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34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包括机箱、浸油桶、供油箱、真空泵、过滤器以及增压泵;浸油桶顶部的桶口由机箱的顶部穿出连接有桶盖,桶盖用于密封桶口;桶盖上设置有抽真空口,抽真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真空泵连通;浸油桶内可旋转的设置有脱油组件,脱油组件的底部贯穿浸油桶用于连接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用于带动脱油组件旋转;浸油桶的底部设置有进出油口,进出油口通过第二管道与供油箱上设置有的出液口连通,并通过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的支管与增压泵连通,增压泵通过过滤器与供油箱上设置有的进液口连通,第二管道上设置有启闭出液口的第一电磁阀,支管上设置有启闭支管的第二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件辅助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

技术介绍

[0002]CN 21223918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真空油浸脱油装置,包括底架;真空浸油池,所述真空浸油池安装在所述底架上,且真空浸油池上方设置有池盖,所述池盖通过启闭气缸控制;脱油组件,所述脱油组件安装在所述底架上;所述脱油组件包括:脱油箱,所述脱油箱安装在所述底架上;限位框架,所述限位框架安装在所述脱油箱内部。工作过程为:1、先将产品倒入产品承载箱中,启闭气缸启动,将池盖打开,将产品承载箱放入真空浸油池中进行浸油处理;2 、在浸油处理完毕后,打开限位盖,将产品承载箱放置在限位框架内部,关闭限位块,将连接螺栓与限位块、锁止块连接;3 、启动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即实现转盘转动,从而实现产品承载箱转动,实现脱油箱离心转动,实现脱油操作。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在产品浸油结束后,需要再打开池盖,将装有产品的产品承载箱从真空浸油池中取出,然后再将取出的产品承载箱放入限位盖打开的限位框架内部,再进行脱油工作,工作繁琐,并且浸油后的产品承载箱从真空浸油池取出时,会带动大量润滑油,在移动过程中润滑油滴落在外露设备零件上,不仅浪费润滑油,还会对设备进行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通过浸油桶上设置有的脱油组件与旋转电机传动连接,并通过旋转电机带动脱油组件进行脱油,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包括机箱、浸油桶、供油箱、真空泵、过滤器以及增压泵;所述浸油桶、供油箱、过滤器、真空泵以及增压泵分别设置在所述机箱内,并且所述浸油桶顶部的桶口由所述机箱的顶部穿出连接有桶盖,所述桶盖用于对所述桶口进行密封盖合;所述桶盖上设置有抽真空口,所述抽真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真空泵连通;所述浸油桶内可旋转的设置有脱油组件,并且所述脱油组件的底部由所述浸油桶的底部穿出传动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用于带动所述脱油组件旋转进行产品脱油;所述浸油桶的底部设置有进出油口,所述进出油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供油箱上设置有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的支管,所述进出油口通过所述支管与所述增压泵连通,所述增压泵通过所述过滤器与所述供油箱上设置有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支管之间的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支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启闭所述出液口,所述第二电磁阀用于启闭所述支管。
[0006]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所述脱油组件包括第一轴承
座、第二轴承座、旋转轴、托举件以及产品承载箱,所述浸油桶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浸油桶底部的顶面上,所述第二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浸油桶底部的底面上,所述第一轴承座上的轴孔、通孔以及第二轴承座上的轴孔相互对齐;所述旋转轴的顶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座、通孔与第一轴承座,并位于所述浸油桶内;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座外的底部连接有从动轮,并通过所述从动轮与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的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托举件固定在所述旋转轴的顶部,所述产品承载箱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托举件上。
[0007]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所述托举件与产品承载箱之间通过设置有的卡接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托举件上的卡台以及设置在所述产品承载箱上的卡槽,所述卡台卡入所述卡槽,使得所述产品承载箱卡接在所述托举件上。
[0008]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所述浸油桶上还设置有桶盖开合组件,所述桶盖开合组件用于打开/闭合所述桶盖。
[0009]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所述桶盖开合组件包括翻转电机、减速机、翻转轴以及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浸油桶的侧面上,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设置有第三轴承座,两个所述第三轴承座之间通过所述翻转轴连接,所述翻转轴通过所述减速机与翻转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桶盖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两个延伸脚,并通过两个所述延伸脚固定在所述翻转轴上,通过所述翻转电机带动所述翻转轴逆时针/顺时针旋转,实现所述桶盖的打开/闭合。
[0010]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设置在所述机箱内,其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真空泵、增压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桶盖开合组件以及旋转电机连接。
[0011]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还包括触摸屏,所述触摸屏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触摸屏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2]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所述机箱的顶部还设置有承载箱放置槽。
[0013]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所述供油箱上设置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贯穿所述机箱,所述供油箱的顶部设置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处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用于对所述注油口进行遮盖;所述机箱的顶部设置有对应的开口,并在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用于对所述开口进行遮盖。
[0014]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所述浸油桶内设置有高液位浮球开关和低液位浮球开关,所述高液位浮球开关和低液位浮球开关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通过浸油桶上设置有的脱油组件与旋转电机传动连接,通过旋转电机带动脱油组件进行脱油,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
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机箱内部的结构图;
[0019]图3是图2的俯视图;
[0020]图4是图1的截面图;
[0021]图5是图4中浸油桶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机箱1,箱门11,放置槽12,开口13,第二盖板14,浸油桶2,支撑架21,旋转电机22,主动轮221,脱油组件23,第一轴承座231,第二轴承座232,旋转轴233,从动轮2331,托举件234,底盘2341,连接柱2342,产品承载箱235,连接套2351,进出油口24,第二管道25,支管251,第二电磁阀2511,第一电磁阀252,桶盖开合组件26,翻转电机261,减速机262,翻转轴263,固定座264,延伸板2641,第三轴承座26411,高液位浮球开关27,低液位浮球开关28,供油箱3,出液口31,进液口32,排油管33,注油口34,第一盖板35,真空泵4,第一管道41,过滤器5,增压泵6,控制箱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浸油桶、供油箱、真空泵、过滤器以及增压泵;所述浸油桶、供油箱、过滤器、真空泵以及增压泵分别设置在所述机箱内,并且所述浸油桶顶部的桶口由所述机箱的顶部穿出连接有桶盖,所述桶盖用于对所述桶口进行密封盖合;所述桶盖上设置有抽真空口,所述抽真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真空泵连通;所述浸油桶内可旋转的设置有脱油组件,并且所述脱油组件的底部由所述浸油桶的底部穿出传动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用于带动所述脱油组件旋转进行产品脱油;所述浸油桶的底部设置有进出油口,所述进出油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供油箱上设置有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的支管,所述进出油口通过所述支管与所述增压泵连通,所述增压泵通过所述过滤器与所述供油箱上设置有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支管之间的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支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启闭所述出液口,所述第二电磁阀用于启闭所述支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油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旋转轴、托举件以及产品承载箱,所述浸油桶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浸油桶底部的顶面上,所述第二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浸油桶底部的底面上,所述第一轴承座上的轴孔、通孔以及第二轴承座上的轴孔相互对齐;所述旋转轴的顶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座、通孔与第一轴承座,并位于所述浸油桶内;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座外的底部连接有从动轮,并通过所述从动轮与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的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托举件固定在所述旋转轴的顶部,所述产品承载箱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托举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真空油浸脱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件与产品承载箱之间通过设置有的卡接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托举件上的卡台以及设置在所述产品承载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南
申请(专利权)人:安锋自动化设备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