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集池反冲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8173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收集池反冲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收集池反冲洗装置,包括雨水管、蓄水池a、蓄水池b、过滤筒、连杆a、排污管、水管a、连接管b、连接管a、排水管、水管c和连杆b;雨水管设有拦污部,蓄水池a和蓄水池b通过连接管a和连接管b连接雨水管,雨水管设有闸门机构,蓄水池a设有污泥泵,排污管连接污泥泵和蓄水池a;过滤筒通过连杆a连接蓄水池a;排水管连通蓄水池b和过滤筒;水管a通过连杆b连接蓄水池a,水管a设有喷头,蓄水池a设有水管b,水管b连通水管a,水管c连通蓄水池b和水管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多个水管a对蓄水池a的内壁和过滤筒的外壁进行了充分的冲洗,污泥泵将污泥通过排污管排出防止产生异味。防止产生异味。防止产生异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集池反冲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收集池反冲洗
,具体为一种收集池反冲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调蓄池可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其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既能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又能避免初期雨水对承受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317411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池反冲洗装置,包括池壁和水管,池壁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外壳,池壁的下端设置有进水口,外壳的中端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粗滤网,第二隔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细滤网,外壳的下端贯穿进水口设置有齿条,外壳的下端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的末端设置有排污阀门,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外壳的右端设置有出水口,外壳的右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水泵,水泵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本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巧妙,无需打开冲洗装置更换滤网,只需要定期对滤网进行反冲洗,改良了排污装置,废物可以直接冲洗排出,雨水收集池的雨水可定期收集,节约能源,操作简单。
[0004]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收集池的反冲洗装置中将滤网上的污染物冲至外壳内,外壳上容易附着污染物,冲洗力度被滤网削弱使外壳5内壁的污染物不易被冲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收集池反冲洗装置。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收集池反冲洗装置,包括雨水管、过滤机构、蓄水池a、蓄水池b、过滤筒、连杆a、排污管、水管a、连接管b、连接管a、排水管、水管c和连杆b;
[0007]雨水管上设有拦污部,过滤机构连接雨水管的内壁,蓄水池a通过连接管a连接雨水管,蓄水池b通过连接管b连接雨水管,雨水管内设有两个闸门机构,两个闸门机构分别连接连接管a的进水端和连接管b的出水端,蓄水池a的底端设有污泥泵,排污管一端连接污泥泵,另一端穿过蓄水池a;
[0008]过滤筒通过多个连杆a连接蓄水池a的内壁,多个连杆a在过滤筒外周面圆周均匀分布,过滤筒与蓄水池a同轴分布;排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蓄水池b和过滤筒内部,排水管上设有排水泵;
[0009]水管a设有多个,多个水管a均通过多个连杆b与蓄水池a内壁连接,多个水管a在蓄水池a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水管a上均设有多个喷头,喷头对准过滤筒外壁和蓄水池a的内壁,蓄水池a内设有水管b,水管b与多个水管a连通,水管c的两端分别连通蓄水池b和水管b,水管c上设有高压水泵。
[0010]优选的,闸门机构包括安装部、连接部、滑杆和闸门;
[0011]安装部连接雨水管的内壁,滑杆设有两个,两个滑杆的一端均连接闸门,连接部连
接两个滑杆的另一端,两个滑杆滑动连接安装部,安装部上设有气缸,气缸连接两个滑杆,闸门的两端滑动连接安装部。
[0012]优选的,安装部的投影形状为凵形。
