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管端部注塑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00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1:26
本申请涉及一种复合管端部注塑成型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S1:复合管端部欲注塑部分打磨去掉氧化层;S2:将去掉氧化层的复合管放置在移动设备上,然后移动设备带动去掉氧化层的复合管运动到加热设备处,进行加热;S3:然后移动设备带动加热后的复合管运动到注塑设备处,进行注塑;S4:最后对注塑好的复合管进行冷却。本申请具有整体加工效率的效果。本申请具有整体加工效率的效果。本申请具有整体加工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管端部注塑成型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复合管加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管端部注塑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钢骨架复合管材近年来国内新兴的一种新型管材,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筑、造船、通讯、电力和地下输气管道等众多领域,是目前替代传统镀锌管的较佳产品,被誉为绿色环保管材。它主要采用(钢骨架增强)塑料电熔管件的电热熔连接方式,但此连接方式存在不少缺陷,如:要求管端封口质量可靠、密封性能好,否则管材端部金属增强材料与输送介质接触,导致管壁渗水及金属增强材料的腐蚀,造成管道失效的质量事故;需与管材尺寸及性能配套的(钢骨架增强)塑料电熔管件,费用高昂;没有电热熔连接质量的无损检测的方法及标准等缺陷。定长切割未封口的钢骨架复合管材,通过专用管材端部注塑设备及工艺,生产出带热熔对接塑料端头的钢骨架复合管,它增加管端壁厚,达到或超过如GB/T 13663.2

2018规定2.0MPa公称压力等级PE管的壁厚,从而实现公称压力不超过2.0MPa的带塑料端头的钢骨架复合管的热熔对接连接方式要求。管端封口质量可靠、密封性能好;技术成熟、质量可靠,满足工程运行要求。
[0003]目前,授权公开号为CN10124970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塑料端头的钢骨架塑料复合管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将钢骨架塑料复合管端部的送入烘箱,将其端部塑料层加热到与塑料端头的塑料材质能够熔接的适宜温度;b)将加热好的钢骨架塑料复合管的端部迅速伸入注塑模内注塑,注塑模包括套接于钢骨架塑料复合管的注塑外模以及与钢骨架塑料复合管同轴活动设置在注塑外模内的内定芯轴,该注塑外模为哈夫模,其内壁设置有环形内凹模腔,钢骨架塑料复合管端部置于环形内凹模腔内,且其端面与环形内凹模腔的端面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间,的内定芯轴端部穿入该空间抵靠在钢骨架塑料复合管的管口;c)保持注塑压力状态进行冷却定型。
[0004]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复合管表面一般都会存在氧化层,因为氧化层的存在,复合管端部注塑成型时,复合管欲注塑部位的加热时间会变长,且注塑的塑料与复合管上的塑料熔合差,粘结强度低,从而导致整体加工时间变长,加工效率变低且承压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整体加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管端部注塑成型工艺。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复合管端部注塑成型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管端部注塑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复合管端部欲注塑部分打磨去掉氧化层;S2:将去掉氧化层的复合管放置在移动设备上,然后移动设备带动去掉氧化层的复合管运动到加热设备处,进行加热;S3:然后移动设备带动加热后的复合管运动到注塑设备处,进行注塑;S4:最后对注塑好的复合管进行冷却。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复合管上的氧化层打磨掉,然后将打磨后的复合管
放置到移动设备上,移动设备带动复合管运动到加热设备处进行加热;然后移动设备再带动加热好的复合管运动到注塑设备处进行注塑;最后对注塑好的复合管进行冷却;因此设置的复合管端部注塑成型工艺能够将氧化层打磨掉,从而减少加热时间,提高效率,且注塑的塑料与复合管上的塑料熔合好,粘结强度高。
[0008]可选的,所述注塑设备包括注塑架、内定芯轴、第一哈夫块、第二哈夫块、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支撑架、第三液压缸和压紧套块;所述内定芯轴设置在所述注塑架上;所述第一哈夫块和所述第二哈夫块均滑移设置在所述注塑架上,且所述内定芯轴位于所述第一哈夫块和所述第二哈夫块之间,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均设置在所述注塑架上,且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哈夫块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哈夫块连接;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注塑架一侧,所述压紧套块滑移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第一哈夫块和所述第二哈夫块均抵触所述压紧套块;所述第三液压缸设置在所述注塑架上且活塞杆与所述压紧套块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完成后的复合管穿过压紧套管抵触注塑架,并使内定芯轴抵触复合管的内侧壁;接着启动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一哈夫块运动,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二哈夫块运动,使第一哈夫块和第二哈夫块均抵触复合管;最后启动第三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带动压紧套块运动,使压紧套块朝靠近注塑架的方向运动,使压紧套块套在第一哈夫块和第二哈夫块上,并且第一哈夫块和第二哈夫块均抵紧压紧套块。
[0010]可选的,所述压紧套块上设置有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调节块、加固块、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调节块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调节块均滑移设置在所述压紧套块上,所述第一哈夫块和所述第二哈夫块上均开设有与所述调节块卡接的调节槽;所述加固块滑移设置在所述调节块上,所述调节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加固块卡接的加固槽;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压紧套块上,且多个所述调节块均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调节块上且与所述加固块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压紧套块抵触注塑架的时候,先启动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带动调节块运动,使调节块与调节槽卡接;然后启动第二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带动加固块运动,使加固块与加固槽卡接;设置的加固机构能够提高第一哈夫块和第二哈夫块抵紧复合管时的稳定性。
