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旋转装置组合滑轮振受传递动力往复旋转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219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单项旋转装置组合滑轮振受传递动力往复旋转器,涉及机械领域利用往复运动变旋转,利用钢丝绳通过振受器拉动使轴朝着一个方向不断旋转,为带动发电机或者产生动力。主要技术方案是利用相同转动的组合单项旋转装置安装槽轮,用钢丝绳分别不同方向绕过组合槽轮,通过振受器连接振动源,拉动钢丝绳做往复运动形成传递动力使轴朝着一个方向不断旋转。不受振动幅度和振动源距离的影响,连接不同的振动源,形成合力,简便于行。主要用途是主要用途是在机械振动、机动车、飞机、火车运行和轮船利用海水的波浪振动发电或者产生动力,往复运动皆有能量,便于推广使用。便于推广使用。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项旋转装置组合滑轮振受传递动力往复旋转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一种往复运动旋转装置,特别是利用机械振动进行的旋转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绝大多数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石油的枯竭和能源危机,寻找新能源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寻找新的能源。在机械振动、机动车、飞机、火车运行和轮船利用海水的波浪振动是没有完全开发的新能源,振动是波动,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在传播,介质之间存在周期性变化的驱动力,驱动力会做功,做功的结果是能量在传播。振动当然是一种能量,振动有巨大的能量!人们把振动作为一种污染公害。它和噪声一样属于物理性污染,具有暂时性。振动是一种很普遍的运动形式,几乎任何物体都在振动,几乎任何物体又离不开振动,但是振动能没有充分的应用,某些机械运动能量被振动消耗或者产生振动污染公害。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一种单项旋转装置组合滑轮传递动力往复旋转器,就是充分利用振动进行旋转的装置。利用振动形式的机械往复运动传递动力进行旋转,为带动发电机运动或者产生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单项轴承以上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为了将这2个及2个以上相同转动的单项轴承分别向相反方向转动,所以采取在同一个轴上并列固定安装2个及2个以上相同转动的单项轴承(这里以3个单项轴承为例),在单项轴承(带安装槽可以用销子固定)外围安装槽轮,而且是3个分别是大、中、小不同的单项轴承,在分别安装大、中、小和单项轴承互相配套的槽轮和轴套,其排列位置按照大、中、小;大、小、中;中、小、大;小、大、中;小、中、大或者2 大1小、1大2小、n大n中n小等排列,大、中槽轮主要解决在有载荷的情况下能够照样旋转产生动力,而小槽轮主要解决能提高旋转速度,因为大、中槽轮力臂大,便于拉动,小槽轮力臂小但旋转速度快,因为是往复运动,拉动大槽轮具有启动作用,拉动中、小槽轮逐步提高旋转速度作用,形成单项旋转装置组合滑轮传递动力往复旋转的作用。为了是3个大、中、小不同的单项轴承槽轮分别转动,在一个方框形固定架(带固定耳可以用螺丝固定)内通过中心安装这个轴(带安装槽可以用销子固定),轴的两头在方框形固定架内安装轴承,采取先从左框滑轮A引入钢丝绳延顺时针绕1个大槽轮单项轴承1圈;用右框滑轮B引出并逆时针绕过接入中间1个小槽轮单轴承2圈;用右框滑轮C引出并逆时针绕过接入下边1个中槽轮单轴承1圈;用左框滑轮D引出并通过方框形固定架左下方连接任意滑轮E2处;通过受力拉杆上杆内滑轮引出在受力拉杆中心位置连接振动源拉杆头;从滑轮 A引入钢丝绳的另外一头通过连接任意滑轮E1处;通过受力拉杆上杆带架滑轮引出在受力拉杆下杆内滑轮引出在受力拉杆上杆中心位置用杆头螺丝连接振动源拉杆头(振动源拉杆和受力拉杆结合统称为振受器),从而形成一个闭环;受力拉杆外形像“T”形,上边一横为固定架、由上杆内滑轮、上杆带架滑轮、下杆内滑轮组成,固定在振动源的相对面稳定的地方,下边一竖由上杆内滑轮,上杆内
滑轮是在上边一横为固定架下上杆头内垂直两边开一个方窗口,两边通透,在上杆头的正面通过方窗口中心钻孔到背面,安装轴,通过轴把滑轮安装在方口内,通过任意滑轮E2的钢丝绳经过方窗口内在上杆内滑轮上滑动,上杆带架滑轮是在上杆内滑轮方窗口的紧挨着下方垂直上杆安装带架滑轮,可根据方框形固定架左下方预留钢丝绳出口引用出的钢丝绳方向或左边或右边安装,钢丝绳通过在滑轮上滑动;下杆内滑轮是在受力拉杆下杆头开槽,下杆头内垂直两边开一个槽口,三边通透,在下杆头正面通过槽口中心钻孔到背面,通过安装轴把滑轮安装在槽内,滑轮大于受力拉杆下杆头,当通过任意滑轮E1的钢丝绳从左右两边在滑轮上滑动时不得与受力拉杆两边摩擦;振动源拉杆外形像数字“1”,下边一横为固定架,可固定在振动源上,上边一竖为拉杆,杆头有固定螺丝或者螺丝孔,用来固定钢丝绳的两头形成闭环;根据从可根据方框形固定架左下方预留钢丝绳出口引用出的钢丝绳,通过任意滑轮 E1……
将钢丝绳接入受力拉杆上杆带架滑轮引出通过下杆内滑轮在受力拉杆中心位置连接振动源拉杆头,从而是钢丝绳形成一个闭环,在振动源拉杆上下拉动时通过受力拉杆使整个钢丝绳所形成往复运动,振动源拉杆和受力拉杆通过钢丝绳的相互作用简称振受器,往复运动促使轴分别不停的向锁死的一个方向转动;通过振动源拉杆的振动,受力拉杆的支撑,拉动钢丝绳往复运动,可以用无数任意滑轮E1、E2、 E3、E4……
接出、接入、改变方向,不受振动幅度和振动源距离的影响; 2个以上相同方向设置转动的单向轴承,让其分别转动,契合往复运动方向相反,形成了分别同方向自由转动,分别同方向锁死,连续往复运动,分别自由转动的方向一致,不影响往复转动,但不能使轴旋转,分别锁死的方向一致,往复运动促使轴分别不停的向锁死的方向转动,在这个轴上不同的转动速度同时在一个方向上同时启动,转动速度快的先锁死带动轴旋转,转动速度慢的跟随自由转动,从而使轴向一个方向不停的转动,形成组合滑轮传递动力往复旋转,为了确保转动速度相对稳定,安装飞轮,作用是由于向心力作用可调节稳定速度等。在中单项轴承下方轴上安装飞轮并用销子固定。可以在一个轴上并列固定安装4组,6组,8组
……
相同转动的单项旋转装置,连接不同的振动源,形成合力。也可以通过联轴器连接2组或者多组本旋转装置并连接发电机,因为本专利技术预留出两头轴便于双向连接形成合力。
附图说明
[0004]图1为单项旋转装置组合滑轮振受传递动力往复旋转器的正面图和有关配件的俯视图,由