[0013]优选的,喷头在水管a上均倾斜设置。
[0014]优选的,蓄水池a、过滤筒和水管a的投影形状均为圆形且均同轴分布。
[0015]优选的,蓄水池a的底端为下凹的弧面。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中,雨水从雨水管中流过,首先经过拦污部将大体积的垃圾拦在拦污部处,当雨水较多时,打开连接管a上的闸门机构,雨水进入蓄水池a内,排水泵将蓄水池a被的水抽入蓄水池b内短暂储存,过滤筒进一步过滤雨水,当雨水量较少使时,打开连接管b的闸门机构对下游进行补充水分;需要冲洗时,高压水泵将蓄水池b内的水经过水管c抽入水管b内,进一步流入多个圆形水管a内,最后从多个喷头喷出,喷头将蓄水池a的内壁和过滤筒的外壁进行清理和冲污,污泥被冲下流入蓄水池a的底端,污泥泵将底端的污泥抽出进一步通过排污管排出;本技术中多个水管a对蓄水池a的内壁和过滤筒的外壁进行了充分的冲洗,污泥泵将污泥通过排污管排出防止产生异味。
附图说明
[0018]图1和图2均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收集池反冲洗装置中蓄水池a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收集池反冲洗装置中闸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雨水管;2、拦污部;3、过滤机构;4、闸门机构;5、蓄水池a;6、蓄水池b;7、过滤筒;8、连杆a;9、排污管;10、水管a;11、连接管b;12、连接管a;13、排水管;14、水管c;15、水管b;16、喷头;17、污泥泵;18、连杆b;41、安装部;42、连接部;43、滑杆;44、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收集池反冲洗装置,包括雨水管1、过滤机构3、蓄水池a5、蓄水池b6、过滤筒7、连杆a8、排污管9、水管a10、连接管b11、连接管a12、排水管13、水管c14和连杆b18;
[0024]雨水管1上设有拦污部2,过滤机构3连接雨水管1的内壁,蓄水池a5通过连接管a12连接雨水管1,蓄水池b6通过连接管b11连接雨水管1,雨水管1内设有两个闸门机构4,两个闸门机构4分别连接连接管a12的进水端和连接管b11的出水端,蓄水池a5的底端设有污泥泵17,排污管9一端连接污泥泵17,另一端穿过蓄水池a5;
[0025]进一步的,蓄水池a5的底端为下凹的弧面,便于污泥沉入蓄水池a5的底端;
[0026]过滤筒7通过多个连杆a8连接蓄水池a5的内壁,多个连杆a8在过滤筒7外周面圆周均匀分布,过滤筒7与蓄水池a5同轴分布;排水管13的两端分别连通蓄水池b6和过滤筒7内部,排水管13上设有排水泵;
[0027]水管a10设有多个,多个水管a10均通过多个连杆b18与蓄水池a5内壁连接,多个水管a10在蓄水池a5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水管a10上均设有多个喷头16,喷头16对准过滤筒7
外壁和蓄水池a5的内壁,蓄水池a5内设有水管b15,水管b15与多个水管a10连通,水管c14的两端分别连通蓄水池b6和水管b15,水管c14上设有高压水泵;
[0028]进一步的,蓄水池a5、过滤筒7和水管a10的投影形状均为圆形且均同轴分布;
[0029]进一步的,喷头16在水管a10上均倾斜设置,使水流倾斜着喷射在蓄水池a5的内壁上和过滤筒7的外壁上,更利于冲下污泥。
[0030]本技术中,雨水从雨水管1中流过,首先经过拦污部2将大体积的垃圾拦在拦污部2处,当雨水较多时,打开连接管a12上的闸门机构,雨水进入蓄水池a5内,排水泵将蓄水池a5被的水抽入蓄水池b6内短暂储存,过滤筒7进一步过滤雨水,当雨水量较少使时,打开连接管b11的闸门机构4对下游进行补充水分;需要冲洗时,高压水泵将蓄水池b6内的水经过水管c14抽入水管b15内,进一步流入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集池反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管(1)、过滤机构(3)、蓄水池a(5)、蓄水池b(6)、过滤筒(7)、连杆a(8)、排污管(9)、水管a(10)、连接管b(11)、连接管a(12)、排水管(13)、水管c(14)和连杆b(18);雨水管(1)上设有拦污部(2),过滤机构(3)连接雨水管(1)的内壁,蓄水池a(5)通过连接管a(12)连接雨水管(1),蓄水池b(6)通过连接管b(11)连接雨水管(1),雨水管(1)内设有两个闸门机构(4),两个闸门机构(4)分别连接连接管a(12)的进水端和连接管b(11)的出水端,蓄水池a(5)的底端设有污泥泵(17),排污管(9)一端连接污泥泵(17),另一端穿过蓄水池a(5);过滤筒(7)通过多个连杆a(8)连接蓄水池a(5)的内壁,多个连杆a(8)在过滤筒(7)外周面圆周均匀分布,过滤筒(7)与蓄水池a(5)同轴分布;排水管(13)的两端分别连通蓄水池b(6)和过滤筒(7)内部,排水管(13)上设有排水泵;水管a(10)设有多个,多个水管a(10)均通过多个连杆b(18)与蓄水池a(5)内壁连接,多个水管a(10)在蓄水池a(5)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水管a(10)上均设有多个喷头(16),喷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琢智慧流体设备湖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