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动力电池电解液废气治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49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动力电池电解液废气治理工艺,包括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的一端连接有碱洗塔,所述碱洗塔的顶部连接有第二风管,所述第二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洗塔,所述水洗塔的顶部连接有第三风管,所述第三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过滤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对VOCs有机废气的净化,避免对大气造成污染,保障员工及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且总体风量大、浓度低、废气流量、浓度不稳定的VOCs有机废气净化效率≥98%,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排放口的非甲烷总烃、HF、颗粒物等远远低于环保排放标准,并能长期稳定,且可实现对净化时作为吸附剂的沸石进行脱附再生,实现对其循环使用。实现对其循环使用。实现对其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动力电池电解液废气治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气治理
,特别涉及一种锂动力电池电解液废气治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锂动力电池是20世纪开发成功的新型高能电池。这种电池的负极是金属锂,正极用MnO2,SOCL2,(CFx)n等。70年代进入实用化。因其具有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小型电器中,如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等、部分代替了传统电池。
[0003]锂动力电池电解液注液和注液后打胶塞封口工艺所产生的VOCs废气,该废气排放为间歇性排放,风量大、浓度低、废气流量、浓度不稳定,废气组份主要为电解液产生的碳酸脂: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乙烯酯、HF等。该废气逸散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影响员工以及周围居民身心健康。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锂动力电池电解液废气治理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动力电池电解液废气治理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动力电池电解液废气治理装置,包括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的一端连接有碱洗塔,所述碱洗塔的顶部连接有第二风管,所述第二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洗塔,所述水洗塔的顶部连接有第三风管,所述第三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远离第三风管的一侧连接有第四风管,所述过滤器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床吸附器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所述第四风管设置为三通管,所述第四风管远离过滤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床吸附器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相连通,所述第四风管与第一固定床吸附器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相连通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及第三阀门,所述第一固定床吸附器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的上方设有第五风管,所述第五风管设置为三通管,所述第五风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床吸附器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顶部连通,所述第五风管与第一固定床吸附器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连通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阀门及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风管远离第一固定床吸附器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的一端设有吸附风机,所述吸附风机的另一端通过第六风管连接有烟囱,所述第一固定床吸附器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的外部设有用于对它们进行脱附再生的脱附组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脱附组件包括补冷风机,所述补冷风机的一端设有补冷风口,所述补冷风机的另一端通过第七风管连接有混流箱,所述第七风管上设有第五阀门,所述混流箱的一侧设有第八风管,所述第八风管设置为三通管,所述第八风管远离混流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床吸附器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连通,所述第八风管远离混流箱的两端外分别设有第八阀门和第六阀门,所述第一固定床吸附器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的外部共同连接有第九风管,所述第九风管设置为三通管,所述第九风管与第一固定床吸附器和第二固定床
吸附器连通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九阀门和第七阀门,所述第九风管远离第一固定床吸附器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的一端设有阻火器,所述阻火器的另一侧设有第十风管,所述第十风管远离阻火器的一端连接有催化燃烧装置,所述催化燃烧装置的另一侧设有第十一风管,所述第十一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脱附风机,所述脱附风机的另一侧连接有第十二风管,所述第十二风管设置为三通管,所述第十二风管远离脱附风机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十三风管及第十四风管,所述第十四风管的另一端与混流箱连通,所述第十三风管的另一端与第六风管连通,所述第十三风管的外部设有第十阀门,所述第十四风管的外部设有第十一阀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碱洗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前侧设有贮液箱,所述贮液箱的顶部设有水泵,所述塔体的内部上方固定连接有喷淋管道,所述喷淋管道的底部设有喷头,所述水泵的抽水端与贮液箱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喷淋管道连通,所述塔体的内部且位于喷淋管道的下方设有填料层,所述塔体的内部且位于喷淋管道的上方设有脱水填料层,所述塔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填料层及脱水填料层的网板,所述水洗塔与碱洗塔的结构组成相同。
[0009]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层由直径为50mm的PP空心球填料组成。
[0010]进一步的,所述碱洗塔的贮液箱的内部存放有氢氧化钠碱液,所述水洗塔的贮液箱的内部存放有水溶液。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的内部依次装有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床吸附器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的内部设有固定床,所述固定床的上方设有蜂窝状的沸石,所述固定床上开设有供废气通过的气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催化燃烧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加热器、催化剂存放架、换热器,所述催化剂存放架上设有催化剂。