方框形固定架、

固定耳、

单项轴承



单项轴承



单项轴承



轴承、

两头轴、

槽轮



槽轮



槽轮

、(11)滑轮E1、(12)滑轮E2、(13)飞轮、(14)滑轮C、(15)滑轮D、(16)钢丝绳、(17)轴套

、(18)轴套

、(19)固定螺丝、(20)销子、(21)联轴器、(22)发电机、(23)振动源拉杆、(24)受力拉杆、(25) 上杆内滑轮、(26)上杆带架滑轮、(27)下杆内滑轮、(28)杆头螺丝、 (29)滑轮A、(30)滑轮B、(31)振动源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0005]利用机械振动、机动车、飞机、火车运行和轮船利用海水的波浪振动往复运动进行旋转,带动发电机运动或者产生动力。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一种往复运动旋转装置,简单易行,往复运动皆有能量,因此能量的利用率高,其特点是可以用无数滑轮接出、接入,不受振动幅度和振动源距离的影响,可以调整滑轮之间的距离,或者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支点调节
振动幅度,也可以在一个轴上并列固定安装4组,6组,8组
……
等相同转动的单项旋转装置,连接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根据单项轴承以上工作原理,本发明为了将这2个及2个以上相同转动的单项轴承分别向相反方向转动,所以采取在同一个轴上并列固定安装2个及2个以上相同转动的单项轴承(这里以3个单项轴承为例),在单项轴承(带安装槽可以用销子固定)外围安装槽轮,而且是3个分别是大、中、小不同的单项轴承,在分别安装大、中、小和单项轴承互相配套的槽轮和轴套,其排列位置按照大、中、小;大、小、中;中、小、大;小、大、中;小、中、大或者2大1小、1大2小、n大n中n小等排列,大、中槽轮主要解决在有载荷的情况下能够照样旋转产生动力,而小槽轮主要解决能提高旋转速度,因为大、中槽轮力臂大,便于拉动,小槽轮力臂小但旋转速度快,因为是往复运动,拉动大槽轮具有启动作用,拉动中、小槽轮逐步提高旋转速度作用,形成单项旋转装置组合滑轮传递动力往复旋转的作用。2.在为了是3个大、中、小不同的单项轴承槽轮分别转动,在一个方框形固定架(带固定耳可以用螺丝固定)内通过中心安装这个轴(带安装槽可以用销子固定),轴的两头在方框形固定架内安装轴承,采取先从左框滑轮A引入钢丝绳延顺时针绕1个大槽轮单项轴承1圈;用右框滑轮B引出并逆时针绕过接入中间1个小槽轮单轴承2圈;用右框滑轮C引出并逆时针绕过接入下边1个中槽轮单轴承1圈;用左框滑轮D引出并通过方框形固定架左下方连接任意滑轮E2处;通过受力拉杆上杆内滑轮引出在受力拉杆中心位置连接振动源拉杆头;从滑轮A引入钢丝绳的另外一头通过连接任意滑轮E1处;通过受力拉杆上杆带架滑轮引出在受力拉杆下杆内滑轮引出在受力拉杆上杆中心位置用杆头螺丝连接振动源拉杆头(振动源拉杆和受力拉杆结合统称为振受器),从而形成一个闭环。3.受力拉杆外形像“T”形,上边一横为固定架、由上杆内滑轮、上杆带架滑轮、下杆内滑轮组成,固定在振动源的相对面稳定的地方,下边一竖由上杆内滑轮,上杆内滑轮是在上边一横为固定架下上杆头内垂直两边开一个方窗口,两边通透,在上杆头的正面通过方窗口中心钻孔到背面,安装轴,通过轴把滑轮安装在方口内,通过任意滑轮E2的钢丝绳经过方窗口内在上杆内滑轮上滑动,上杆带架滑轮是在上杆内滑轮方窗口的紧挨着下方垂直上杆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景安何祖鑫何祖强
申请(专利权)人:何祖鑫何祖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