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910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框架,在具有由大约矩形的顶框及底框和立设在双方间的4个角上的4根纵向支架组成的框架,在该框架内部的左右位置上,配置用于在从上到下安装设备的安装角铁和安装杆形成的框架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装角铁和安装杆,配置成在与上述顶框上垂下形成的上部联结板和在上述底框上立起形成的下部联结板联结的同时,设有延伸形成安装角铁和安装杆中的至少一方的下端与底框底板接合的接合部,使上述至少一方立设在底框底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收纳通讯设备的柜体和箱体等的框架,更详细地涉及改良对于振动的强度的框架。侧杆35被平行配置在框架开口部的上下2个位置上,安装角铁36和安装杆37双方用螺钉固定安装。如上所述因为安装设备的安装角铁36和安装杆37,借助侧杆35安装在框架上,所以在由于地震等外力施加振动时,由于该振动,被收纳的设备容易摇晃,该摇晃经侧杆35被放大,有框架出现大幅度振动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振动的大小有可能发生框架变形,也有可能发生框架倾倒或者收纳设备破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在具有由大致矩形的顶框及底框和矗立在双方间4角上的4根纵向支架组成的框架,在该框架内的左右配置用于在上下间安装设备的安装角铁和安装杆构成的框架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角铁和安装杆,在与从上述顶框垂下形成的上部联结板和由上述底框直立形成的下部联结板联结的同时,设置延伸形成安装角铁和安装杆中至少一方的下端与底框底板接合的接合端部,配置成将上述至少一方矗立在地框底板上。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中,上部联结板,被连续形成在前后配置的纵向支架之间,并且前后端部是自由端。另外,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的专利技术中,在接合端部具有系止突出的同时,具有在底框底板上插入系止上述系止突起的系止孔。图2是从下方观察附图说明图1的A部的放大斜视图。图3是图1的B部的放大图。图4是图1的C部的放大图。图5是从图1的D部的框架内部看的放大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例子,是表示安装角铁的下部的变形例子的框架局部放大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例子的框架斜视图。图8是图6的D部放大图。图9是表示以往框架的框架斜视图。符号说明1框架,2顶框,3底框,4a-4d纵向支架,5安装角铁,6安装杆,8上部联结板,8b端部,9底框底板,10下部联结板,10b端部,12、13夹持沟槽,15接合端部,17、18夹持沟槽,20接合端部,22插入突起,23系止孔,24隔板另外,在作为框架侧面的框架1左侧的2根纵向支架4a、4b之间的内侧、及右侧的2根纵向支架4c、4d之间内侧,直立配置安装设备等的安装角铁5和安装杆6,安装角铁5配置在前方,安装杆6配置在后方。图2是从框架前面开口部分1a方向观察图1的A部的斜视图,在顶框2上如图2所示,在侧部内侧穿通设置有大约E字状的联结孔8a的带状的上部联结板8,在前后纵向支架4a、4b之间下垂形成,只有上端固定在顶框2上,并且前后端部8b不与纵向支架等联结,而为自由端。另外图3表示图1的B部放大图,底框3上,侧部上端处立起配置的下部联结板10,在前后的纵向支架4a、4b之间以带状直立形成。该下部联结板10,具有穿通设置成大致E字状的联结孔10a,只有下端固定在底框3上,并且前后端部10b不与纵向支架等联结,而为自由端。而且,安装角铁5,是将金属板弯曲成角框状形成管状,安装设备等的安装孔11a沿着安装角铁的轴在前面穿通设置多个,在侧面穿通设置安装附件等的安装孔11b。另外,上端在纵向上形成条形的夹持沟槽12,在夹持上部联结扳8联结的同时,在下端也在纵向上形成条状的夹持沟槽13,夹持下部联结板10联结。