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型双侧重卡换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45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型双侧重卡换电站,包括换电仓体、充电仓体、站控系统,换电仓体设置在充电仓体的上部,站控系统设置在换电仓体上,换电仓体的顶部固定有吊装导轨;所述吊装导轨上可活动的设置有换电机器人;所述换电机器人包括沿吊装导轨移动的X轴行走机构、Y轴伸缩机构、吊装机构;X轴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支架、驱动轮、从动轮;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换电站采用模块式组装方式,运输、安装、移动方便,可根据使用需求组装成单车道换电站或双车道换电站,使用更灵活;通过换电仓体内置的换电机器人对电池包进行吊装,使换电站占地面积减小,缩短了电池的行程,使换电速度更快,提高了换电效率。换电效率。换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型双侧重卡换电站


[0001]本技术涉及换电站
,具体为一种模块型双侧重卡换电站。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纯电动重卡越来越多,而电池的续航能力仍未得到明显的提升,利用专门的电池更换设备,实现自动换电,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技术发展方向。现有的电动重卡的换电站多为固定式建筑,建设周期长,无法随车辆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度。
[0003]公开号为CN21663620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通道高速重卡换电站,包括换电站主仓体、架设于换电站主仓体内侧的悬臂支撑机构以及设置于换电站主仓体内部的缓存电池仓,缓存电池仓中并列设置有若干重卡换电电池包,且在换电站主仓体上开设有用于移入移出重卡换电电池包的换电仓门;悬臂支撑机构横跨设置于换电仓门部位,还包括设置于换电站主仓体内部、用于移转重卡换电电池包的换电机器人机构,换电机器人机构包括安设于换电站主仓体内的双排天轨以及第一水平活动臂和第二水平活动臂。该换电站的悬臂支撑机构固定设置在换电站主仓体的外部,使换电站的占地面积增大,对于换电站设置地点的空间大小要求相对较高;悬臂支撑机构外置设置导致换电机器人的行走路径固定不变,需要重卡司机停车时将重卡的电池停在悬臂支撑机构的正下方,否则将会导致换电机器人吊起、放下重卡上的电池时无法精确对准电池,给更换电池造成阻碍,影响电池更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型双侧重卡换电站,实现换电站的模块式组装,减小换电站的占地面积,提高换电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模块型双侧重卡换电站,包括换电仓体、充电仓体、站控系统,换电仓体设置在充电仓体的上部,站控系统设置在换电仓体上,换电仓体的顶部固定有吊装导轨;所述吊装导轨上可活动的设置有换电机器人;
[0007]所述换电机器人包括沿吊装导轨移动的X轴行走机构、Y轴伸缩机构、吊装机构;X轴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支架、驱动轮、从动轮;驱动轮、从动轮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行走支架的两个端部;驱动轮、从动轮分别与吊装导轨滚动配合;所述Y轴伸缩机构包括支撑架、电机、齿轮、主伸缩机构、次伸缩机构、三级伸缩机构;支撑架的端部与行走支架垂直固定连接;
[0008]主伸缩机构包括主支架、齿条和主传动单元;主支架可滑动的设置在支撑架上;主支架在支撑架上的滑动方向垂直于X轴行走机构在吊装导轨上的滑动方向;电机固定在支撑架上;齿轮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齿条固定在主支架上,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主传动单元包括主传动链条及两个主滚轮;两个主滚轮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主支架的前、后端相对应位置;主传动链条套接在两个主滚轮上并由两个主滚轮张紧;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主
固定块Ⅰ;主固定块Ⅰ设置在两个主滚轮之间区域,且主固定块Ⅰ与主传动链条的上半段固定连接;主支架上固定设置有次固定块Ⅰ;
[0009]次伸缩机构包括次支架、次传动单元;次支架可滑动的设置在主支架上;次支架的滑动方向与主支架的滑动方向相同;次支架上固定设置有主固定块Ⅱ,主固定块Ⅱ设置在两个主滚轮之间区域,且主固定块Ⅱ与主传动链条的下半段固定连接;次传动单元包括次传动链条及两个次滚轮;两个次滚轮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次支架的前、后端相对应位置;次传动链条套接在两个次滚轮上并由两个次滚轮张紧;有次固定块Ⅰ设置在两个次滚轮之间区域,且有次固定块Ⅰ与次传动链条的上半段固定连接;
[0010]三级伸缩机构包括三级支架、Z轴升降机构;三级支架可滑动的设置在次支架上;三级支架的滑动方向与次支架的滑动方向相同;三级支架上固定设置有次固定块Ⅱ,次固定块Ⅱ设置在两个次滚轮之间区域,且次固定块Ⅱ与次传动链条的下半段固定连接;Z轴升降机构固定在三级支架上;吊装机构与Z轴升降机构活动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Z轴升降机构包括四组独立拉伸机构;所述独立拉伸机构包括导向轮、连接件、拉力传感器、控制器、拉伸驱动器;拉力传感器、控制器、拉伸驱动器固定在所述三级支架上;导向轮可转动的设置在三级支架上;连接件的一端通过导向轮与所述吊装机构连接,另一端通过拉力传感器与拉伸驱动器连接;拉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钢丝绳或链条。
[0013]优选地,所述充电仓体上设置有中转电池位、待充电池位、充满电池位;充电仓体的两侧设置有飞翼门,两端设置有维修门。
