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电子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152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子锁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车载电子锁,包括支杆和反光镜,所述支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反光镜,所述支杆的底部设有电子锁本体;所述电子锁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锁扣,所述电子锁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孔,所述锁扣的另一端和电子锁本体上的孔卡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锁扣的一端从电子锁本体顶部的孔内拔出,并将锁扣从连接杆的孔内也拔出,再将锁扣绕在支杆上,使得支杆处于锁扣和电子锁本体之间,此时再将锁扣的一端重新插入连接杆的孔内,再插入电子锁本体顶部的孔内卡接固定,此时滑动矩形框内的滑杆,让滑杆顶部的吸盘和支杆底部吸附固定,从而起到固定电子锁本体的作用,使得电子锁本体不会在车内随意晃动。子锁本体不会在车内随意晃动。子锁本体不会在车内随意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电子锁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锁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车载电子锁。

技术介绍

[0002]电子锁采用钢丝锁梁,因为这样更容易和各种车型适配。电子挂锁具备GPS定位和数据上传功能,挂在新车的车内后视镜的支撑杆上。当新车下线时,电子锁被挂上后视镜并锁上,当新车被运至4S店时,4S店负责人采用手机扫描电子挂锁二维码,打开电子挂锁并取下。这样方便工作人员可以完整实现对车辆生命周期的监管。
[0003]中国专利申请CN212535377U的一项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车载电子锁,该电子锁能够通过磁体异性相吸原理,实现磁卡感应开锁功能,由此实现磁卡感应开锁功能,改善了以往电子锁通过齿轮和锁舌之间的机械式上锁,相比之下此种方式更为简单方便,为使用者带来安全的同时,更加缩短开门的时间,辅助弹簧体产生两倍的复位推力,使得电子锁实现快速上锁的效果,避免使用者关门不及时情况下,而发生插销对门框撞击造成损坏现象发生。
[0004]针对上述及现有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往往存在以下缺陷:当电子锁挂在车内后视镜上时,由于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电子锁,包括支杆(1)和反光镜(2),所述支杆(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反光镜(2),所述支杆(1)的底部设有电子锁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锁本体(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锁扣(4),所述电子锁本体(3)的顶部开设有孔,所述锁扣(4)的另一端和电子锁本体(3)上的孔卡接,所述电子锁本体(3)的表面固定套有橡胶材质的防护套(5),所述防护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一端开设有贯穿自身的孔,所述锁扣(4)穿过连接杆(6)的孔,所述电子锁本体(3)侧壁固定连接有空心的矩形框(7),所述矩形框(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8),所述滑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盘(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8)的一侧开设有圆形的定位槽(10),所述矩形框(7)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L”形的移动杆(12),所述移动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球(14),所述定位球(14)和定位槽(10)均为磁铁材质,所述滑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另一端和移动杆(12)固定连接,所述吸盘(9)的内部卡接有塞板(16),所述塞板(1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绳(15),所述连接绳(15)的另一端和移动杆(1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空心的弹性块(17),所述弹性块(17)内部预装有润滑油,所述弹性块(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油管(18),所述滑杆(8)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滚轴(19),所述出油管(1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严绅泰史玉恒林月咨张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纬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