而后,双方的联结部分,经过联结孔8a、10a用螺钉固定。另外,安装角铁5的下端,用成为下部联结板10的内侧的夹持沟槽13分割的一方,一直延伸到与底框3的底板9接触到的位置上,成为前端与底板9接触的接合端部15。图4是图1的C部放大图,安装杆6如图4所示,与安装角铁5同样是将金属板弯曲成角框状形成管状,安装附件等的安装孔16沿着安装杆6的轴在侧面穿通设置多个。另外,上端在纵方向上形成条形的夹持沟槽17,在夹持上部联结板8联结的同时,下端也可以如从框架内部观察图1的D部的5所示,在纵方向上形成条形的夹持沟槽18,夹持下部联结板10联结。而且,双方的联结部,借助联结孔8a、10a用螺钉固定。另外,安装杆6的下端,用成为下部联结部的框架内侧的夹持沟槽18分割的一方,一直延伸到与底框3的底板9相接触的位置上,前端成为与底板9相连接的接合部20。这样,在将安装角铁5及安装杆6直接安装在框架1上的同时,使双方的下部从联结部进一步延伸,因为设置与在底框底扳9接触的接合端部15、20,所以,用在底框底板9上连接的点(P点)、与下部联结板10的联结部(Q点)、与上部联结板8的联结部(C点)这3点支持或者固定在框架1上。其结果,它们起到了恰如以P点为支点,以Q点支撑,以R点吸收振动的作用,对来自外部的振动产生减衰作用,对于由于外力产生的振动,也不会产生大的振动,框架难以发生变形并且可以提高耐振性。然后,通过以上部联结板的前后端部作为自由端,R点的振动吸收效果提高,可以有效地吸收由于外力引起的振动。进而,在此实施方案中,在安装角铁和安装杆的双方上设置接合端部,使之与底框底板接触,但即使至少在一方设置接合端部,也可以发挥振动吸收效果。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例子,表示安装角铁的下部联结部,与上述实施方案的同一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如果说明与上述实施方案的不同点,则在安装角铁5延伸形成的接合端部15上形成突起22的同时,在底框底板9上设置插入系止该插入突起22的系止孔23,在安装角铁5安装时,系止固定下端部。另外,安装杆6也同样在延伸的下端接合端部上设置同样的插入突起(未图示),在安装时系止固定下端。这样,通过固定安装角铁和安装杆的下端,可以更有效的吸收振动。另外,通过设置成插入系止下端的结构,安装角铁和安装杆的定位变得容易。进而,系止在底框底板9上的装置,即使只有安装角铁5或安装杆6的至少一方,也可以发挥振动防止效果。图7、图8表示图6所示构成的框架的变形例子。图7表示在框架、安装角铁以及安装杆的各联结部上借助隔板,在框架侧面、安装角铁或安装杆之间设置配线空间这一构成的框架的斜视图,图8是表示图7的E部放大图。在图中,24是隔板,在与上述实施方案相同的构成要素上标注同一符号。隔板24,在一端形成联结板夹持沟槽24a,在另一端形成联结安装角铁5或安装杆6的联结部24b,在两者之间设置着大约呈コ字状的分隔壁24c。而且,安装角铁5、安装杆6双方,如图6所示,在下部端部设置插入突起的同时,在底框底扳9上设置系止孔2 3插入系止。这样,在安装角铁和安装杆的双方即使隔着隔板设置配线空间,也和图6的构成同样,可以有效地吸收振动,使框架自身难以变形。进而,虽然表示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安装角铁或安装杆和框架的联结结构都是在夹持沟槽上夹持联结板联结的构成,但是,即使是单独在联结板上使安装角铁或安装杆接触使用螺钉固定的方式,在上述3点上支持或者连接的构成也可以适用。如以上详述,如果使用技术方案1、2的专利技术,因为,安装角铁、安装杆双方用3点支撑或者固定在框架上,所以,可以有效地衰减由外力产生的振动,框架难以由于振动而变形,并且耐震特性也提高。如果使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2的效果之上,振动吸收效果进一步提高,通过插入系止下端,安装角铁或安装杆的位置确定变得很容易。权利要求1.一种框架,在具有由大约矩形的顶框及底框和立设在双方间的4个角上的4根纵向支架组成的框架,在该框架内部的左右位置上,配置用于在从上到下安装设备的安装角铁和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瀬晴彦
申请(专利权)人:河村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