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米双酶偶联物及在合成(S)
‑1‑
(3
‑
三氟甲基苯基)乙醇中的应用
(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性醇(S)
‑1‑
(3
‑
三氟甲基苯基)乙醇的制备,具体涉及一种纳米双酶偶联物及在制备手性醇(S)
‑1‑
(3
‑
三氟甲基苯基)乙醇中的应用。
(二)
技术介绍
[0002]手性醇是一类手性碳原子与活性羟基相连的化合物,是合成(S)
‑
度洛西汀、(R)
‑
氟西汀、(R)
‑
沙丁胺醇、阿托伐他汀等多种治疗神经系统、心血管疾病药物的重要手性中间体。手性醇(S)
‑1‑
(3
‑
三氟甲基苯基)乙醇(S
‑
TMPE)是一种关键手性药物中间体,可以作为关键手性中间体用于合成广谱杀菌剂MA
‑
20565,该杀菌剂最早由三菱化学集团发现,具有N
‑
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和取代的醛肟醚侧链作为新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纳米双酶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双酶偶联物以聚丙烯酸为载体,通过交联法固定偶联葡萄糖脱氢酶GDH和醇脱氢酶CpSADH获得的;所述醇脱氢酶CpSADH是将含源自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CCTCC NO:M 20221544的醇脱氢酶CpSADH编码基因的重组基因工程菌发酵培养获得的湿菌体超声破碎后提取的醇脱氢酶CpSADH纯酶;所述醇脱氢酶CpSADH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双酶偶联物,其特征在于,醇脱氢酶CpSADH与聚丙烯酸质量比为0.01
‑
1.0:1;葡萄糖脱氢酶GDH与聚丙烯酸质量比为0.01
‑
1.0: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双酶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醇脱氢酶CpSADH纯酶按如下方法制备:将含醇脱氢酶CpSADH编码基因的重组工程菌发酵培养获得的湿菌体以0.1M pH7.0磷酸盐缓冲液重悬,重悬液于冰上放置30min,后在超声功率150W、超声3s、间歇6s的条件下超声破碎20min,超声后的破碎液离心后弃去沉淀,所得上清即为粗酶液;将粗酶液与BeyoGold
TM
His
‑
tag耐还原螯合型填料按体积比8:1混匀,然后上样到BeyoGold
TM
His
‑
tag填料柱,利用重力过柱,先用非变性洗涤液洗柱5次去除杂蛋白,每次洗脱1
‑
2个柱体积;然后用非变性洗脱液洗脱8次,每次1
‑
2个柱体积,目标蛋白洗脱液置于10000MW超滤管中在4℃、3000g下离心30min后取截留液于
‑
53℃冻干48h,即得醇脱氢酶CpSADH纯酶;非变性洗涤液:300mM NaCl、2mM咪唑的50mM、pH8.0磷酸钠缓冲液;非变性洗脱液:300mM NaCl、50mM咪唑的50mM、pH8.0磷酸钠缓冲液。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纳米双酶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双酶偶联物采用平行法合成:
①
将聚丙烯酸水溶液与等体积的10mM、pH7.4磷酸盐缓冲液混合,加入1
‑
(3
‑
二甲基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混匀后于25
‑
35℃、150
‑
200rpm交联20
‑
50min,获得聚丙烯酸混合溶液;聚丙烯酸水溶液中聚丙烯酸与1
‑
(3
‑
二甲基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投料质量比为1:1
‑
5;
②
向一半步骤
①
所得混合溶液中加入醇脱氢酶CpSADH和10mM、pH7.4磷酸盐缓冲液,25
‑
35℃、150
‑
200rpm交联1
‑
5h,采用14kDa透析袋于4℃下进行透析,透析4次,每次4h,截留液即为PAA
‑
CpSADH酶液;
③
向另一半步骤
①
所得混合溶液中加入葡萄糖脱氢酶GDH和10mM、pH7.4磷酸盐缓冲液,25
‑
35℃、150
‑
200rpm交联1
‑
5h,采用14kDa透析袋于4℃下进行透析,透析4次,每次4h,截留液即为PAA
‑
GDH酶液;
④
步骤
②
所得PAA
‑
CpSADH酶液、步骤
③
技术研发人员:欧志敏,程朋朋,张楚玥,王金美,卢媛,刘美,邓立霞,王娜娜,王延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