[0012]可选的,所述移动设备包括放置架、移动块、第一气缸、升降块、转动辊、夹持块、第三调节组件和第四调节组件,所述移动块滑移设置在所述放置架上,所述第一气缸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气缸均设置在所述移动块上,所述升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转动辊转动设置在所述升降块上;所述夹持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夹持块均滑移设置在所述移动块上;所述第三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放置架上且与所述移动块连接;所述第四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块上,且两个所述夹持块均与所述第四调节组件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复合管放置到两个转动辊上方,然后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升降块朝靠近复合管的方向运动,使升降块上的转动管抵触复合管;接着再启动第四调节组件,第四调节组件带动两个夹持块做相向运动,使两个夹持块夹持位于转动辊上的复合管。最后启动第三调节组件,第三调节组件带动移动块移动,移动块带动两个夹持块运动,两个夹持块带动复合管运动。
[0014]可选的,所述放置架上设置有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翻转块,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放置架上;所述翻转块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放置架上,且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翻转块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复合管注塑完成后,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翻转块转动,翻转块带动加工好复合管运动,使复合管与转动辊分开。
[0016]可选的,所述放置架上设置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三气缸、上料板、第一转轴、阻挡板和第五调节组件,所述第三气缸设置在所述放置架上,所述上料板设置在所述第三气缸的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管端部注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复合管端部欲注塑部分打磨去掉氧化层;S2:将去掉氧化层的复合管放置在移动设备(4)上,然后移动设备(4)带动去掉氧化层的复合管运动到加热设备(1)处,进行加热;S3:然后移动设备(4)带动加热后的复合管运动到注塑设备(2)处,进行注塑;S4:最后对注塑好的复合管进行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管端部注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设备(2)包括注塑架(21)、内定芯轴(22)、第一哈夫块(23)、第二哈夫块(24)、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支撑架(25)、第三液压缸(26)和压紧套块(27);所述内定芯轴(22)设置在所述注塑架(21)上;所述第一哈夫块(23)和所述第二哈夫块(24)均滑移设置在所述注塑架(21)上,且所述内定芯轴(22)位于所述第一哈夫块(23)和所述第二哈夫块(24)之间,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均设置在所述注塑架(21)上,且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哈夫块(23)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哈夫块(24)连接;所述支撑架(25)设置在所述注塑架(21)一侧,所述压紧套块(27)滑移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5)上,且所述第一哈夫块(23)和所述第二哈夫块(24)均抵触所述压紧套块(27);所述第三液压缸(26)设置在所述注塑架(21)上且活塞杆与所述压紧套块(2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管端部注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套块(27)上设置有加固机构(3),所述加固机构(3)包括调节块(31)、加固块(32)、第一调节组件(33)和第二调节组件(34),所述调节块(3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调节块(31)均滑移设置在所述压紧套块(27)上,所述第一哈夫块(23)和所述第二哈夫块(24)上均开设有与所述调节块(31)卡接的调节槽;所述加固块(32)滑移设置在所述调节块(31)上,所述调节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加固块(32)卡接的加固槽;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3)设置在所述压紧套块(27)上,且多个所述调节块(31)均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3)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4)设置在所述调节块(31)上且与所述加固块(3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管端部注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4)包括放置架(41)、移动块(42)、第一气缸(43)、升降块(44)、转动辊(45)、夹持块(46)、第三调节组件(47)和第四调节组件(48),所述移动块(42)滑移设置在所述放置架(41)上,所述第一气缸(4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气缸(43)均设置在所述移动块(42)上,所述升降块(44)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43)的活塞杆上,所述转动辊(45)转动设置在所述升降块(44)上;所述夹持块(46)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夹持块(46)均滑移设置在所述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凯李广忠王海峰刘彬高莲张超蒋逸翔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腾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