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春福专利>正文

散热器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0234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器,包含多数鳍片单元,各鳍片单元具有一散热部及一厚度较散热部厚的接合部,使鳍片单元的接合部与相邻鳍片单元的接合部对合接触并粘结固定,其制作方法是先制备一可成形鳍片单元的模具,以施加压力加工方式利用模具连续地在一金属料带上制出多数彼此相连接的鳍片单元,再将金属料带上相互连接的鳍片单元加以切割分离,并使用一电流焊接设备重复地逐一将鳍片单元粘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高散热鳍片的散热面积及整体散热鳍片密度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散热效能较佳且生产更为快速的散热器以及制作该散热器的方法。
技术介绍
图1及图2分别说明传统一种利用铝挤型的方式所生产的散热器3、以及一种利用刨床式制法所生产的散热器5。散热器3包含有一底座31,底座31表面一体连接有多数平行并列的散热鳍片32,借由底座31的底面接触一如中央处理器芯片等的发热组件4后,可将发热组件4的热量传递至各鳍片31后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而降低发热组件4的温度。而由于中央处理器芯片的运作时脉有愈来愈高的趋势,其伴随产生的热量更是相当可观,为了保持此等发热组件4正常的运作温度,散热器3的散热效能势必要加以提升,而最直接的方式即是增加单一鳍片32的面积以及在相同的底座31尺寸下使整体鳍片32的密度增加,以期能借此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散热器3的散热效率得以提高。而以散热器3的构造来说,欲增加单一鳍片32的面积则必须使各鳍片32向上延伸的长度增加,又,欲在相同尺寸的底座31上增加整体鳍片32的密度则必须使各鳍片32的横向的厚度减少且相邻鳍片32间的间距缩小,以容纳更多数目的鳍片32,然而,以铝挤型的制法而言,受到挤型模具的模穴限制,鳍片32的长度与厚度的比例(或称的为「细长比」)具有一定的限制,通常必须小于15,如此在铝材料挤出时才能顺利形成鳍片32的形状,而不会有材料流动性不足形成空洞的现象产生,又,也为了使挤型模具内的模穴具有一定的强度,相邻鳍片32间的间距也不能过于接近,以避免挤型模具内用以产生鳍片的对应模穴与模穴的间的肉厚过薄而无法抵抗材料流动时的高压致使模穴变形。基于上述,因铝挤型制法上诸多的限制条件,在底座31尺寸不变的状况下,其散热效能有其极限存在,如此一来,欲得到更佳的散热效能只有使用尺寸更大的散热器3,但是在产品朝向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下造成安装空间有限、以及各项材料成本的考量下,此一加大尺寸的做法实非理想的做法。再就以刨床式制法所生产的散热器5而言,其做法主要先以挤型的方式产生出表面具有多数条平行凹槽(图未示)的初胚51,再利用一特殊的刀具6在凹槽处以斜向方式刨削出一层一层稍具有弯曲状的鳍片52。此种制法所生产的散热器5的优点在于没有前述铝挤型模具的限制,其鳍片52厚度可达到相当薄的程度,而鳍片52与鳍片52间的间距也可大幅缩小,使得整体鳍片52的密度可得到提升。但是以现阶段刨床式加工的技术来说,其加工难度远高于铝挤型的制法,而机具精密度的要求也较高,使得一般在量产性与良品率上尚有待提升,此外,由于是采用斜向方式刨削出鳍片52,因此在刨削出位在最边缘的鳍片52后,尚位在鳍片52外的初胚51材料必须进一步加工切除,所以每一散热器5的制作均有一定的废料产生,在成本上也不得不加以考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具有提高散热鳍片的散热面积及整体散热鳍片密度的特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包含有多数鳍片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鳍片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一薄片状的散热部及一厚度较该散热部为厚的接合部,该接合部形成有相反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鳍片单元的接合部的第一面与该相邻鳍片单元的接合部的第二面对合接触并粘结固定,使该鳍片单元的散热部彼此具有间隔距离地排列。