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楼层预留洞口封堵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245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3
一种便捷式楼层预留洞口封堵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套管、螺纹管、调节部和支撑平台,套管和螺纹管竖直设置,底座设在套管底端,螺纹管套在套管内部,支撑平台设在螺纹管顶端,螺纹管外部设有外螺纹,调节部可旋转地固定在套管顶部,调节部中间设有供螺纹管通过的通孔,通孔侧壁上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通过底座、套管、螺纹管和支撑平台的配合,对顶部预留洞施工结构进行垂直支撑,利用调节部来调节套管和螺纹管的总长度,实现对支撑装置的高度调节,能够适用于不同楼层高度的预留洞口封堵作业,且安装方便快捷,能够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时间。施工成本和时间。施工成本和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捷式楼层预留洞口封堵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楼层预留洞口封堵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各楼层设置预留洞口便于施工,在建筑基本施工完成后,需要度预留洞口进行封堵,由于预留洞口一般是设在各楼层同一竖直位置上,其封堵工作较为繁琐。现行楼层预留洞口封堵施工方式较多的是采用铁丝吊洞或采用木模、方木加钢管回顶封堵。采用铁丝吊洞时,虽施工简便,但施工完成后有极大的渗漏风险;而采用木模+方木+钢管回顶支撑封堵时,由于楼层层高,施工过程需增加操作架或操作凳,施工工序复杂,且由于楼层预留洞多为结构层多层预留或由底至顶同位置全部预留,导致支撑立杆不能处于垂直状态回顶,从而导致木模与结构板底接触不良或支撑不稳定,使得预留洞口浇筑过程中支撑体系垮塌,或预留洞口底部不平整,需重新支设模板体系再重新浇筑混凝土,或进行二次踢打、打磨,导致施工过程繁杂、浪费材料、消耗人工,甚至延误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在预留洞口封堵施工过程中,对模板进行垂直支撑的装置,通过设置底座、支撑平台和可调节的套管、螺纹管,让装置能够适用不同高度的楼层,且调节方便。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标,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便捷式楼层预留洞口封堵支撑装置,由底座、套管、螺纹管、调节部和支撑平台组成,套管和螺纹管竖直设置,底座设在套管底端,螺纹管套在套管内部,支撑平台设在螺纹管顶端,螺纹管外部设有外螺纹,调节部可旋转地固定在套管顶部,调节部中间设有供螺纹管通过的通孔,通孔侧壁上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通过底座、套管、螺纹管和支撑平台的配合,对顶部预留洞施工结构进行垂直支撑,利用调节部来调节套管和螺纹管的总长度,实现对支撑装置的高度调节。
[0006]进一步的,调节部包括螺纹套、止动环、弹簧和固定环,螺纹套为管状,分为上管和下管,内螺纹设在上管内部,下管内径与套管外径一致;固定环固定在靠近套管上端外部,止动环和弹簧套在套管上且位于固定环上方,弹簧位于固定环和止动环之间,且弹簧的外径小于止动环和固定环的外径;止动环顶面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止动齿,第一止动齿其中一个齿面与套管轴线平行,下管的底面设有与第一止动齿啮合的第二止动齿。螺纹套用于调节螺纹管伸出套管的长度,固定环和弹簧能够让止动环与螺纹套相贴合,并能向下移动与螺纹套分离,由于第一止动齿和第二止动齿的存在,使得止动环与螺纹套相接触时,螺纹套只能往一个方向旋转,以此避免支撑时螺纹管在重力作用下逐渐降低高度;将止动环向下移动后螺纹套可自由旋转,此时就可以收回螺纹管。
[0007]进一步的,支撑平台包括模板、斜支撑和平面支撑,平面支撑为十字形结构,通过中心交点水平固定在螺纹管顶端;斜支撑有四个,以螺纹管为轴心均匀设置,一端固定在平
面支撑十字形延伸部的底面、另一端固定在螺纹管上,斜支撑、螺纹管和平面支撑延伸部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模板设在平面支撑顶面。
[0008]其中,底座、平面支撑、模板的大小根据预留洞口进行调整,底座用于假设在下部预留洞口上部,其形状只需要保证能够有效支撑在预留洞口上部的结构板上,可采用工字型、十字形或井字形等形状。模板与上部预留洞口一致,平面支撑十字形延伸部以超过上部预留洞口边缘10cm最佳,以保证洞口封堵的完整性以及浇筑混凝土后的成型质量。
[0009]进一步的,在螺纹套侧面设有把手,方便人工操调节支撑装置高度。
[0010]本技术提供的便捷式楼层预留洞口封堵支撑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楼层高度的预留洞口封堵作业,切安装方便快捷,能够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时间。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图1为支撑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调节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螺纹套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实施例四中调节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平面支撑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所示:1

