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导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932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导向系统,包括竖支柱(41)、直臂电磁导向机构、曲臂电磁导向机构、电磁导向板(38)、强制电控变道位机构、强制机械变道位机构、智能导向控制系统;所述电磁导向板(38)安装在L轨道上,沿L轨道连续延伸;直臂电磁导向机构、曲臂电磁导向机构安装在竖支柱(41)上,强制电控变道位机构和强制机械变道位机构在智能导向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工作。应用于上翼缘异型L轨道上运行车辆和轨道系统,同时还可应用于单轨交通或其它制式轨道交通领域;系统解决了以胶轮导向阻力大、能耗高、导向轮胎等物质性损耗大、硬导向磨损后期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达到了低碳绿色交通要求。达到了低碳绿色交通要求。达到了低碳绿色交通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导向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导向系统,属于交通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中低运量的轨道交通多以胶轮为导向机构的交通方式,由于胶轮导向阻力大、导向轮胎等物质性损耗大、硬导向磨损后期运行稳定性差、综合能耗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一直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是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城市宝贵的空间交通资源,使两种不同结构和制式的交通融合为一体组成上下复合轨道,使城市有限公共交通空间运送更多乘客出行,减少自驾车尤其是燃油车、减少城市拥堵和空气污染,实现交通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作为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延伸或连接线,尤其是大中小城市的快速交通工具,单独应用其上翼缘异型L轨道组成的中低运量L轨道快速交通系统是一种投资少、效率高、可实现客运和物流车辆共享轨道、轨道和地面普通道路共享的交通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导向系统,尤其是应用于在“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申请号202210389807.3)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上运行的L轨道车上的安全导向系统,同时还可应用于单轨交通或其它制式轨道交通领域,提供一种减少车辆运行胶轮导向阻力、解决导向轮胎等物质性损耗大、硬导向磨损后期运行稳定性差、综合能耗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实现节材节能环保、运行高效,实现胶轮轨道车辆在L轨道与普通道路上共享通行,使车辆运行速度可提升到80

