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20CrMnTi热轧状态硬度的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0448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20CrMnTi热轧状态硬度的轧制方法,该钢种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为:C:0.17~0.22%,Si:0.1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20CrMnTi热轧状态硬度的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轧钢
,涉及一种控制20CrMnTi热轧状态硬度的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轧20CrMnTi棒材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为冷剪下料或者拉拔。当钢材热轧硬度偏高时,剪切下料和拉拔都有一定困难,容易产生崩料开裂的缺陷,造成零件报废。通常在冷加工前需要采用退火或者高温回火以降低棒材的硬度,但是吨钢成本会增加。为降低生产成本,取消退火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途径。国家标准 GB/T 3077—2015《合金结构钢》要求退火或高温回火状态交货的20CrMnTi钢棒的硬度不大于217HBW。为了满足下游加工要求,钢厂在轧制20CrMnTi时需要采取措施控制热轧状态硬度,以保证热轧状态硬度达到或接近退火或高温回火状态的交货硬度。
[0003]马秋晨,赵宪明,侯泽然在2019年10月《材料科学与工艺》第27卷第5期发表的论文“冷却工艺对20CrMnTi组织转变和弯曲度的影响”中,通过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冷却工艺试验,研究了单道次变形后不同冷却速度和不同终冷温度对齿轮钢 20CrMnTi 组织转变与硬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快冷速( 10,50 ℃ /s) 条件下, 当终冷温度升高时,高温区铁素体相变时间增加,冷后组织中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大,硬度值降低。 在终冷温度 850 ℃时铁素体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 58% ,硬度值相应降低为 264HV(相当于252HBW)。 在慢冷速( 0.1 ℃ /s) 条件下,随着终冷温度降低,冷后组织中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大,硬度值降低。 在终冷温度 760 ℃ 时铁素体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 48% ,相应硬度降低为最小值 240HV(相当于228HBW)。 在1 ℃ /s 条件下,终冷温度对铁素体体积分数及硬度影响较小,铁素体体积分数和硬度分别在34%
ꢀ±ꢀ
4% 和( 282
ꢀ±ꢀ
5) HV 范围内波动。
[0004]通常钢棒硬度在160~230HBW时能够适应冷加工要求。按照本文,需要终冷温度控制到760 ℃左右,而且冷床必须采取措施保证冷却速度低至 0.1 ℃ /s,20CrMnTi热轧状态硬度最低也只能达到228HBW,与20CrMnTi退火或高温回火态硬度仍有一定差距。
[0005]常规小型轧线冷床没有加热和加速冷却条件,轧材上冷床后只能靠自然空冷,冷却速度通常在2~10℃/s。按照本文措施无法稳定实现20CrMnTi热轧状态硬度低于230HBW,对后续冷剪下料或者拉拔有不利影响。
[0006]柳洋波,佟倩,孙齐松,晁月林2016年9月在《钢铁》第51卷 第9期发表的论文“轧后穿水对20CrMnTiH组织和硬度影响的热模拟试验”通过热模拟实验在实验室得出“在轧后不穿水的情况下, 20CrMnTiH 轧材的硬度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冷速的升高而升高;在轧后穿水的情况下, 终轧温度对硬度的影响不大,冷速增大,硬度增加, 但增加幅度小于不穿水的情况。对于不穿水试样, 冷速为1 ℃/s时,将终轧温度控制到小于900 ℃,能使得轧材硬度小于217HBW(约为221HV);但当冷速为2 ℃/s时,即便将终轧温度降低至850 ℃,也不能使轧材硬度小于217HBW。对于穿水试样,冷速为1和2 ℃/s、终轧温度为850~1000 ℃时,轧材硬度均小于217HBW。轧后穿水能明显提高轧材的铁素体比例,降低贝氏体比例,从而大幅降低轧材的硬度。穿水轧材硬度小于217HBW,满足退火或高温回火材的硬度
要求。”该文结论是在实验室模拟终轧温度不高于1000℃、终轧穿水后温度低至800℃、轧后穿水冷却速度50℃/s、穿水后冷却速度1、2℃/s基础上可以控制20CrMnTi硬度小于217HBW。对于终轧温度超过1000℃,穿水线冷却速度高于50℃/s,穿水后冷却速度大于2℃/s是否仍能保证20CrMnTi硬度小于217HBW,该文没有提供数据支撑也未做说明。
[0007]何维在《柳钢科技》2014年第1期发表的论文“20CrMnTi圆钢热轧状态硬度性能的改进”主要针对Φ45mm~Φ80 mm 的 20CrMnTi 圆钢热轧状态硬度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主要是(1)20CrMnTi 圆钢主要淬透性元 素 C、Mn、Cr 的含量按下限进行控制;(2)适当提高 20CrMnTi 圆钢轧制温度, 开轧温度按上限控制,以提高堆冷温度。(3)提高冷床的保温性,冷床缓冷。
[0008]徐祥,陶涛,王庆龙,席波申报的CN113843285A“一种降低20CrMnTi热轧状态硬度和弯曲度的轧制方法”,主要是在预精轧机组与最终的KOCKS机组间采用水箱穿水,即通过精轧低温轧制,降低终轧温度的方式获得铁素体+珠光体组织,使20CrMnTi热轧状态硬度≤210HBW。这种方法精轧机组前需要有足够间距并安装水箱,KOCKS等精轧机组需要承受较大轧制负荷。对常规小型机组而言需要改造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20CrMnTi热轧状态硬度的轧制方法,适应小型连轧机组条件,不改造轧机,采用常规热轧工艺,控制轧后穿水冷却、上冷床温度和冷床冷却速度实现Φ16~Φ40mm20CrMnTi热轧状态硬度≤217HBW。
[0010]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20CrMnTi热轧状态硬度的轧制方法,轧制步骤如下:1)方坯加热:将符合GB/T3077