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鳍片的散热部可呈波浪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作上述的散热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1)制备一可成型该鳍片单元的模具,以施加压力加工方式利用该模具连续地在一金属料带上制出多数个彼此相连接的鳍片单元,该鳍片单元并形成较薄的该散热部及较厚的该接合部;(2)将该金属料带上相互连接的鳍片单元加以切割分离而得到单独的该鳍片单元;(3)使用一电流焊接设备,该电流焊接设备具有相反极性的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先取其中的一该鳍片单元与该第一电极电性导通而成为一带第一极性的鳍片单元;(4)取另一该鳍片单元与该第二电极电性导通而成为一带第二极性的鳍片单元;(5)使该带第一极性的鳍片单元的接合部与该带第二极性的鳍片单元的接合部相互对合接触,造成该带第一极性的鳍片单元的接合部与该带第二极性的鳍片单元的接合部两交接面之间、因大电流通过产生局部高热而使材料熔合粘结;(6)使该带第二极性的鳍片单元与该第二电极脱离,而该等相互粘结完成的鳍片单元则保持与该第一电极导通;(7)重复步骤(4)至步骤(6)直到该散热器具有所需该鳍片单元的数目后,使该散热器脱离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而完成。所述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1)成型该鳍片时,可借由该模具对应的模穴形状使该鳍片的散热部呈波浪状。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种传统以铝挤型方式生产的散热器侧面外观示意图;图2是另一种传统以刨床式加工方式所生产的散热器侧面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立体外观图;及图4是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图,示意地说明多数鳍片以电流焊接而相互粘结的制作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3,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器1的一较佳实施例是包含有多数鳍片单元11。各鳍片单元11均具有一厚度较薄且具有一定面积薄片状的散热部111及一厚度较散热部111为厚的接合部112,而接合部112并形成有相反的一第一面1121及一第二面1122。本例中,散热部111并进一步形成波浪状,可提高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约40%,以期增进散热的效率。当然,散热部111的形状并非以波浪状为限,熟习此项技术者当可轻易产生不同的形状而达到同样增加其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效果,在此即不一一举例。组合时,其中的一鳍片单元11的接合部112的第一面1121是与相邻另一鳍片单元11的接合部112的第二面1122对合接触,使得多数鳍片单元11的接合部112对应接合部112、散热部111对应散热部111而呈并列状态,再使相邻的鳍片单元11的接合部112相互熔合而粘结固定,因每一鳍片单元11的接合部112均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相邻的鳍片单元11的散热部111中间形成固定的间隔距离。而实际应用时,各鳍片单元11的接合部112可共同形成如传统散热器的底座的部份以接触发热组件,再借由接合部112将发热组件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部111而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依据上述散热器1的构造,其制作方法是先制备一可成形鳍片单元11的模具,该模具视应用在滚压机或冲压机的场合而配合设计,借滚压机或冲压机以施加压力加工的方式利用该模具连续地在一金属料带上压制出多数彼此相连接的鳍片单元11,在滚压或冲压的过程中,鳍片单元11即同时形成散热部111及接合部112的构造。其中,以上述波浪状的散热部111的外观来说,只需在模具制作时产生对应波浪状散热部111的模穴即可,同理,其它形状的散热部111只须使用不同型态模穴的模具便可达成。接着,将金属料带上已经成形但是尚保持相连接的鳍片单元11以任何一种具有切割分离功能的加工机具加以切割分离而呈单一鳍片单元11。如图4,再使用一电流焊接设备2,电流焊接设备2具有相反极性的一第一电极21及一第二电极22,若第一电极21设定为正极,则第二电极22将为负极。组装时先取其中的一鳍片单元11与第一电极21电性导通而成为一带正极的鳍片单元11,另取另一鳍片单元11与第二电极22电性导通而成为一带负极的鳍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包含有多数鳍片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鳍片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一薄片状的散热部及一厚度较该散热部为厚的接合部,该接合部形成有相反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鳍片单元的接合部的第一面与该相邻鳍片单元的接合部的第二面对合接触并粘结固定 ,使该鳍片单元的散热部彼此具有间隔距离地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福
申请(专利权)人:吴春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