160公里/小时交通解决方案。
[0004]专利技术概述
[0005]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导向系统,尤其是应用于在“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如图11和图12所示,对应申请号202210389807.3图10和图7)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上运行智能驾驶的L轨道车(3V)和轨道系统改进的安全导向系统,同时还可应用于单轨交通或其它制式轨道交通领域;安全导向系统包括竖支柱(41)、直臂电磁导向机构、曲臂电磁导向机构、电磁导向板(38)、强制电控变道位机构、强制机械变道位机构、智能导向控制系统;所述电磁导向板(38)安装在L轨道上,电磁导向板(38)沿L轨道连续延伸;竖支柱(41)顶端垂直安装在L轨道车(3V)底盘下方,直臂电磁导向机构一端安装在竖支柱(41)上、另一端与电磁导向板(38)相对应安装,曲臂电磁导向机构一端安装在竖支柱(41)上、另一端与电磁导向板(38)相对应;强制电控变道位机构和强制机械变道位机构的触发机构安装在L轨道上、其执行机构安装在竖支柱(41)上,在智能导向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工作。如图1、图2、图10所示。
[0006]所述L轨道系指基于“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如图11和图12所示,对应申请号202210389807.3中图7和图10)所描述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的一种改进应用形式。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轨道,包括L型轨、U型基梁(1G)、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左右各一榀U型基梁(1G)平行对齐放置在同一平面上,其两端各安装有一支安装横梁(12)、
中部由0~20个或大于21个的连接中梁(13)连接成L轨道主体梁结构;每榀U型基梁(1G)上有两条上翼缘(3),两条L型轨镜像对称地分别安装两上翼缘(3)上组成L轨道;所述L轨道还包括通讯基站(19)、动力电缆、通讯电缆,通讯基站(19)安装在墩柱(15)上,动力电缆孔和通讯电缆设置在U型基梁(1G)内;如图1和图10所示。
[0008]基于“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H结构基梁(1)的U型基梁(1G),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结构中梁(11),在一水平面上左右各一支纵向平行布置的竖直翼缘梁,在两竖直翼缘梁相对内侧面两端各设一个结构端梁(10),沿两竖直翼缘梁的内侧面、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均匀分布设置有0~60个,优选0~20个的结构中梁(11),把左右的竖直翼缘梁连接成U型基梁(1G)整体结构,其上部的两翼缘均称为上翼缘(3)。实际安装中,结构端梁10与安装横梁12可一体浇筑成型,结构中梁11与连接中梁13可以一体浇筑成型;也可以先制造U型基梁(1G),然后再以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连接。
[0009]所述L型轨由L水平边轨道面(32)和L竖边护板(31)连接为一个整体组成L型轨,L竖边护板(31)在L水平边轨道面(32)的外侧,且垂直向上;左右各一条L型轨镜像对称分别安装在U型基梁(1G)的左右上翼缘(3)上,其L竖边护板(31)竖直向上位于外侧,L水平边轨道面(32)在同一平面上向内相对、保持一定的间距,组成L轨道基本结构,L轨道车(3V)的车轮在L型轨的L水平边轨道面(32)上运行;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侧伸展出上翼缘(3)内侧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内展板(33),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外侧伸展出上翼缘(3)外侧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外展板(37),以拓宽轨道面、实现节材降耗降成本。优选的,L轨道面外展板(37)和L轨道面内展板(33)与上翼缘(3)的连接处两侧分别由外三角支撑体(3M)和内三角支撑体(3N)支撑加强,所述外三角支撑体(3M)和内三角支撑体(3N)分别与L轨道面外展板(37)和L轨道面内展板(33)一体化制造(或浇铸)成一个整体结构;如图1和10所示。
[0010]优选的,L轨道还包括上供电轨(34)设置在左边或右边L竖边护板(31)的内侧面上,有利于智能驾驶的L轨道车转弯或变道时的连续供电。优选的,所述L轨道可由钢筋混土整体浇铸而成,可由钢焊接而成,或由复合材料制造而成。
[0011]L轨道上安装有电磁导向板(38),电磁导向板(38)沿L轨道连续延伸,安装在L轨道的左右L竖边护板(31)内侧立面上的电磁导向板(38)称为上电磁导向板,安装在L轨道上的左右L轨道面内展板(33)的内侧立面上的电磁导向板(38)称为下电磁导向板;导向电磁铁(43)与每条电磁导向板(38)平行对应安装,对应上电磁导向板的称为上导向电磁铁,对应下电磁导向板的称为下导向电磁铁。导向电磁铁由导向电磁铁控制器控制,在智能导向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通过电磁铁控制器控制上下导向电磁铁电磁导向力的大小。
[0012]专利技术详述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型自锁扣(46),所述L型自锁扣(46)由L型偏心臂(4P)、自锁扣弹簧(4G)、扭转轴、轴承、固定板(4N)组成,扭转轴为圆柱形,位于L型自锁扣(46)的中心位置,所述固定板(4N)是一对,分别固定安装在扭转轴两端,一对固定板(4N)的上边分别固定安装在曲臂电磁导向机构的驱动臂(4H)下方;在扭转轴上由右到左依次安装固定板(4N)、轴承、L型偏心臂(4P)、自锁扣弹簧(4G)、固定板(4N);轴承固定安装在扭转轴上且靠近右边的固定板(4N),L型偏心臂(4P)安装在轴承上、可以扭转轴为中心自由转动;自锁扣弹簧(4G)套在扭转轴上、一端固定安装在L型偏心臂(4P)上、另一端安装在左边的固定板(4N)上;优选的,所述扭转轴是圆柱形、方柱形或其它适宜形状;如图3、图2a所示。
[0014]所述L型偏心臂(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型自锁扣(46),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自锁扣(46)由L型偏心臂(4P)、自锁扣弹簧(4G)、扭转轴、轴承、固定板(4N)组成,扭转轴为圆柱形、方柱形或其它适宜形状,位于L型自锁扣(46)的中心位置,所述固定板(4N)是一对,分别固定安装在扭转轴两端,一对固定板(4N)的上边分别固定安装在曲臂电磁导向机构的驱动臂(4H)下方;在扭转轴上由右到左依次安装固定板(4N)、轴承、L型偏心臂(4P)、自锁扣弹簧(4G)、固定板(4N);轴承固定安装在扭转轴上且靠近右边的固定板(4N),L型偏心臂(4P)安装在轴承上、可以扭转轴为中心自由转动;自锁扣弹簧(4G)套在扭转轴上、一端固定安装在L型偏心臂(4P)上、另一端安装在左边的固定板(4N)上;所述L型偏心臂(4P)由自锁边(4T)、偏心边(4U)、安装圆孔(4S)组成,自锁边(4T)与偏心边(4U)连接成L形,偏心边(4U)内设置有安装圆孔(4S)。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自锁扣(46),其特征在于,自锁边(4T)和偏心边(4U)一体加工成型,偏心边(4U)的一条边与自锁边(4T)共用;偏心边(4U)包括直边和弧形边(4R),弧形边(4R)与自锁边(4T)的端部连接。更优选的,偏心边(4U)是由正方形加工而成的,偏心边(4U)中心的安装圆孔(4S)是正方形的中心,弧形边(4R)是以中心安装圆孔(4S)为圆心的曲线弧组成;稳定平台(4Q)与自锁边(4T)平行、是正方形顶部的一个直角边、其长度是正方形边长的1/2

