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轨道车站线路及车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832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轨道车站线路及车站,尤其是基于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的复合轨道车站线路及车站,包括复合异型翼缘轨道、安全导向系统、轨道引导系统、L轨道过渡区(3W)、车站L轨道线路区(3U)、轨道通号系统、中央控制云平台,提供一种复合轨道车站线路及车站交通解决方案。站交通解决方案。站交通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轨道车站线路及车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轨道车站线路及车站,属于交通
,尤其是基于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的复合轨道车站线路及车站。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基本都是单一的客运功能和单一制式独立运行,难以实现客运和物流车共享,使城市交通资源和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政府对客运交通的财政补贴负担沉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是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城市宝贵的空间交通资源,使两种不同结构和制式的交通融合为一体组成上下复合轨道,使城市有限宝贵的公共交通空间运送更多乘客出行,减少自驾车尤其是燃油车、减少城市拥堵和空气污染,实现交通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作为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延伸连接线或区域干线,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快速交通干线,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组成的复合中大运量快速交通系统是一种投资少、效率高、可实现客运和物流融合共享轨道的交通解决方案,且L轨道可实现轨道和地面普通道路互通、直到客户“最后一米”的绿色低碳物流和客运交通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轨道车站线路及车站,尤其是基于“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申请号202210389807.3中图10)的复合轨道车站线路及车站,提供一种旨在减少L轨道车辆导向轮胎物质性磨损消耗、运行阻力大、以及磨损后期车辆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投资少、节能环保、通行效率高,提高城市交通有限的立体空间资源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复合轨道车站线路及车站解决方案。
[0004]专利技术概述
[0005]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轨道车站线路及车站,尤其是基于“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如图13所示,对应申请号202210389807.3中图10)的复合轨道车站线路及车站,包括复合异型翼缘轨道、车站L轨道线路区、车站磁浮轨道线路区、轨道引导系统、安全导向系统、复合轨道站台、车站管理系统、轨道通号系统、中央控制云平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架设在墩柱(15)上或隧道内,沿规划线路连续延伸;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下翼缘安装有车站磁浮轨道线路区,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上翼缘设置有车站L轨道线路区(3U);轨道引导系统分别安装在车站磁浮轨道线路区和车站L轨道线路区;安全导向系统的组件分别安装在车站L轨道线路区和在其上运行的L轨道车上;复合轨道站台设置在复合异型翼缘轨道车站线路的两外侧或中部区域;轨道通号系统通过无线通讯和通讯电缆系统实现数据信息传输和互为校验,为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的运行安全和通讯安全提供高效、可靠的双保险通讯保障;在中央控制云平台和车站管理系统控制下、在轨道引导系统的指引下,安装有安全导向系统的无人驾驶L轨道车在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上翼缘L轨道上和无人驾驶磁浮车在下翼缘磁浮轨道上安全高效运行。
[0006]所述车站L轨道线路区(3U)前后两端与常规线路L轨道、或车站磁浮轨道线路区域
前后两端与常规磁浮轨道的结合界线均称为站区界线(3Z);所述车站L轨道线路区(3U)还包括L轨道过渡区(3W),即由常规线路L轨道进入车站L轨道线路区之前、距站区界线(3Z)合适的距离范围区域(例如,约500米范围区域)称为L轨道过渡区(3W),一是该过渡区的L轨道上安装有安全导向系统的部件,二是该过渡区L轨道的长度要满足在L轨道上运行车辆进入车站L轨道线路区(3U)之前,必须完成安全导向系统功能和设备操作以及L轨道车减速所需的距离和时间;所述车站磁浮轨道线路区还包括磁浮轨道过渡区(3Q),即进入车站磁浮轨道线路区之前、距站区界线(3Z)合适的距离范围区域(例如,约500米范围区域)称为磁浮轨道过渡区(3Q),以满足磁浮车减速的距离要求。如图7、图11所示。
[0007]专利技术详述
[0008]所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指基于“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如图13所示,对应申请号202210389807.3中图10)所描述的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一种改进应用形式。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L轨道、磁浮轨道(20)、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墩柱(15);H结构基梁(1)的两条上翼缘(3)上镜像对称各安装有一条L型轨组成的L轨道,其两条下翼缘(2)上安装有磁浮轨道(20),H结构基梁(1)及其上翼缘L轨道和下翼缘磁浮轨道(20)共同组成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二条复合异型翼缘轨道在同一平面上平行对齐设置,其H结构基梁(1)内侧两端各安装有一支安装横梁(12)、中部由0~60个,优选0~20个的连接中梁(13)连接成一榀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主体结构;每榀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前后安装横梁(12)安装在前后两支墩柱(15)上,墩柱(15)每间隔5~120米一根安装在地面规划线路上连续延伸;所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还包括通讯基站(19)、动力电缆、通讯电缆,通讯基站(19)安装在墩柱(15)上,动力电缆孔和通讯电缆设置在H结构基梁(1)内;如图1和图2所示。
