杆4的左端螺钉固定有电机,且第一移动杆4左端电机的输出端与伸缩杆6相连接,并且伸缩杆6的底部伸入第一移动杆4内部与第一齿轮7相连接;第一齿轮7,底部固定有第二齿轮10,且第二齿
轮10设置在转杆8的内部,并且转杆8的顶部滑动有从动杆12,从动杆12的顶部固定有卡槽11,且卡槽11伸入转动设置在转杆8顶端的内部,并且从动杆12的底部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杆13,第二移动杆13的底部伸入转杆8的底端;
[0032]参考图1至图5,在需要对不同高度陶瓷进行调节浸釉时,通过将陶瓷夹持在第二移动杆13的底部,然后控制伸缩杆6进行伸缩,从而使得伸缩杆6带动第二齿轮10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10能够与卡槽11相卡合,并且伸缩杆6伸缩也会使得第一齿轮7脱离与转杆8的卡合,然后启动电机,使得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伸缩杆6进行转动,继而使得伸缩杆6通过第一齿轮7带动第二齿轮10进行转动,然后第二齿轮10带动卡槽11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卡槽11带动从动杆12进行转动,通过从动杆12转动带动第二移动杆13进行升降,继而使得第二移动杆13能够对不同高度的陶瓷调整到合适的高度,从而避免了需要人工手动进行调整,继而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0033]第一齿轮7滑动卡合设置在转杆8的内部,且转杆8的顶部固定有卡块9,卡块9的顶部滑动卡合设置在第一移动杆4左端的内部,转杆8顶端内部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釉装置,包括底座(1)和染箱(2),所述底座(1)的左上端面放置固定有染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纹杆(3),底部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且螺纹杆(3)底部的电机设置在底座(1)的内部,并且螺纹杆(3)上连接有第一移动杆(4),所述第一移动杆(4)的左端螺钉固定有电机,且第一移动杆(4)左端电机的输出端与伸缩杆(6)相连接,并且伸缩杆(6)的底部伸入第一移动杆(4)内部与第一齿轮(7)相连接;第一齿轮(7),底部固定有第二齿轮(10),且第二齿轮(10)设置在转杆(8)的内部,并且转杆(8)的顶部滑动有从动杆(12),所述从动杆(12)的顶部固定有卡槽(11),且所述卡槽(11)伸入转动设置在转杆(8)顶端的内部,并且从动杆(12)的底部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杆(13),所述第二移动杆(13)的底部伸入转杆(8)的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杆(4)的右端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帅连小娜黄红伟王录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光大瓷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