1/100;稳定平台(4Q)直角边安装时紧密贴在驱动臂(4H)下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型自锁扣(46),其特征在于,弧形边(4R)是以中心安装圆孔(4S)为圆心、以正方形1/2边长为半径的弧形;稳定平台(4Q)与自锁边(4T)平行、长度是原正方形边长的1/2

1/8。4.一种安全导向系统,包括竖支柱(41)、电磁导向板(38)、直臂电磁导向机构、曲臂电磁导向机构、强制电控变道位机构、强制机械变道位机构、智能导向控制系统;所述电磁导向板(38)安装在L轨道上,沿L轨道连续延伸;所述竖支柱(41)为矩形或椭圆形或其它形状断面的长形结构件,1

6支一组,竖支柱(41)在同一竖直立面上前后设置,其顶端垂直安装在L轨道车(3V)底盘下方,其下部设置有支撑轴承安装孔;其上分别安装有直臂电磁导向机构和曲臂电磁导向机构;直臂电磁导向机构一端安装在前后两竖支柱(41)上、另一端的上导向电磁铁与上电磁导向板平行相对应,曲臂电磁导向机构安装在前后两竖支柱(41)的支撑轴承安装孔内、使其下导向电磁铁与下电磁导向板平行相对应;强制电控变道位机构和强制机械变道位机构的触发机构安装在L轨道上、执行机构安装在竖支柱(41)上,在智能导向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工作。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导向系统其顶端垂直安装在智能驾驶的L轨道车(3V)底盘下方前部、后部的左侧和右侧对称各一套,或/和L轨道车中部的底盘下方或侧面的左侧和右侧对称各1

2套;所述的直臂电磁导向机构,包括上导向电磁铁、安装臂(4F)、安全支撑轮(4E);1

6支安装臂(4F)为一组,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后布置,其内端分别垂直安装在前后竖支柱(41)的外
侧,其两外端分别安装在上导向电磁铁的两端,使上导向电磁铁与上电磁导向板平行相对,其间隙为3

50mm,安全支撑轮(4E)是刚性支撑轮,两只一组的支撑轮(4E)分别安装在上导向电磁铁的两端,支撑轮的轮缘指向上电磁导向板;所述曲臂电磁导向机构,安装于竖支柱(41)上,包括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L型自锁扣(46),还包括L型导向臂(42)、伺服电机(45)、支撑轴(44)、支撑轴承、复位弹簧(49)、下导向电磁铁、电磁自锁缸(47)、状态感应器(4K);以支撑轴(44)为轴,伺服电机(45)安装在支撑轴(44)的中心位置,伺服电机(45)的转子轴与支撑轴(44)为一个整体轴,伺服电机(45)两侧的支撑轴(44)上前后对称地分别依次安装有支撑轴承、L型导向臂(42),前后各一支撑轴承固定安装在支撑轴(44)上,前后各一L型导向臂(42)固定安装在支撑轴(44)的两端部,伺服电机(45)带动左右L型导向臂(42)同步在“变道位”和“直行位”之间进行转换;一对复位弹簧(49)一端安装在前后L型导向臂(42)上,另一端安装在L轨道车底盘上,为L型导向臂(42)机械强制到达“变道位”提供拉力;下导向电磁铁的两端安装在前后L型导向臂(42)的外端、且使下导向电磁铁与下电磁导向板平行相对;一对L型自锁扣(46)分别安装在前后L型导向臂(42)的驱动臂(4H)下方,一对电磁自锁缸(47)安装在前后竖支柱(41)下方,一对状态感应器(4K)安装在前后竖支柱(41)上;所述状态感应器(4K)前后各一只分别安装在两竖支柱(41)外侧;曲臂电磁导向机构通过支撑轴(44)上的前后两支撑轴承安装在两竖支柱(41)下部的支撑轴承安装孔内,且伺服电机(45)定子外壳两端固定安装在前后竖支柱(41)上。导向臂(42)的驱动臂(4H)到达与竖支柱(41)竖直平行位置时称为“变道位”,在“变道位”的驱动臂(4H)触发状态感应器(4K),使状态感应器(4K)信号处于接通状态,否则为无信号状态;导向臂(42)的驱动臂(4H)到达与竖支柱(41)水平垂直位置时称为“直行位”,即驱动臂呈水平位、安装在电磁导向臂(4J)上的下导向电磁铁与下电磁导向板平行相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支柱(41),2支一组的竖支柱(41)在同一竖直立面上前后设置;所述的直臂电磁导向机构,2支安装臂(4F)为一组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后布置,上导向电磁铁与上电磁导向板的间隙为3