[0010]所述L型轨,由L水平边轨道面(32)和L竖边护板(31)连接为一个整体组成L型轨,L竖边护板(31)在L水平边轨道面(32)的外侧,且垂直向上;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侧伸展出上翼缘(3)宽度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内展板(33),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外侧伸展出上翼缘(3)宽度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外展板(37),L轨道面外展板(37)和L轨道面内展板(33)与上翼缘(3)的连接处两侧分别由外三角支撑体(3G)和内三角支撑体(3H)支撑加强,所述外三角支撑体(3G)和内三角支撑体(3H)分别与L轨道面外展板(37)和L轨道面内展板(33)一体化制造(或浇铸)成一个整体结构。如图1、图3所示。所述“水平”为大致呈水平状态,轨道面的夹角为0~5
°
;所述“垂直”指与水平面大致垂直的状态,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5~95
°

[0011]所述H结构基梁(1),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结构中梁(11),竖直翼缘梁在一水平面上左右平行对齐布置,结构端梁(10)设置在两竖直翼缘梁相对内侧面的两端,在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沿两竖直翼缘梁内侧面设置有0~50个,优选0~20个的结构中梁(11),把左右竖直翼缘梁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的横截面形似H型,称为H结构基梁。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上下表面分别在两个平行的水平面上;所述竖直翼缘梁与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连接处以上的翼缘称为上翼缘(3)、连接处以下的翼缘称为下翼缘(2)。如图1、图2所示。
[0012]如上所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L轨道独立应用时,H结构基梁(1)由U型基梁(1G)替代,所述U型基梁(1G)系指基于“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如图3所示,对应申请号202210389807.3中图7)所描述的U型基梁(1G)的一种改进应用形式。
[0013]所述U型基梁(1G),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结构中梁(11),在一水平面上两支纵向平行布置的竖直翼缘梁,在其相对内侧面底部两端各设一个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平面轨道(3T),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固定中板(3E)、中板支座(3F),中板支座(3F)的顶部安装在固定中板(3E)下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平面轨道(3T),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平面轨道(3T)安装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上;L轨道的每支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上表面均安装有1

3支中板支座(3F),固定中板(3E)水平安装在左右L轨道面内展板(33)之间,把左右L轨道连接成一个水平面的整体平面轨道结构;所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L轨道、磁浮轨道(20)、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墩柱(15);H结构基梁(1)的两条上翼缘(3)上镜像对称各安装有一条L型轨组成的L轨道,其两条下翼缘(2)上安装有磁浮轨道(20),H结构基梁(1)及其上翼缘L轨道和下翼缘磁浮轨道(20)共同组成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二条复合异型翼缘轨道在同一平面上平行对齐设置,其H结构基梁(1)内侧两端各安装有一支安装横梁(12)、中部由0~60个,优选0~20个的连接中梁(13)连接成一榀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主体结构;每榀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前后安装横梁(12)安装在前后两支墩柱(15)上,墩柱(15)每间隔5~120米一根安装在地面规划线路上连续延伸;所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还包括通讯基站(19)、动力电缆、通讯电缆,通讯基站(19)安装在墩柱(15)上,动力电缆孔和通讯电缆设置在H结构基梁(1)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平面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轨,由L水平边轨道面(32)和L竖边护板(31)连接为一个整体组成L型轨,L竖边护板(31)在L水平边轨道面(32)的外侧,且垂直向上;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侧伸展出上翼缘(3)宽度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内展板(33),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外侧伸展出上翼缘(3)宽度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外展板(37);L轨道面外展板(37)和L轨道面内展板(33)与上翼缘(3)的连接处两侧分别由外三角支撑体(3G)和内三角支撑体(3H)支撑加强,所述外三角支撑体(3G)和内三角支撑体(3H)分别与L轨道面外展板(37)和L轨道面内展板(33)一体化制造(或浇铸)成一个整体结构;所述H结构基梁(1),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结构中梁(11),竖直翼缘梁在一水平面上左右平行对齐布置,结构端梁(10)设置在两竖直翼缘梁相对内侧面的两端,在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沿两竖直翼缘梁内侧面设置有0~50个结构中梁(11),把左右竖直翼缘梁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的横截面形似H型,称为H结构基梁。