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背门加强件、后背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11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后背门加强件、后背门及车辆,所述加强件用于固定在后背门的内板上,位于内板的窗口的一侧,并能包围所述窗口的对应端;所述加强件的横截面中部相对于其横截面的边缘凸出并形成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满足后背门轻量化性能的同时大幅度提升后背门的强度。强度。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背门加强件、后背门及车辆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后背门加强件、后背门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后背门上一般经由塑料内板和塑料外板组合得到,且内板和外板上均设有长方形的用于安装挡风玻璃的窗口;这种全塑料设计导致后背门(尤其是其窗口区域)存在刚度或强度不足或脆性大、易在磕碰中断裂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背门加强件、后背门及车辆,将该加强件设置在后背门内部,可以增加后背门的整体强度。
[0004]所述加强件用于固定在后背门的内板上,位于所述内板上开设的窗口的一侧,并能包围所述窗口的对应端;所述加强件的横截面中部相对于其横截面的边缘凸出并形成加强筋。
[0005]可选地,所述加强件的下部设有仿形孔,所述仿形孔与所述内板上开设的减重孔的形状相同。
[0006]可选地,所述加强件的上部设有用于安装加强支架的通孔。
[000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后背门,包括内板、外板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加强件,所述内板上设有贯穿其的窗口,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之间,且位于所述窗口的两个相对侧,将所述窗口的端部包围。
[0008]可选地,所述内板对应所述加强件的位置具有U型的横截面,用于形成容纳所述加强件的容置空间。
[0009]可选地,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自所述容置空间底部向外延伸形成,其远离所述内板的一端与所述加强件相抵。
[0010]可选地,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为塑料件,所述加强件为金属件。
[0011]可选地,所述窗口下方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内板的减重孔,所述加强件的下部覆盖多个所述减重孔的至少其中之一。
[0012]可选地,所述加强件的下部设有对应所述减重孔的仿形孔,所述仿形孔的周侧设有安装孔,用于将所述加强件的下部固定在所述减重孔的周侧。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背门加强件。
[0014]综上所述,通过设置一用于加强内板强度的加强件,本技术能够在满足后背门轻量化要求的同时大幅度提升后背门的强度。
[0015]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后背门的爆炸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加强件沿A

A线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板的局部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板沿B

B线的剖视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板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板与加强件装配后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加强件和加强支架安装在内板上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加强件与加强支架连接形成框架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板朝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板下部和牌照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加强件、加强支架、补强筋、门锁配合区域与锁加强板在内板上连接形成框架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I

第一开口,II

第二开口,III

区域,IV

门锁配合区域,
[0030]10

内板,101

窗口,102

第一加强筋,103

减重孔,1031

第一减重孔,1032

第二减重孔,1033

第三减重孔,1034

第四减重孔,1035

第五减重孔,1036

第六减重孔,104

第二加强筋,2

外板,3

加强件,31

安装孔,32

仿形孔,4

加强支架,5

撑杆加强板,6

锁加强板,7

补强筋,71

第一筋体,72

第二筋体,8

第一配合台,9

第二配合台,11

第三配合台,12

第四配合台,13

第五配合台,14

第一结构胶,15

第二结构胶,16

第三结构胶,17

第四结构胶,18

第五结构胶,19

牌照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2]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33]实施例一
[0034]如图1到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的后背门包括内板10、外板2和位于内板10与外板2之间的一对加强件3;其中,内板10和外板2由塑料制成,加强件3由金属制成;内板10上设有用于安装后挡风玻璃(图未示)的长方形窗口101;加强件3整体呈U型,具有朝向窗口101的第一开口I;在内板10的外侧,两个加强件3分别设置在窗口101的左右两侧,并在窗口101左右两侧的外围包围窗口101的对应端。如图3所示,该加强件3的横截面中部相对于其横截面的边缘凸出并形成加强筋,以形成能增加自身惯性矩的U型横截面,该U型横截面具有朝向外侧的第二开口II。基于此,窗口101附近(尤其是窗口101的左右两端附近)的强度将因加强件3的包围而得到提升,当内板10与外板2组装得到后背门后,在后背门重量变化不大的前提下,该后背门的强度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0035]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窗口101的各边缘相对于其附近的内板10向外凸伸;
在内板10对应加强件3的位置具有呈U型且开口朝外的横截面,此结构能够在内板10上形成容纳加强件3的容置空间,并与同样具有U型横截面的加强件3协同增加内板10的惯性矩,增强内板10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和侧向刚度,进而提升后背门的弯曲刚度、扭转性能和抗蠕变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背门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用于固定在后背门的内板(10)上,位于所述内板(10)上开设的窗口(101)的一侧,并能包围所述窗口(101)的对应端;所述加强件(3)的横截面中部相对于其横截面的边缘凸出并形成加强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背门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的下部设有仿形孔(32),所述仿形孔(32)与所述内板(10)上开设的减重孔(103)的形状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背门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的上部设有用于安装加强支架(4)的通孔。4.一种后背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10)、外板(2)以及如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加强件(3),所述内板(10)上设有贯穿其的窗口(101),所述加强件(3)位于所述内板(10)与所述外板(2)之间,且位于所述窗口(101)的两个相对侧,将所述窗口(101)的端部包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10)对应所述加强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随学永孔玲平李灿刘业鹏朱春伟周柯涛关鹏飞田燕
申请(专利权)人: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