15mm,所述安装臂(4F)可以是自动伸缩功能的安装臂;所述直臂电磁导向机构还包括测距单元(4L),称为上测距单元,一对上测距单元分别安装在两竖支柱(41)的外侧,用以测量竖支柱(41)与L竖边护板(31)之间的间隙距离,并反馈到智能导向控制系统;所述L型导向臂(42)由驱动臂(4H)和电磁导向臂(4J)的内端垂直连接在一起组成L型,L型导向臂(42)两支为一组,驱动臂(4H)的另一端对称固定安装在支撑轴(44)的端部,电磁导向臂(4J)的另一端安装在下导向电磁铁的端部,并使下导向电磁铁与下电磁导向板平行相对应,其间隙为3

50mm;在智能导向控制系统控制下,伺服电机(45)驱动支撑轴(44),带动L型导向臂(42)在2~4秒内于“变道位”和“直行位”之间实现位置转换;所述电磁自锁缸(47)由自锁弹簧舌(4A)安装在电磁驱动缸内组成,自锁弹簧舌(4A)前端是斜面扁形舌状,智能导向控制系统控制电磁自锁缸,电磁力使自锁弹簧舌(4A)在电磁自锁缸内缩回和自动弹出;当控制系统或电磁力控制偶然失效时,L型自锁扣(46)对自锁弹簧舌(4A)的扁形斜面舌施加机械压力使自锁弹簧舌(4A)缩回电磁自锁缸内,当L型自锁扣(46)的自锁边(4T)移动到自锁弹簧舌(4A)下方后,失去机械压力的自锁弹簧舌(4A)自动弹出并锁紧L型自锁扣(46)。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安全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导向臂(42)中,下导向电磁铁与下电磁导向板平行相对应,其间隙为3

10mm;所述曲臂电磁导向机构还包括安全支撑轮(4E)、测距单元(4L);两只一组的安全支撑轮(4E)安装在下导向电磁铁的两端,其刚性安全支撑轮与下电磁导向板之间保持合适的间隙,安全支撑轮的轮缘指向下电磁导向板;所述曲臂电磁导向机构的测距单元(4L)称为下测距单元,两只下测距单元分别安装在两安全支撑轮(4E)的外侧,测量下导向电磁铁与下电磁导向板之间的间隙数据,并反馈到智能导向控制系统。所述强制电控变道位机构包括电磁锁开关(48)、电磁锁触发柱(39);电磁锁触发柱(39)安装在L轨道面内展板(33)上表面、横向距离内边缘10

80mm位置,电磁锁开关(48)安装在电磁自锁缸(47)的下方,与电磁锁触发柱(39)上下位置对应,当电磁锁触发柱(39)触碰到电磁锁开关(48)后,电磁自锁缸(47)立即启动,将自动缩回自锁弹簧舌(4A),释放L型自锁扣(46),在复位弹簧(49)的拉力下使L型导向臂(42)快速向上抬升,使安全导向系统到达“变道位”。所述强制机械变道位机构包括电动缸(4B)、伸缩杆(4C)、机械锁开关(4D)、机械锁触发柱(3A);机械锁触发柱(3A)安装在L轨道面内展板(33)上表面、横向距离内边缘约5mm

15mm;一对电动缸(4B)左右对称、尾部安装在一起,两伸缩杆(4C)分别安装在左右电动缸(4B)内,两伸缩杆(4C)向外分别与左右L型偏心臂(4P)的自锁边(4T)相对应在同一条线上,机械锁开关(4D)安装在电动缸(4B)的底部,与机械锁触发柱(3A)上下位置对应,当机械锁开关(4D)触碰到机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启和云梭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