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降低磁共振成像设备中涡流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987 阅读:3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装置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结构采用硅钢片裁条,分层粘接在磁体极头上,由内外侧两部分组成,其中之一种内侧的硅钢片竖直排列并拼成圆形,外侧的硅钢片竖直呈放射状排列成一圈,层与层排列形式一致,内层硅钢片的叠片层间方向正交,外侧相同,另一种形式是将硅钢片裁成方片,全部数块粘接在一起,平铺并拼成圆形;本结构中,可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际情况,确定硅钢片的层数,一般在2层以上为偶数层,其中内侧相互正交及外侧呈放射状的硅钢片分别用于降低来自X、Y、Z三个方向的梯度线圈工作时所感应产生的电磁涡流。优点: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安装使用方便,最大特点是能有效地降低磁体涡流,使MRI图像的清晰度有明显的提高。(*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它能降低由于梯度线圈在磁共振磁体中产生感应电磁涡流的一种装置。
技术介绍
磁共振名称MRI,MRI是一种能够把受诊断病人置于一个具有较高均匀性的强磁场空间中,通过激发人体内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核产生共振,从而采集人体层析图像,以充分显现人体组织性质的医学诊断装置,MRI在工作时,由于梯度线圈等的电流是随时间交替变化的,它将作用于由导电材料组成的磁体极头上,使之产生涡流,它们使磁场变形,使得从该磁场采集的图像产生畸变,从而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给人体的正常准确诊断带来不便。为了消除涡流对图像的影响,已有技术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因为需要以高速拾取更清晰的图像,就常常采用诸如FSE(快速自旋回波)方法之类的高速转换梯度磁场的脉冲序列的结构,这就要求MRI磁体的去涡流效应应更快,效果更好,但从技术上难于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MRI磁体对涡流去除效果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用于降低磁共振成像设备中涡流的装置,该装置不仅加工装配简单易行,而且能有效地降低磁体涡流,使MRI图像的清晰度有明显的提高。本技术的结构设计是这样实现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降低磁共振成像设备中去涡流的装置,由极头和去涡流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采用硅钢片叠层裁条,分层粘接在磁体极头上,其中一种叠片由内(4)、外(3)侧两部分组成,其中内侧(4)的硅钢片竖直排列并拼成圆形,外侧(3)的硅钢片竖直呈放射状排列成一圈,层与层排列形式一致,内层硅钢片的叠片层间方向正交(5),外侧相同,另一种形式(6)是将硅钢片裁成方片,全部数块粘接在一起,平铺并拼成圆形,层与层重叠排列,两种形式硅钢片多层叠加,(1)、(2)、(3)上下位置相互叠加,可为任意形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圣前赵世杰陈光然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东软数字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