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压接端子的裁切剥线一体化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66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3
本申请涉及线束加工装置的技术领域,一种线束压接端子的裁切剥线一体化机构,其包括:切割组件,切割组件包括切刀以及关于切刀对称的第一剥皮刀和第二剥皮刀;在切割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第一旋转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夹持件,第一旋转机构上还设置有带动第一夹持件移动的第一移动组件;第二旋转机构上设置有第二夹持件,第二旋转机构上还设置有带动第二夹持件移动的第二移动组件。本申请具有能够实现连续完成线束的裁切剥皮与压接端子的工序,减少了中间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效果。了工作效率的效果。了工作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压接端子的裁切剥线一体化机构


[0001]本申请涉及线束加工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线束压接端子的裁切剥线一体化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线束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汽车线束、电动车线束等,其中汽车线束一般需要裁切成一定的长度,然后压接端子才能使用,汽车线束的导电芯线由绝缘外皮进行包裹,在加工时,通常需要将线束端部的外皮剥下而使导电芯线露出,以使导电芯线与端子压接。
[0003]目前线束的裁切剥皮与压接端子的工序都是分开进行的,一般情形下将线束裁切剥皮好之后,需要人工将裁切剥皮好之后的线束放置在端子压接机上对线束的两端进行压接,工序繁杂且影响压接效率,另外线束由于剥皮后传输很容易变得弯曲,影响压接效果。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有必要研发一种线束压接端子的裁切剥线一体化机构,能够实现连续完成线束的裁切剥皮与压接端子的工序,减少了中间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线束压接端子的裁切剥线一体化机构,其具有能够实现连续完成线束的裁切剥线与压接端子的工序,减少了中间搬运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线束压接端子的裁切剥线一体化机构,其包括:切割组件,所述切割组件包括切刀以及关于切刀对称的第一剥皮刀和第二剥皮刀;
[0008]在所述切割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上还设置有带动第一夹持件移动的第一移动组件;
[0009]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上设置有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上还设置有带动第二夹持件移动的第二移动组件。
[0010]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一端部具有端子的线束从第一旋转机构开始进线,直到该线束的端部与第二夹持件对接,然后利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夹紧固定线束,通过设置在线束中间的切刀将线束切断,再同时启动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分别带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朝向相反方向移动,然后启动第一剥皮刀和第二剥皮刀分别对分离后的两段线束进行剥皮,然后再操作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分别带动两段线束移动到端子压接设备处进行端子的压接,此时第一旋转机构的线束端部已经压接好端子,第二旋转机构处线束的两端部均压接好端子可直接收料,重复上述工序,从而实现连续完成线束的裁切剥皮与压接端子的工序,减少了中间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1]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工作台,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设置于工作
台上的第一转台以及带动第一转台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上的第二转台以及带动第二转台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0012]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分别带动第一转台与第二转台转动,用于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上已剥皮后的线束移动到端子压接设备处进行压接端子。
[001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上的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处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转台底部固定设有第一主轴,所述第一主轴转动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一主轴外侧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上的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处设置有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转台底部固定设有第二主轴,所述第二主轴转动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二主轴外侧设置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
[0014]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通过启动第一伺服电机带动第一主动齿轮转动,使得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主轴转动,第一主轴转动带动第一转台转动;通过启动第二伺服电机带动第二主动齿轮转动,使得与第二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主轴转动,第二主轴转动带动第二转台转动。
[001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转台底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转台通过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工作台上还开设有环形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转台底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转台通过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滑动连接。
[001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块的作用是为了使第一转台与第二转台转动时更加稳定。
[0017]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拇指气缸,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转台上的第一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以及带动第一滑块移动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与第一拇指气缸连接的第一摆臂;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拇指气缸,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转台上的第二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以及带动第二滑块移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与第二拇指气缸连接的第二摆臂。
[0018]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同时启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带动第一摆臂与第一摆臂朝向相反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拇指气缸与第二拇指气缸上的线束的端部分别与第一剥皮刀和第二剥皮刀接触,然后启动第一剥皮刀和第二剥皮刀分别对分离后的两段线束的端部进行剥皮处理,进行剥皮处理后,再次同时启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带动第一摆臂与第一摆臂朝向相反方向移动,便于后续与端子压接设备进行压接端子工序。
[0019]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摆臂上设有用于限制线束位置的套管,线束穿过所述套管受到限位。
[0020]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减少线束在进线传输过程中发生弯曲的情况,影响加工效果。
[0021]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上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带动压板移动,所述切刀、第一剥皮刀以
及第二剥皮刀均设有一对并分别位于压板和底座相对的一面上。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供一种线束压接端子的裁切剥线一体化机构,初始状态下,一端部具有端子的线束从第一旋转机构开始进线,线束通过套管穿过第一夹持件直到该线束的端部与第二夹持件对接,然后利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夹紧固定线束,通过设置液压缸带动切刀先将线束切断分离,再同时启动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分别带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朝向相反方向移动,再启动第一剥皮刀和第二剥皮刀分别对分离后的两段线束的端部进行剥皮处理,再启动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分别带动第一转台和二转台转动,通过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带动两段线束移动到端子压接设备处进行端子的压接,此时第一夹持件上的线束端部已经压接好端子,第二夹持件的两端部均压接好端子可直接收料,重复上述工序,从而实现连续完成对线束的裁切剥皮与后续端子压接的工序,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中间工序,降低了成本,提高线束加工和生产的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压接端子的裁切剥线一体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割组件(1),所述切割组件(1)包括切刀(11)以及关于切刀(11)对称的第一剥皮刀(12)和第二剥皮刀(13);在所述切割组件(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机构(2)和第二旋转机构(3),所述第一旋转机构(2)上设置有第一夹持件(9),所述第一旋转机构(2)上还设置有带动第一夹持件(9)移动的第一移动组件(14);所述第二旋转机构(3)上设置有第二夹持件(10),所述第二旋转机构(3)上还设置有带动第二夹持件(10)移动的第二移动组件(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压接端子的裁切剥线一体化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作台(4),所述第一旋转机构(2)包括设置于工作台(4)上的第一转台(21)以及带动第一转台(21)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22);所述第二旋转机构(3)包括设置于工作台(4)上的第二转台(31)以及带动第二转台(31)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压接端子的裁切剥线一体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2)包括设置于工作台(4)上的第一伺服电机(221),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21)的输出轴处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222),所述第一转台(21)底部固定设有第一主轴(223),所述第一主轴(223)转动设置在工作台(4)上,所述第一主轴(223)外侧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224),所述第一主动齿轮(222)与第一从动齿轮(224)啮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2)包括设置于工作台(4)上的第二伺服电机(321),所述第二伺服电机(321)的输出轴处设置有第二主动齿轮(322),所述第二转台(31)底部固定设有第二主轴(323),所述第二主轴(323)转动设置在工作台(4),所述第二主轴(323)外侧设置有第二从动齿轮(324),所述第二主动齿轮(322)与第二从动齿轮(324)啮合。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晶孚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