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上下表面分别在两个平行的水平面上;所述竖直翼缘梁与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连接处以上的翼缘称为上翼缘(3)、连接处以下的翼缘称为下翼缘(2);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L轨道独立应用时,H结构基梁(1)由U型基梁(1G)替代,所述U型基梁(1G),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结构中梁(11),在一水平面上两支纵向平行布置的竖直翼缘梁,在其相对内侧面底部两端各设一个结构端梁(10),沿两竖直翼缘梁的内侧面底部、两结构端梁(10)之间均匀分布设置有0~50个结构中梁(11),把左右竖直翼缘梁连接成U型基梁(1G)的整体结构,其上部的翼缘称为上翼缘(3),用于安装L轨道。4.一种轨道引导系统(3S),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引导系统包括引导装置箱,以及安装在引导装置箱内的引导物联网、图像识别装置,引导物联网和图像识别装置之间由有线或无线连通;所述引导装置箱安装在车站区的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上;所述引导物联网通过其无线通讯系统或电缆接收上一级管理系统下传的即将到达车辆的信息;车辆由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主干线驶来,进入车站区通过首个轨道引导系统(3S)
后,其引导物联网自动获取车载物联网数据信息,与上述下传的车辆信息自动比对,若车辆信息有误则立即报警并启动紧急处理程序;比对无误后,按照运行路线图信息精准引导该车辆或直行通过、或转向驶往站台轨道;图像识别装置对车辆牌号拍照识别,确认车辆已经到达该指定位置,并把该车辆牌号数据和位置信息传送到引导物联网,引导物联网把该车辆通过车站轨道引导系统(3S)设置点的数据信息反馈到车站管理系统,并由车站管理系统上传中央控制云平台;若车辆由车站区出发再进入主干线复合异型翼缘轨道,当车辆通过车站区最后一个轨道引导系统(3S)时,图像识别装置对车辆牌号拍照识别,并把该车辆牌号数据和位置信息传送到引导物联网,反馈到车站管理系统,并由车站管理系统上传中央控制云平台。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引导系统(3S)的运行方法:1)车辆由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主干线的驶至车站区首个轨道引导系统(3S)位置,轨道引导系统(3S)的引导物联网自动获取该车载物联网数据信息,包括该车辆的牌号、或多编组车的ID号及头部车牌号、车辆运行路线图等,与来自车站管理系统计划到达车辆数据信息自动对比,若车辆数据信息有误,则立即报警并启动紧急处理程序,由车站管理系统上传中央控制云平台进行紧急处理;对比无误后,按照车辆运行路线图向车辆发出指令;所述车辆包括L轨道车(3V)和/或悬挂磁浮车(2V);2)若车辆运行路线图是直行通过,对于L轨道:当车站L轨道线路区全部是L平面轨道(3T)时,L轨道车(3V)按照直行指令使安全导向系统到达“变道位”;如果此时前方出站L轨道弯道(3G)没有L轨道车待进入,则L轨道车在引导物联网的引导下加速直行通过;若此时前方有L轨道车待驶入L轨道,则L轨道车减速控制留出一辆车进入的安全距离,待前方L轨道车驶入L轨道后,跟随运行,L轨道车(3V)直行通过车站出口最后一个轨道引导系统(3S)后,图像识别装置对车辆牌号拍照识别,确认车辆已经过该位置,把照片和信息通过引导物联网传到车站管理系统,并上传中央控制云平台,L轨道车的安全导向系统恢复到“直行位”沿L轨道前行;对于磁浮轨道:悬挂磁浮车(2V)直行通过车站出口最后一个轨道引导系统(3S)后,图像识别装置对车辆牌号进行拍照识别,确认车辆已经过该位置,把照片和信息通过引导物联网传到车站管理系统,并上传中央控制云平台,悬挂磁浮车沿L轨道继续前行;3)若车辆运行路线图是驶入车站,对于L轨道:L轨道车(3V)待驶入站台L轨道(3R),则轨道引导系统(3S)向车辆发出“变道位”指令,安全导向系统到达“变道位”、同时减速运行,安装在站台L轨道的轨道引导系统(3S)的图像识别装置,对经过的车辆牌号拍照识别,确认车辆已经到达站台L轨道,把该车辆信息通过引导物联网传送到车站管理系统;对于磁浮轨道:悬挂磁浮车(2V)待驶入站内磁浮轨道区(2R),轨道引导系统(3S)使悬挂磁浮车减速运行,驶入站内磁浮轨道区(2R)定位停车;4)当L轨道车(3V)由站台L轨道驶出,再进入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主干线的L轨道时,车站出口线路的最后一个轨道引导系统(3S)的图像识别装置对车辆的牌号拍照识别,确认车辆位置,把该车辆信息通过引导物联网传送到车站管理系统,并上传到中央控制云平台,安全导向系统恢复到“直行位”沿L轨道继续前行。当悬挂磁浮车(2V)由站内磁浮轨道区(2R)驶出,再进入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主干线的磁
浮轨道时,车站出口线路最后一个轨道引导系统(3S)的图像识别装置对车辆牌号拍照识别,把该车辆信息通过引导物联网传送到车站管理系统,并上传到中央控制云平台,悬挂磁浮车(2V)沿磁浮轨道继续前行。6.一种车站L轨道线路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L轨道线路区(3U)包括L轨道过渡区、权利要求1所述的L平面轨道(3T)、车站中部直行L轨道(3X)、站台L轨道,在车站L轨道线路区(3U)的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上翼缘的L轨道上,按照由左及右连接顺序,左边的主干线L轨道、L轨道过渡区、左边的L平面轨道(3T)、车站中部直行L轨道(3X)、右边的L平面轨道(3T)、右边的主干线L轨道的依次连接成一条车站区直行L轨道,车站区直行L轨道位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上翼缘、并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下翼缘的磁浮轨道(20)上下相对应;站台L轨道位于车站区直行L轨道的一侧、并与车站中部直行L轨道(3X)相互平行设置、其两端的弧型L轨道分别与左边的L平面轨道(3T)和右边的L平面轨道(3T)相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站L轨道线路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L轨道包括进站L轨道弯道(3D)、站台L轨道(3R)、出站L轨道弯道(3G)、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启和云梭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