[0014]优选地,所述待充电池位设置有电池充电座;所述电池充电座上设有多组初步定位导向机构、精确定位导向机构和充电接口;所述初步定位导向机构上设置有电池固定机构;所述电池固定机构包括电缸Ⅰ和插销;电缸Ⅰ固定在初步定位导向机构的内侧面上;所述插销可活动的设置在初步定位导向机构上;插销的一端与电缸Ⅰ的活塞杆传动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吊装机构包括底座、电池定位机构、锁紧单元;电池定位机构配置有多个,固定在底座的下端面上;锁紧单元配置有两个,对称设置在底座的上端面上;所述锁紧单元包括电缸Ⅱ、滑座、滑块、传动板、传动杆、套环、支撑杆和锁舌;所述电缸Ⅱ、滑座、固定在底座上;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滑座上;电缸Ⅱ的活塞杆与滑块传动连接;支撑杆的中部可转动的设置在底座上;锁舌固定于支撑杆的底端;套环与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传动板的一端与滑块铰接连接;传动杆的一端与套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传动板铰接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在本技术中,换电站采用模块式组装方式,运输、安装、移动方便,可根据使用需求组装成单车道换电站或双车道换电站,使用更灵活;通过换电仓体内置的换电机器人快速且精准的对电池包进行吊装,减小了换电站占地面积,减少了电池的行程,使换电速度更快,提高了换电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的换电仓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的充电仓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的换电机器人与吊装导轨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的换电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中的电池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中的换电站的单车道双模块串联组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中的换电站的双车道双模块并列组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中的支撑架、主支架、次支架及三级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技术中的吊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
[0029]序号名称:
[0030]1、换电仓体;1.1、飞翼门;1.2、检修门;1.3、待充电池位;1.4、中转电池位;1.5、充满电电池位;1.6、电池包;2、充电仓体;2.1、充电机;2.2、电缆;3、换电机器人;3.1、X轴行走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型双侧重卡换电站,包括换电仓体(1)、充电仓体(2)、站控系统(5),换电仓体(1)设置在充电仓体(2)的上部,站控系统(5)设置在换电仓体(1)上,其特征在于,换电仓体(1)的顶部固定有吊装导轨;所述吊装导轨上可活动的设置有换电机器人(3);所述换电机器人(3)包括沿吊装导轨移动的X轴行走机构(3.1)、Y轴伸缩机构(3.2)、吊装机构(3.4);X轴行走机构(3.1)包括行走支架(3.1.3)、驱动轮(3.1.1)、从动轮(3.1.2);驱动轮(3.1.1)、从动轮(3.1.2)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行走支架(3.1.3)的两个端部;驱动轮(3.1.1)、从动轮(3.1.2)分别与吊装导轨滚动配合;所述Y轴伸缩机构(3.2)包括支撑架(3.2.1)、电机(3.2.2)、齿轮(3.2.7)、主伸缩机构(3.2.3)、次伸缩机构(3.2.4)、三级伸缩机构(3.2.5);支撑架(3.2.1)的端部与行走支架(3.1.3)垂直固定连接;主伸缩机构(3.2.3)包括主支架(3.2.6)、齿条(3.2.8)和主传动单元;主支架(3.2.6)可滑动的设置在支撑架(3.2.1)上;主支架(3.2.6)在支撑架(3.2.1)上的滑动方向垂直于X轴行走机构(3.1)在吊装导轨上的滑动方向;电机(3.2.2)固定在支撑架(3.2.1)上;齿轮(3.2.7)设置在电机(3.2.2)的输出轴上;齿条(3.2.8)固定在主支架(3.2.6)上,齿轮(3.2.7)与齿条(3.2.8)啮合传动;主传动单元包括主传动链条(3.2.9)及两个主滚轮(3.2.10);两个主滚轮(3.2.10)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主支架(3.2.6)的前、后端相对应位置;主传动链条(3.2.9)套接在两个主滚轮(3.2.10)上并由两个主滚轮(3.2.10)张紧;支撑架(3.2.1)上固定设置有主固定块Ⅰ(3.2.11);主固定块Ⅰ(3.2.11)设置在两个主滚轮(3.2.10)之间区域,且主固定块Ⅰ(3.2.11)与主传动链条(3.2.9)的上半段固定连接;主支架(3.2.6)上固定设置有次固定块Ⅰ(3.2.18);次伸缩机构(3.2.4)包括次支架(3.2.15)、次传动单元;次支架(3.2.15)可滑动的设置在主支架(3.2.6)上;次支架(3.2.15)的滑动方向与主支架(3.2.6)的滑动方向相同;次支架(3.2.15)上固定设置有主固定块Ⅱ(3.2.17),主固定块Ⅱ(3.2.17)设置在两个主滚轮(3.2.10)之间区域,且主固定块Ⅱ(3.2.17)与主传动链条(3.2.9)的下半段固定连接;次传动单元包括次传动链条(3.2.12)及两个次滚轮(3.2.13);两个次滚轮(3.2.13)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次支架(3.2.15)的前、后端相对应位置;次传动链条(3.2.12)套接在两个次滚轮(3.2.13)上并由两个次滚轮(3.2.13)张紧;有次固定块Ⅰ(3.2.18)设置在两个次滚轮(3.2.13)之间区域,且有次固定块Ⅰ(3.2.18)与次传动链条(3.2.12)的上半段固定连接;三级伸缩机构(3.2.5)包括三级支架(3.2.14)、Z轴升降机构(3.3);三级支架(3.2.14)可滑动的设置在次支架(3.2.15)上;三级支架(3.2.14)的滑动方向与次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达张开生任孝东李四清李严吴江李成楼佟鑫付业林
申请(专利权)人:赛摩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