[0014]一种使用上述所述的锂动力电池电解液废气治理装置进行废气治理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5]S1、使用时,将废气收集汇总后经第一风管进入到碱洗塔中对废气中HF、酸性污染因子、部分易溶于水溶液的成分和部分颗粒物进行去除,以及对废气中的大部分水汽进行去除;
[0016]S2、被碱洗塔处理后的废气经第二风管送至水洗塔作进一步处理,去除废气中经碱洗后残余的易溶于水溶液和较大的颗粒物、粉尘以及废气中大部分的水汽;
[0017]S3、经水洗塔水洗处理并脱水除湿后的废气由第三风管进入到过滤器中,进行过滤净化,去除废气中粒径≥0.5μm的雾沫、颗粒物、絮状物、粉尘和大分子杂质;
[0018]S4、经过滤器过滤后的废气经第四风管和第一阀门,进入到第一固定床吸附器,吸附废气中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乙烯酯等的污染因子,经吸附净化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的废气经第二阀门、第五风管、吸附风机、第六风管和烟囱引高排放;
[0019]S5、当第一固定床吸附器中的沸石吸附到一定污染因子的量后,吸附饱和需要脱附再生,此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与此同时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开启,废气被切换到第二固定床吸附器进行吸附净化;
[0020]S6、可通过脱附组件对第一固定床吸附器及第二固定床吸附器内的作为吸附剂的吸附饱和后的沸石进行脱附再生,实现循环使用。
[002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2]1、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对VOCs有机废气的净化,避免对大气造成污染,保障员工及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且总体风量大、浓度低、废气流量、浓度不稳定的VOCs有机废气净化效率≥98%,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排放口的非甲烷总烃、HF、颗粒物等远远低于环保排放标准,并能长期稳定;
[0023]2、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对净化时作为吸附剂的沸石进行脱附再生,实现对其循环使用;
[0024]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对VOCs有机废气的净化,避免对大气造成污染,保障员工及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且总体风量大、浓度低、废气流量、浓度不稳定的VOCs有机废气净化效率≥98%,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排放口的非甲烷总烃、HF、颗粒物等远远低于环保排放标准,并能长期稳定,且可实现对净化时作为吸附剂的沸石进行脱附再生,实现对其循环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动力电池电解液废气治理装置,包括第一风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1)的一端连接有碱洗塔(2),所述碱洗塔(2)的顶部连接有第二风管(3),所述第二风管(3)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洗塔(4),所述水洗塔(4)的顶部连接有第三风管(5),所述第三风管(5)的另一端连接有过滤器(6),所述过滤器(6)远离第三风管(5)的一侧连接有第四风管(7),所述过滤器(6)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床吸附器(9)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13),所述第四风管(7)设置为三通管,所述第四风管(7)远离过滤器(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床吸附器(9)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13)相连通,所述第四风管(7)与第一固定床吸附器(9)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13)相连通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阀门(8)及第三阀门(12),所述第一固定床吸附器(9)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13)的上方设有第五风管(11),所述第五风管(11)设置为三通管,所述第五风管(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床吸附器(9)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13)顶部连通,所述第五风管(11)与第一固定床吸附器(9)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13)连通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阀门(10)及第四阀门(14),所述第五风管(11)远离第一固定床吸附器(9)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13)的一端设有吸附风机(15),所述吸附风机(15)的另一端通过第六风管(16)连接有烟囱(17),所述第一固定床吸附器(9)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13)的外部设有用于对它们进行脱附再生的脱附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动力电池电解液废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组件包括补冷风机(19),所述补冷风机(19)的一端设有补冷风口(18),所述补冷风机(19)的另一端通过第七风管(21)连接有混流箱(23),所述第七风管(21)上设有第五阀门(22),所述混流箱(23)的一侧设有第八风管(24),所述第八风管(24)设置为三通管,所述第八风管(24)远离混流箱(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床吸附器(9)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13)连通,所述第八风管(24)远离混流箱(23)的两端外分别设有第八阀门(27)和第六阀门(25),所述第一固定床吸附器(9)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13)的外部共同连接有第九风管(29),所述第九风管(29)设置为三通管,所述第九风管(29)与第一固定床吸附器(9)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13)连通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九阀门(28)和第七阀门(26),所述第九风管(29)远离第一固定床吸附器(9)和第二固定床吸附器(13)的一端设有阻火器(30),所述阻火器(30)的另一侧设有第十风管(31),所述第十风管(31)远离阻火器(30)的一端连接有催化燃烧装置(32),所述催化燃烧装置(32)的另一侧设有第十一风管(33),所述第十一风管(33)的另一端连接有脱附风机(34),所述脱附风机(34)的另一侧连接有第十二风管(35),所述第十二风管(35)设置为三通管,所述第十二风管(35)远离脱附风机(3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十三风管(37)及第十四风管(39),所述第十四风管(39)的另一端与混流箱(23)连通,所述第十三风管(37)的另一端与第六风管(16)连通,所述第十三风管(37)的外部设有第十阀门(36),所述第十四风管(39)的外部设有第十一阀门(3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动力电池电解液废气治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康维李云飞李木子覃瑞卿吴庆军钟根林
申请(专利权)人:紫科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