2015《合金结构钢》要求的方坯放入三段式步进式加热炉中加热,依次为预热段、加热段、均热段;其中预热段≤850℃,加热段温度为950~1200℃,均热段温度为1000~1200℃;2)方坯除磷:将加热后的方坯在第一道轧机前采用高压水、压力≥1Mpa,除磷去除表面氧化铁皮;3)连轧机组轧制:将除磷后的方坯进入小型连轧机组轧制,开轧温度1000~1150℃,终轧温度950~1060℃;4)轧后冷却:终轧后穿水,水压0.65~1.6MPa,轧材在通过18#轧机穿水线穿水,冷却水喷淋角度45
°
,穿水时间不超过4S,冷却速度≥100℃/S,回温速度≥55℃/S,回温最高温度850~940℃,控制上冷床温度820~900℃;5)冷床冷却:控制轧件在冷床上缓冷,冷却速度2~5℃/S,为保证冷却速度,设计对冷床四周加围挡和盖保温盖缓冷。
[0011]本专利技术一种控制20CrMnTi热轧状态硬度的轧制方法,该钢种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为:C:0.17~0.22%,Si:0.17

0.30%,Mn:0.8~1.0%,Ti:0.04~0.07%,Cr:1.0~1.2%,S:0.01~0.02%,P:≤0.02%,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小型连轧机组,无需开坯,不采用低温轧制,不在精轧机组前穿水,本专利技术在18#终轧机后穿水冷却,冷却水压力≥650pa,冷却水冷线距离轧机500cm,冷却速度≥100℃/S,回温速度≥55℃/S,上冷床温度820~900℃,冷床
冷却速度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20CrMnTi热轧状态硬度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轧制步骤如下:1)方坯加热:将符合GB/T3077

2015《合金结构钢》要求的方坯放入三段式步进式加热炉中加热,依次为预热段、加热段、均热段;其中预热段≤850℃,加热段温度为950~1200℃,均热段温度为1000~1200℃;2)方坯除磷:将加热后的方坯在第一道轧机前采用高压水、压力≥1Mpa,除磷去除表面氧化铁皮;3)连轧机组轧制:将除磷后的方坯进入小型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军郭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