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816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电站,包括:换电站主体、换电设备、车辆换电平台和电池换电平台;换电站主体为设有内腔的矩形箱体结构,且放置于地面上;车辆换电平台和电池换电平台分别通过螺栓安装于换电站主体两侧;换电设备安装于换电站主体内部;当进行电池更换时,代换电池车辆停靠在车辆换电平台,电池转运车停靠在电池换电平台,换电设备搬运电池转运车上的满电电池至代换电池车辆上进行电池更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电站,通过车辆换电平台、电池换电平台和换电站主体的连接,承载面积大,不需要额外的基础建设,同时在迁移时,通过拆卸螺栓,实现车辆换电平台、电池换电平台和换电站主体的分离运输,到新安装地点后迅速组装,实现快速迁移和建设。和建设。和建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电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电设备的
,具体涉及一种换电站。

技术介绍

[0002]换电站是主要的电池箱充电和换电场所,目前的换电站设置有若干电池箱、充电仓以及换电动机器人,换电动机器将车上的亏电电池箱搬运至空仓内,同时将仓内的满电电池搬运至车上,完成换电动作。但目前的换电站基建涵盖了充电、配电和站体等设备,基建面积大耗时长,成本高。当换电站需要迁移时,由于基建不可迁移,则将完全报废,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基建不可迁移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电站,包括:换电站主体、换电设备、车辆换电平台和电池换电平台;
[0004]所述换电站主体为设有内腔的矩形箱体结构,且放置于地面上;
[0005]所述车辆换电平台和所述电池换电平台分别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换电站主体两侧;
[0006]所述换电设备安装于所述换电站主体内部;
[0007]当进行电池更换时,代换电池车辆停靠在所述车辆换电平台,电池转运车停靠在所述电池换电平台,所述换电设备搬运所述电池转运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电站主体(1)、换电设备(2)、车辆换电平台(3)和电池换电平台(4);所述换电站主体(1)为设有内腔的矩形箱体结构,且放置于地面上;所述车辆换电平台(3)和所述电池换电平台(4)分别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换电站主体(1)两侧;所述换电设备(2)安装于所述换电站主体(1)内部;当进行电池更换时,代换电池车辆停靠在所述车辆换电平台(3),电池转运车停靠在所述电池换电平台(4),所述换电设备(2)搬运所述电池转运车上的满电电池至所述代换电池车辆上进行电池更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主体(1)朝向所述车辆换电平台(3)的侧面开设有车辆端开口;所述换电站主体(1)朝向所述电池换电平台(4)的侧面开设有电池端开口;所述换电设备(2)通过所述车辆端开口和所述电池端开口更换所述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端开口处铰接有车辆端翻转门(7);所述电池端开口处铰接有电池端翻转门(8);所述换电站主体(1)、所述车辆端翻转门(7)和所述电池端翻转门(8)形成一个密封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主体(1)包括:均为箱式结构的第一框架主体(5)和第二框架主体(6);所述第一框架主体(5)和所述第二框架主体(6)通过螺栓从上至下安装;所述第一框架主体(5)的上侧设有开口;所述第二框架主体(6)的下侧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框架主体(5)的开口和所述第二框架主体(6)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换电设备(2)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主体(5)和所述第二框架主体(6)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设备(2)包括行走主体(9)、升降主体(10)、旋转主体(11)、机械臂主体(12)和吊具(13);所述行走主体(9)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框架主体(5)的底壁;所述旋转主体(11)为一个转动单元,且上端与所述升降主体(10)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安赵耀忠程金营海晓涛孙健张存曹曦张集张雷李月强王涛吴洪阳刘金强常宏虎蔡宝加胡鹏飞吴榕真孙茂森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商用电动汽车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