底座、2

套管、3

螺纹管、4

调节部、5

支撑平台、6

把手、31

外螺纹、41

通孔、42

内螺纹、43

螺纹套、44

止动环、45

弹簧、46

固定环、431

上管、432

下管、433

第二止动齿、441

第一止动齿、51

模板、52

斜支撑、53

平面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构思,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一
[0021]一种便捷式楼层预留洞口封堵支撑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套管2、螺纹管3、调节部4和支撑平台5组成,套管2和螺纹管3竖直设置,底座1设在套管2底端,螺纹管3套在套管2内部,支撑平台5设在螺纹管3顶端,螺纹管3外部设有外螺纹31,调节部4可旋转地固定在套管2顶部,调节部4中间设有供螺纹管3通过的通孔41,通孔41侧壁上有与外螺纹31相匹配的内螺纹42。支撑平台5包括模板51、斜支撑52和平面支撑53,平面支撑53为十字形结构,通过中心交点水平固定在螺纹管3顶端;斜支撑52有四个,以螺纹管3为轴心均匀设置,一端固定在平面支撑53十字形延伸部的底面、另一端固定在螺纹管3上,如图5所示,斜支撑52、螺纹管3和平面支撑53延伸部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模板51设在平面支撑53顶面,底座1可以设为工字型,如图6所示,也可设置为其他形状,如井字形、十字形等,可以根据情况自主选择。
[0022]底座1采用L40*4mm角钢焊接而成,套管2为规格48*3.0mm钢管,螺纹杆为直径≥36mm丝杠,平面支撑53采用L40*4mm角钢焊接而成,斜支撑52采用角钢或螺纹钢焊接而成,模板51采用铝模、木模、钢模等材质,与平面支撑53之前选择机械连接或焊接等方式进行连
接。
[0023]实施例二
[002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如图2所示,调节部4包括螺纹套43、止动环44、弹簧45和固定环46,螺纹套43为管状,分为上管431和下管432,内螺纹42设在上管431内部,下管432内径与套管2外径一致,如图3所示;固定环46固定在靠近套管2上端外部,止动环44和弹簧45套在套管2上且位于固定环46上方,弹簧45位于固定环46和止动环44之间,且弹簧45的外径小于止动环44和固定环46的外径;止动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式楼层预留洞口封堵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套管(2)、螺纹管(3)、调节部(4)和支撑平台(5),套管(2)和螺纹管(3)竖直设置,底座(1)设在套管(2)底端,螺纹管(3)套在套管(2)内部,支撑平台(5)设在螺纹管(3)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管(3)外部设有外螺纹(31),调节部(4)可旋转地固定在套管(2)顶部,调节部(4)中间设有供螺纹管(3)通过的通孔(41),通孔(41)侧壁上有与外螺纹(31)相匹配的内螺纹(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4)包括螺纹套(43)、止动环(44)、弹簧(45)和固定环(46),所述螺纹套(43)为管状,分为上管(431)和下管(432),内螺纹(42)设在上管(431)内部,下管(432)内径与套管(2)外径一致;固定环(46)固定在靠近套管(2)上端外部,止动环(44)和弹簧(45)套在套管(2)上且位于固定环(46)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超周思伟邓钱曾钦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